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揭牌。作為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一片熱土之上深耕「試驗田」。
從無到有、由少到多,行至十年,中國自貿區站上新的起點。
「新征程上,要在全面總結十年建設經驗基礎上,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勇做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先鋒,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總結十年歷程,指明奮進方向。
本篇「十年十人·潮起海上」關註德國威迪艾斯(VDS)災損預防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鑼塔。
海報設計 祝碧晨
2001年,德國人鑼塔第一次來到了上海,因為工作的原因頻繁來往於中德兩國。當時的浦東正經歷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活力與建設速度,深深吸引了鑼塔。
「當初是我建議公司來上海發展的,並且在這裏逐步建立發展出了VDS亞太區事業,這在當時非常具備開拓性。」鑼塔說,2007年,他作為德國威迪艾斯災損預防有限公司(VDS)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只身一人來到浦東開拓事業。身在異國他鄉,面對不同語言,沒有員工,一切都從頭開始。
十六年來,VDS的亞洲區客戶從2007年的110家,增加到了如今的420家,取得了成倍的增長,其中大約70%的亞洲客戶都來自中國。
上海,也是鑼塔探索中國市場的開端。十六年裏,他拜訪了深圳、香港、北京等諸多城市,也曾陪同中國多個省份的政策制定者前往德國圍繞災害預防展開探訪,逐步成為了中德兩國加強交流的紐帶。
對於鑼塔而言,浦東也早已是他的第二個家。
鑼塔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
離客戶更近一點
「當時的我還很年輕,充滿激情。在上海浦東,我看到了自己和VDS的機遇。」談起過往,鑼塔的語氣裏不經意間流露出當年拼搏進取的銳意。
「張江高科」四個字,鑼塔可以用清晰的中文表述,這四個字也成為了他時常念叨的詞。鑼塔說,在這裏,公司發展和自己有任何的需求總能找到最專業的人去反饋,並得到迅速的反饋和幫助。
2013年,隨著中國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從浦東起航,浦東進入了「二次創業」。
2023年9月釋出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白皮書】顯示,十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為經營主體創造了更優的制度環境,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較高。根據第三方機構的企業調查問卷結果,八成以上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顯著改善或較大程度上改善了營商環境;九成以上的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後,區內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不斷提高;八成以上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各項政策措施資訊的可獲得性較強,法律及政策透明度不斷提高;大部份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各項改革創新措施之間的相互協調性較強,並對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充滿期待。
而對於鑼塔來說,自貿區的設立吸引了更多的企業紛紛落戶上海,便利了更多,企業的貿易往來,也意味著VDS的潛在客戶也在不斷增加。他當初建議總部將辦事處設立在這裏,正是出於「離客戶更近一點」的考慮。
自貿區也是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高質素發展的新機遇。鑼塔說,今年他頻繁往來於德國和中國,有時時隔一個月回來,都會發現浦東的一些新變化,「浦東這樣的經濟體量,還能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始終沒有停下來,是非常罕見的。」
鑼塔提起了一個最直觀的變化:過去,浦東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單車,如今,道路更為寬闊、四通八達,路上全是汽車,其中還有大量的新能源車。
鑼塔參與誌願者活動照
成為浦東社區的一部份
在鑼塔的家中,擺放著許多榮譽證書和誌願者證書,這也是他深度融入浦東社區的見證。
受益於浦東的發展,鑼塔也在盡自己所能地回饋著這片熱土。2016年,張江鎮成立I FOR誌願者團隊,鑼塔踴躍報名參與,成為了張江社區I FOR外籍誌願者中的一員。七年來,他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民間林長、羽毛球公益活動、愛心義賣,為貧困兒童捐贈物資等公益活動。
「想要成為一名誌願者有兩方面的原因,一部份是來自我德國父母的教誨,另一部份則來源於我在中國學習時聽到的關於‘雷鋒’的故事。」鑼塔是一名「中國迷」,在他張江的家裏,有一個專門擺放有關中國書籍的書架。
站在自貿區十周年的歷史節點上展望未來,鑼塔還有許多期待。
「我希望外企在上海的城市規劃和設計中能更多地參與進來,能夠更加融入,從而貢獻彼此的智慧。」對於上海的營商環境,鑼塔期待著更公平的機會、更安全的體驗感、更便捷的出入境服務以及更可靠的合作夥伴。
鑼塔也不遺余力地向更多外籍企業推廣著中國,尤其是上海,「如果有人問我,進入中國市場從哪裏開始最合適,那我一定會推薦上海。」他說,許多德國企業也期待著來到這裏,許多產業也期待著與開放的中國開展深度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