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這些時間節點共同為2024年賦予了豐富的意義。站在這一歷史節點回望,多少雄關漫道,多少風雨兼程,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用雄辯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更加豐裕的物質和精神的自豪感,是非常鮮活與生動的。75年光輝歷程既是一個宏大整體,又具體到國家發展的每一處細節,體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提高著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本地生產總值(GDP)持續增長,按不變價計算,2023年GDP總值比1952年增長223倍,年均增長高達7.9%。人均GDP顯著提高,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顯著增長,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切實轉化成了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品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人口不到600萬;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口不到8000萬。到2019年,全世界已實作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還不到10億。中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已開發國家的總和,將徹底覆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一些年輕人說,「何其有幸,生於中國」,正是基於對自己身處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的自覺和自豪。
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來,全球減貧工作取得顯著進展。而這主要來自中國的貢獻。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全球絕對貧困標準衡量,中國貧困人口在過去40多年中減少了大約8億,占同期全球減貧人數近75%。2021年,中國宣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實作歷史性躍升,同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0%以上;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為世界和平提供了穩定性和建設性因素。
在人類文明行程中,75年不過短暫的一瞬間,卻對全球發展格局和世界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之際,英國BBC在一篇文章中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如何透過「不說教」爭取非洲國家的支持?事實上,中國不依賴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國模式,在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天然能夠團結「全球南方」國家。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這是中國胸懷天下大格局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征程上,我們靠什麽來進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國式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中國式現代化歷程中的一個座標,也是未來新的歷史創造和奮鬥的序曲。中國人民不會躺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也不會屈服於外界的壓力而裹足不前。把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幹家」,既是執政黨的決心和目標,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認識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