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鐘華論:龍騰中華,逐夢前行——2024年新年獻詞

2023-12-31新聞

這是激情滿懷的回望:風雨兼程又一年,新時代中國開拓前進,中國式現代化氣象萬千。

這是奔赴遠方的號角:凝心聚力再出發,我們眺望噴薄的朝陽,為了共同的夢想砥礪前行。

再見,2023;你好,2024!

(一)

時間的如椽之筆,一筆一劃書寫正道滄桑,點橫撇捺折射夢想光芒。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畫卷。

2023年10月19日,在黑龍江省肇東市五裏明鎮東升村,農民把收獲的玉米運到當地農業合作社指定的地點進行晾曬(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這是彰顯信心和底氣的發展畫卷。堅決克服內外困難,高質素發展紮實推進,糧食總產再創新高,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作。來之不易、可圈可點的成績,展現出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宏大氣象,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寫下了新註腳。

2023年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23年5月28日,C919首個商業航班東航MU9191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日新月異的創新畫卷。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國產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營運,國產大型郵輪制造實作「零的突破」,「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科技創新實作新突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在推進高質素發展的堅實步伐中,新時代中國正向著更高的目標蓄勢躍升。

2023年8月2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來北京旅遊、受強降雨影響被困的內蒙古三年級小學生武天騏(中)在乘坐車輛轉移前,向武警北京總隊機動第三支隊的王雷鳴敬禮感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這是團結互助的溫暖畫卷。暴雨來襲時,北京市門頭溝區落坡嶺社區居民全力幫助受困乘客;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結,全社會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大愛浸潤人心,希望生生不息。團結的力量,總是讓我們在挑戰中挺起脊梁,在困難中奮發向上,跨越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

奮鬥為筆,山河為卷。每一處筆墨,都在勾勒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都在描摹一個偉大民族的夢想的模樣。

(二)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就是我終生的信念。」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宣示飽含深情。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一年來,從南海之濱到長江兩岸,從東北平原到八桂大地,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調研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大河上下。這份「時時放心不下」的牽掛,飽含著真摯的人民情懷,詮釋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讓全體中國人民一起邁向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在老百姓眼裏,現代化是宏大的,更是實實在在的——它是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是立德樹人、培育英才的菁菁校園,是越來越牢靠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越過越有滋味的高品質生活,是家家戶戶響起的幸福笑聲……

2023年1月26日,農歷大年初五,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留影。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紮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作出部署,進一步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和衷共濟、共襄大業,匯聚蘊藏在人民中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擁有了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三)

近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透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五千載弦歌不輟,中華文明如浩蕩江河,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結晶、實踐典範,彰顯著中華文明中特有的禮樂文明、道德理想、價值取向,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沈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標識。惟其如此,中國式現代化才具有了深厚、廣泛的歷史基礎、文化基礎、群眾基礎,才擁有了源源不竭的前進動力。

2023年8月8日,進行暑期研學的學生在位於陜西省西安市的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體驗皮影戲演出。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泱泱華夏,何以中國?深沈的歷史叩問化作新時代「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熱潮。試看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文保熱」升溫,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破壁出圈,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國精神歷久彌新,中華文脈綿延不絕。

大道無垠,斯文在茲。新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賡續中華文脈,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更是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

(四)

從「躺在山坡放牛牧星」,到「真的去天上摘星星」,航天員桂海潮的人生軌跡令人感奮;從東京奧運會失意而歸,到遊泳世錦賽包攬三金,運動員覃海洋的堅持不懈書寫了傳奇;「90後」青年楊安仁紮根山區辛勤耕耘,讓油桐林成為造福鄉親們的「綠色油庫」……一個個勵誌故事詮釋著夢想的力量,激揚著新時代奮鬥者的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什麽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艱巨繁重的系統工程,從來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作的。我們的前途無限光明,我們的任務無比艱巨,依然需要透過艱苦奮鬥開啟新天地。

奮鬥,以一往無前的闖勁。前進道路上,種種風險挑戰繞不開、躲不過,必須在攻堅克難中奮勇前進。以「闖」的精神勇往直前,以「創」的勁頭開拓進取,方能攻堅克難、贏得未來。

奮鬥,以百折不撓的韌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開創性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路走對了,何懼山高水長。堅信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風雨無阻向前進,我們終將抵達夢想的彼岸。

奮鬥,以只爭朝夕的幹勁。在這個屬於奮鬥者的新時代,人生出彩的舞台越來越廣闊。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看準了就抓緊幹,時間終將屬於奮進者。唯有實幹才能撥動命運的齒輪,唯有奮鬥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的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一百多年前毛澤東同誌發出的疾呼依然振聾發聵。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

(五)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我們即將迎來農歷甲辰龍年。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與獨特文化標識,寓意著威武剛健,象征著智慧吉祥。作為龍的傳人,新的一年,讓我們抖擻生龍活虎的精神,保持潛龍在淵的定力,鼓舞龍騰虎躍的氣勢,為了心中的夢想篤行不怠,為了更加美好的中國拼搏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