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何以國色」,林風眠吳冠中的東方色彩美學創新談

2024-02-12新聞

由中國傳統色而來的東方色彩美學,面臨著一個答案尚不明晰的宏觀大問題:何以國色——中華文明是怎麽演化出自己的色彩美學,又是怎麽演進的?

這次借著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呈現的「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可以從中國繪畫的角度,揭開這個宏觀大問題的一角。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現場

1990年林風眠和吳冠中在香港太古城寓所

林風眠和吳冠中不只是通常意義的師承關系,他們也是堅守著中國繪畫的傳統向西方繪畫取經的同道關系,中畫為體,西畫為用,在他們的繪畫色彩運用上,這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念起始於「隨類賦彩」。中國畫的色彩不是「寫生的寫實」,而是「寫意的寫實」,畫家觀察自然和事物所形成的總結和記憶,凝聚為藝術心得,光影下的色彩不再依靠隨時的現場觀察,而是形成一套概念色彩體系,以某種色彩去處理某種場景。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裏說:「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肯定不是所有的水色都按照春夏秋冬區別為綠碧青黑,這是畫家的總結和記憶。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現場

「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現場

在20世紀放眼看世界之後,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念受到西方的影響。王季遷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中國人非常深刻地領悟到了筆法的抽象,但是古人沒有體會到設色與構圖的抽象。」如何突破中國畫的概念色彩而形成新的東方色彩美學,包括王季遷,也包括林風眠、吳冠中在內的國畫先覺們進行了創新性的探索。

「古人沒有體會到設色與構圖的抽象」,這句話可以換言之:古人建立了寫意的設色體系,這是一種抽象,但是沒有將這種設色的抽象在色彩的延展和光影的捕捉中更自由地發揮。顯然,林風眠和吳冠中是明白這個事情的。

林風眠【池塘】

林風眠的【池塘】中,無論山巒,還是林木、池塘,色彩都突破了中國繪畫的傳統,設色的豐富溢位至「只此青綠」的邊界以外,光影的捕捉觸及了西方印象派的技巧內核。由此不難理解張五常所說:「法國的印象派起於十九世紀中期,誰是真正的創始者很難說。但我可以說,該畫派終於一九九一年,終於香港的太古城,它最後的代表人是林風眠。」

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念背後,乃是中國哲學的思想觀念。中國繪畫推崇「墨分五色」的極簡色彩,源自「五色令人目盲」的高深理念,這種理念在上層文人間的接受,必然削弱重彩的藝術價值判斷,色彩的延展得不到有力的支持,這是中國繪畫的歷史狀態,這種歷史狀態也表現在林風眠、吳冠中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探索。

吳冠中【張家界】

【張家界】是吳冠中「艷黑時期」的作品,既可以看作水墨畫的上乘之作,又可以看作水墨畫的大膽覆寫,如同一支協奏曲,如歌的慢板建立了山巒的秩序,山間躍動的多彩斑塊則是華彩的段落,此起彼伏,彌山跨谷。這種有克制的色彩延展,保持了中國繪畫的極簡色彩,同時也袒露了創新的銳氣。

林風眠【鶩群】

再去看林風眠的【鶩群】,從題材到設色,都在傳統繪畫的藩籬之內,有意思的是雲間透出的白光、鴨身掠過的白底色,仿佛是中國繪畫向西方繪畫的光影致意,也仿佛是西方繪畫向中國繪畫的留白致敬。王季遷的繪畫色彩創新嘗試之一就是「甚至在山水畫中使用了白色」,從傳統的留白到白色的主動使用,他們無非是在捕捉不同光影的微妙白色變化。

【畫語錄】裏講王季遷的繪畫色彩創新嘗試更多體現在:「他的調色盤上逐漸增加了深紅、深赭石、松青,以及誘人的各式紫色。」這句話恰好為林風眠的【山村花塢】做了註解。

林風眠【山村花塢】

與林風眠相比,吳冠中在中國式風景的創新上更加凸顯出「形式美」和「意識流」的現代意識。「我作過一幅【獅子林】,畫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表現的是石頭,亦即點、線、面之抽象構成,是抽象畫。我在石群之下邊引入水與遊魚,石群高處嵌入廊與亭,一目了然,便是園林了。但將觀眾引入園林後,他們迷失於抽象世界,願他們步入抽象美的欣賞領域。這近乎我的慣用手法。」點、線、面是結構的形式美,迷失於抽象世界則是錯覺的意識流。

在色彩的創新上,作為吳冠中「素白時期」代表作的【獅子林】,既不尊崇水墨的極簡,也不遵從重彩的濃郁,而是采用近似山水畫「點苔」的手法揮灑五色斑斕的苔點,這種設色在形式美和意識流上獨樹一幟,中國繪畫的傳統色彩觀念註入了現代意識,樸素和固化的概念色彩在色苔的躍動中找到了靈動的光影錯覺。

吳冠中【獅子林】

中國繪畫的東方色彩美學創新,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就在於中國式風景找到光影的趣味。吳冠中是謹慎而大膽的,他的謹慎在於近乎水墨畫的色彩基調,但絕非水墨畫的沈寂,大膽地施入苔點甚至遊線的斑斕色彩,東方的設色遊走在光影的真實與錯覺之間,這種色彩創新在他的【老虎高原】如出一轍。

吳冠中【老虎高原】

何以國色?東方色彩美學的源頭是基於中華文明的哲學理念,無論是重彩的寫意概念色彩,還是水墨的極簡抽象色彩,都是中國的色彩美學之源。林風眠、吳冠中為這個源頭註入了活水,既保留了東方色彩美學的傳統,又革新了東方色彩美學的窒礙。

重新審視他們二位的作品,有助於我們觀察國色的演化和演進,何以國色的進一步回答,應該作更多探討:這些探討應該放眼於20世紀以降的諸多國畫先覺,譬如劉海粟、張大千;也應該上溯到歷代畫論對於設色的推敲,歷代畫家對於色彩創新的實踐,譬如楊升、石濤。

吳冠中【長城(一)】

花開海上的「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或將開啟何以國色的全方位觀察與思考。

(本文作者為【中國傳統色】系列圖書作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