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正式簽訂新一輪【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定】。目前,財政部已會同相關部門推動21個省份在20個流域(河段)建立起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力推動流域水質改善和綠色低碳發展。
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調地區間利益關系的重要制度。早在2021年,山東、河南兩省就簽署了黃河流域首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定,以黃河幹流跨省界斷面的水質年均值和3項關鍵汙染物的年均濃度值為考核指標兌現補償資金,被各界廣泛關註。協定簽署以來,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以上,山東省作為受益方,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中央財政專門安排資金予以獎勵,兩省實作了共贏,也推動形成上下遊同心協力保護黃河生態的良好格局。
據悉,此次山東、河南兩省「續約」,將水質年均值調整為月均值,增加總氮指標,水質考核更加精準,標準也更高,補償期限延續至2025年,將更加有力保障黃河流域水質穩步改善,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加速轉化,為全國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提供示範。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財政部將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資金引領、協調指導,把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的文章做大、做深,讓流域因水而美,讓產業由水而興,讓人民依水而幸。
「處理好央地關系、部門關系、上下遊之間的關系,是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重點。」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資源環境和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樊軼俠說。
樊軼俠認為,推動構建上下遊跨區域協作機制是橫向生態補償制度建設的方向。例如,為更好探索高水平保護和高質素發展同步推進路徑,共同保護新安江—千島湖流域生態環境,日前國家發改委制定釋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方案(2023—2027年)】,合作區範圍包括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和浙江省杭州市。「上下遊地區要從流域生態系的整體出發,根據自身的自然資源稟賦及區位優勢,以生態規劃為指導,建立上下遊‘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協作機制。」樊軼俠說。
記者獲悉,近年來,財政部圍繞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著力在「增投入、轉方式、建機制」上下功夫,促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推動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保和綠色低碳相關資金4640億元,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任務目標落地落實。「同時,推動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改革,完善稅收、政府采購、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等制度體系,目前已基本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司長郜進興表示。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行程的推進,市場化、多元化的補償方式必將發揮深層次的作用。」樊軼俠建議,對關乎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進一步加大縱向轉移支付力度,督促上下遊切實履行生態補償協定;推進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市場交易機制,透過培育市場、明晰產權,實作生態產品外部性的內部化;逐步拓展市場化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配置;進一步將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多元化生態補償方式做實,上下遊協同打造綠色產業鏈,著力強化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支撐保障。(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