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金融大勢|今年銀行凈息差或繼續收窄,資本補充需求或上升

2024-02-13新聞

2024年銀行業發展態勢如何?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銀行業凈息差較上年同期下降0.21個百分點至1.73%。截至2023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2022年末上升2417億元至3.2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1%,較2022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降幅有所收窄。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較2023年初下降0.38和0.40個百分點至10.36%和14.77%。

多位專家向澎湃新聞表示,盡管2024年銀行業凈息差仍存在下降的可能,但隨著市場情緒回暖,預計銀行業凈息差整體逐步企穩,不排除出現見底回升的拐點。同時,不良貸款率將逐步穩定。不過,銀行業資本補充需求或將上升。

凈息差或仍小幅下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2024年上半年,銀行業凈息差仍有小幅下降的可能。他認為,為實體經濟繼續恢復向好提供更良好的環境,貨幣政策層面有適度放松的必要,降準、降息要求客觀存在。疊加存量按揭利率下調、城投債務置換、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重定價、存款定期化以及貸款結構調整等影響,預計2024年銀行業存貸款利率均有下行可能,但總體上,考慮到行業分化與競爭因素,存款利率下行振幅可能會小於貸款,銀行業凈息差在上半年仍有小幅下降的可能。從長期看,隨著市場預期趨穩、有效信貸需求回升,不排除銀行業息差在2024年出現見底回升的拐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澎湃新聞分析稱,2024年銀行業凈息差將進一步收窄,主要是國內銀行業持續讓利實體經濟,金融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盡管去年存款利率出現一定振幅結構性下調,但定期存款占比仍偏高。同時,部份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減少也構成拖累。

不過,周茂華認為,從趨勢看,經濟呈現良好修復態勢,實體融資需求逐步回暖,市場情緒回暖,居民儲蓄存款向常態回歸,以及中間業務有望跟隨經濟活動恢復增長,預計銀行業凈息差整體逐步企穩。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渺向澎湃新聞表示,在銀行業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銀行業凈息差可能還會下降,但降幅或將減小。董希渺認為,大型商業銀行往往承擔著更多社會責任,因此息差縮窄壓力或更大。此外,受地方債務影響,部份城商行息差縮窄壓力也可能較大。

不良貸款率或穩中趨降

不良貸款率方面,曾剛認為,隨著宏觀政策力度的強化,以及針對部份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密集出台,城投債以及房地產領域的潛在風險將得到有效緩釋。盡管部份風險仍待時間暴露和消化,但從銀行業整體來看,預計2024年不良率總體將保持平穩,不良生成率維持穩定,銀行業整體風險可控,部份信貸結構較好、風險處置充分的銀行,整體不良率還可能穩中趨降。

周茂華認為,在宏觀經濟波動、經濟復蘇不平衡、部份行業企業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國內部份銀行面臨經營和資產壓力屬於正常現象。整體看,中國經濟逐步擺脫疫情沖擊,經濟最困難時期過去,消費和內需呈現穩步復蘇態勢,宏觀政策空間足,經濟回旋余地大;同時,銀行業部門也在持續深化改革,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經濟活力的恢復與企業經營狀況好轉都將利好銀行業經營與資產質素。

周茂華表示,宏觀經濟波動、行業波動、銀行經營狀況,資產擴張速度等都會影響銀行不良貸款率。若要降低不良貸款率,銀行需持續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經營能力,拓寬不良資產處置力度。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銀行業資產質素面臨壓力,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加上近年來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風險總體收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大概率總體保持穩定。在目前已經較低的情況下,繼續大幅降低的概率也較小。小微企業風險,部份區域風險值得關註。

資本補充需求上升

資本充足率方面,曾剛表示,銀行資本補充需求會有所上升。從監管方面看,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對外釋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簡稱【資本辦法】),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資本辦法】的釋出,標誌著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定進入新階段,未來較長時間內,準備、實施、套用新資本監管規制是中國銀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除【資本辦法】的正式實施外,4家國有大型銀行還面臨著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達標的要求,客觀上有發行損失與吸收工具(TLAC)的需要。而從銀行自身發展來看,要進一步加強對實體經濟信貸投放的支持,持續的資本補充也必不可少,預計在2024年,各類銀行的永續債、二級資本債以及TLAC工具(4家國有大型銀行)的發行量將有所上升。考慮到金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優質資產較為缺乏,充足的市場需求能為銀行各類資本工具發行提供較為良好的市場環境。

董希渺表示,目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主要壓力來源於,銀行凈利潤增長較慢,內生資本補充能力下降,需較多依靠外源性資本補充,但目前資本市場情況承壓,導致外源性資本補充存在一定壓力。此外,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也較大。

婁飛鵬認為,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面臨壓力,尤其是在利潤增速較低,內源資本補充空間縮小的情況下,資本補充壓力更大。對此,銀行一方面可發展中收節約資本,另一方面套用好資本補充工具,豐富外源融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