滬蘇浙將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同立法。
12月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上海人大網釋出一則公告,對【上海市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素發展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註意到,近日江蘇、浙江也先後釋出相關資訊。12月20日,江蘇人大網刊發了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國強率調研組赴蘇州市吳江區,就【江蘇省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素發展條例(草案)】進行立法調研的報道。12月25日,浙江人大官網釋出【浙江省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素發展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長三角人大協同立法已探索實踐多年,這一次,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瞄準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共同為示範區高質素發展保駕護航。
執委會統籌使用規劃建設用地機動指標
根據上海市人大上述公告,目前公開征求意見的【條例(草案)】內容豐富,涉及示範區治理體制、規劃建設、生態環境、創新發展、江南水鄉文化、公共服務、法治保障等多個方面。
此次立法,擬構建跨區域治理體制和法治保障體系,明確理事會和執委會的職責,建立省際毗鄰區域內相關行政事項的共同管理機制;明確可以將市級管理許可權授權或者委托執委會行使,執委會可以就重點領域提出需要授權、委托的事項清單;同時,開展協同立法,在示範區探索行政裁量權基準統一,創新司法協作機制。
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示範區發展的重要條件。2023年初,首部經國務院批準的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釋出,為示範區規劃、建設和空間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據。
此次【條例(草案)】有望進一步明確相關法治保障措施,擬規定在示範區明確三級規劃的編制主體和審批程式,規定執委會統籌使用示範區規劃建設用地機動指標並優先用於示範區先行啟動區;擬明確土地用途管制要求,支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聯合制定示範區企業投資專案核準目錄。
探索跨區域財稅分享機制
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是如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發力方向。
【條例(草案)】明確,創新推動示範區市場要素集聚和有效配置,推進產業協同,制定統一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相關產業專案準入標準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擬規定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現代服務業。
同時,【條例(草案)】支持示範區實施聯合攻關計劃專案,建設跨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示範區建立健全跨區域投入共擔、利益共享的財稅分享機制和水鄉客廳區域共同賬管理機制,探索財政資金的跨區域統籌使用。
在公共服務方面,【條例(草案)】還擬支持示範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師一體化高質素培養,開展跨省職業教育「中高貫通」培養模式;擬規定實行異地就醫免備案和直接結算,組建跨區域醫療聯合體,推進長期護理保險異地結算,支持康養基地建設,為異地養老提供便利。
統一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和執法
【條例(草案)】在生態共保、江南水鄉文化等領域也作了規定。例如,擬規定在示範區推進統一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網絡、統一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三統一」制度;同時,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在示範區套用,加強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建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加大綠色金融對生態產品的支持力度。
打造江南水鄉文化品牌,【條例(草案)】擬支持示範區根據鎮水相依的水鄉聚落特征和吳根越角的歷史文化特色,建設江南運河、太湖—黃浦江、嘉興—吳淞江等歷史文化帶,塑造新江南水鄉風貌,打造體現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標識地;同時,鼓勵在示範區古鎮內開展各類文化傳承展示活動。
此外,【條例(草案)】支持示範區構建跨區域公共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公共數據資源利用效率;支持示範區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實作同城化服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