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巡署」斥資9000萬元新台幣采購無人機,結果頻頻發生事故。
據台灣【聯合報】10月13日報道,台「海巡署」曾於2018年斥巨資購置20架無人機,但采購機型屬於「陸飛型」而非「海飛型」,不耐強風屢屢墜機,海上搜查毫無用武之地。第一線海巡人員透露,海巡無人機應采購機體大、四翼或六翼以上的多旋翼「海飛型」,但「海巡署」卻采購機體小的單旋翼的「陸飛型」,只能在陣風5至6級以下、海象穩定時使用,他在艦艇上操作無人機,結果飛行時搖晃,降落失控墜海,東北季風期間平均風力7級,根本飛不起來。此外,台「海巡署」2018年花費1.3億元新台幣,在10處增建固定式紅外線熱成像系統,監控距離最遠10海裏,可遠端遙控顯像,偵測到雷達難偵測的小艇、橡皮艇等,號稱放大影像最大達30倍。但該系統實際監看距離最遠僅3公裏,距離300米時才可辨識船上動態。
針對上述質疑,台「海巡署」13日辯稱,采購的無人機並無「陸飛型」或「海飛型」的區分,目前使用的單旋翼機可在6級風環境下起降,已是當時無人機科技極限,且單旋翼機型在長距離飛行時表現更佳。此外,無人機墜落、失蹤,自2018年執行海上執法、搜救工作以來僅發生3次墜海,「事故率正常」。
台灣聯合新聞網13日稱,台當局早期高喊成立「海洋部」,2018年成立「海洋委員會」,但多年過去,海防安全問題從未根本解決,「連海上交通安全的基本法都沒有,分散不同機關主管,權責紊亂」。海巡業面臨諸多困境,大批船舶進出未被規定安裝自動辨識系統,紅外線熱成像系統、無人機等器材采購預算不足,第一線海巡人員執勤無力,與此同時海巡編制員額逐年增加,卻因少子化及誌願役招募不理想。(程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