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增長「新」動力 改革譜新篇

2024-07-23新聞
7月18日在京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7月21日釋出,包含「最佳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等300多項改革重要舉措。
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釋放的能量舉世矚目。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周天勇在7月21日的一場討論會上舉例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總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3.1%,體制改革獲得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為2.50%,貢獻占比為80.65%,其中,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帶來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為1.18%。
他結合團隊計算的數據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2025年到2035年間,如果進行大力度、全面深化的體制改革,總計可獲得3.78個百分點的新增長潛能。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依靠改革來解放生產力。」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賈康註意到,【決定】提到「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這與改革開放之初的邏輯一致。」這位多年以「改革與發展」為研究主題的學者說,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重點改革任務,「‘高水平’三個字意義深刻」。
此次【決定】明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並在該部份提出3條內容,即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都要落在資源配置最佳化、使生產力水平上升、不斷實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在賈康看來,【決定】提到「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這是明確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不能動搖,要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早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被不少學者總結為「有效市場+有為有限政府」。「如今可以稍作一點補充,改為有效有序市場加上有為有限政府。」賈康分析說,這對應到【決定】裏的表述即「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意味著要充分激發試錯、創新的潛力,與此同時,「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是有為有限政府必須承擔的職責。
相比於10多年前,此次【決定】再一次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並提出「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賈康認為,中國已形成了一套原則體系,企業面對的是負面清單,即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面對的是正面清單,即法無授權不可為,而且有權必有責,「權力清單後面跟著的是責任清單,是績效考評和問責制」。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中央財辦負責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負責人韓文秀此前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說,【決定】特別提出,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幹預經濟糾紛,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他還提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此次【決定】明確強調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對各類經營主體的共同要求。」
改革中的民生溫度
從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到關心教育、人才發展與創業就業,多領域發力的【決定】既有體制、機制、制度層面變革,又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字裏行間是滿滿的民生溫度。
在第一部份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中,【決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針對多方關註的就業問題,【決定】提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最佳化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環境,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完善促進機會公平制度機制,暢通社會流動渠道。
「深化改革戶籍、教育、居住和土地征收等體制,使生產率低、就業機會少、收入不高、消費力弱的農村和農業中的人口和勞動力,向生產率高、就業機會多、收入不低、消費力強的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周天勇註意到,【決定】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方面,【決定】提出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願有償結束的辦法。
韓文秀則用「可感可及」形容此次【決定】推動的多項改革,他說,改革發展都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攸關人們「錢袋子」的改革措施是完善勞動者薪金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機制。同時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
用發展的眼光看新業態新領域
面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事業,一些過去的改革舉措需要完善和提升,一些新的探索同步推進。
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此前解讀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作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他提到許多領域實作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如開展兩輪大規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
「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和整體性重構,也同樣符合我們當前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馮俏彬分析說,當前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要繼續以高質素發展為主線解決問題。
【決定】強調,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體制機制部份,【決定】提出完善推動高質素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高質素發展不是體現在概念和政策檔上,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產業轉型和升級過程中。」在馮俏彬看來,這需要繼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推動高質素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決定】對於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專門部署。在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方面,【決定】提出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智能無人飛行器的制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智能車載器材制造行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19.7%。
「1-5月,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5G手機出貨量分別增長24.8%、32.7%、24.1%和20.3%。」馮俏彬還提到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她說,在人類面臨數碼化轉型和綠色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已經率先把它變成產業優勢、有利競爭。「未來,我們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業務新領域的發展。」馮俏彬說,要在中國宏大的經濟增長故事中,發現邊際增量,看到增長亮點與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