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習近平主席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致賀信指出,2001年中國首個援外菌草技術示範基地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建成落地,至今這一技術已推廣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合作緊扣消除貧困、促進就業、可再生資源利用和應對氣候變遷等發展目標,為促進當地發展和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
菌草技術助力全球減貧
菌草技術是「以草代木」發展起來的中國特有技術,實作了光、熱、水三大農業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植物、動物、菌物三物迴圈生產,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結合,有利於生態、糧食、能源安全。菌草技術透過篩選與培育具有高固碳能力、高生物量和發達根系的菌草品種,達到對光、熱、水等農業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生產出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菌草植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既節約資源又保護弓境。菌草技術以生長周期較短、生存能力較強的草本植物,取代生長周期較長、生存能力較弱的木本植物來生產菌類產品,實作「以草代木」,減輕對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解決「菌林矛盾」,形成一種節約資源和保護弓境的生產方式。
菌草技術打破了木、草、菌間的生物學界限,實作融合發展,開辟了一個技術新門類。根據植物、動物、菌物三物迴圈生產理念,菌草既可作為培養基培育食藥用菌,又可當作動物飼料及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還可透過工業化利用以制造板材、紙張等,形成草(植物)、畜(動物)、菌(菌物)相貫通的菌草迴圈產業模式,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菌草新興生態產業形態,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
菌草技術是中國在推進減貧脫貧過程中摸索出的一項成功實踐,先後入選了「南南合作」專案、「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優先合作專案」和援助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專案,並於2017年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重點推進專案向全球推廣。菌草技術的推廣運用,已經在世界各地的減貧事業和農村發展中發揮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以及解決土地鹽堿化、荒漠化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環境效益十分明顯。菌草技術透過對生態環境脆弱區進行生態修復,提高了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產量,開發出替代性生物質能源,形成了有利於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的綜合效應。它是一項環境友好型、用途廣泛型的技術,一項有利於促進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技術,一項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技術,既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菌草援外堅持「授人以漁」的援助理念,透過培訓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傳授菌草栽培和加工、食用菌栽培等實用技術,幫助合作國培養人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強自主發展的造血功能,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中國助推國際減貧的樣板。截至2023年,已在國內外舉辦300多期菌草技術及菌草產業發展國際培訓班,為106個國家培訓學員1.3萬多名,成為中國援外的「金字招牌」。透過培養當地技術人才,不僅為菌草技術全球推廣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架起了一座座中外友誼之橋。
菌草援外是中國加強南南合作、致力於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堅定支持全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事業的有力舉措,也是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抓手。透過菌草長期援外,中國進一步加強了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聯系——從消除貧困到清潔能源,從推動畜牧業發展到解決水土流失問題,菌草技術正在為發展中國家脫貧、就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大助力。
推廣菌草造福世界人民
20多年來,作為中國菌草援外工作的實施者,福建農林大學不遺余力推動菌草技術走向世界。從2001年起,學校牽頭建設的菌草技術示範基地先後在巴布亞新畿內亞、盧旺達、斐濟、萊索托、南非、馬來西亞、厄立特里亞、中非、老撾、菲律賓、北韓等17個國家落地,派出專家團隊90多批次、300多人次赴各國長期開展技術援助及推廣。2012年,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掛牌啟動,搭建起發展菌草技術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不斷在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上邁出新步伐,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持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近年來,援中非菌草技術援助專案、援巴布亞新畿內亞菌草和旱稻技術援助專案正式實施。2022年,福建農林大學作為依托單位獲批建設中國—太平洋島國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2023年,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為聯合國經社部的執行夥伴,雙方聯合在全球推廣菌草技術。2023年3月,中國—太平洋島國菌草技術示範中心在斐濟啟用,帶動輻射周邊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湯加等南太島國。
目前,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公益性推廣工作持續進行,為當地減貧作出突出貢獻;千里達和多巴哥、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巴基斯坦、烏幹達、南蘇丹、厄立特里亞、泰國、菲律賓、老撾等國家正在進行菌草援助的前期準備;中國-墨西哥菌草技術示範中心籌備工作已啟動……中國的菌草技術正在為更多發展中國家實作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為了加快菌草技術的傳播,近年來,【菌草技術】【菌草對外援助與可持續發展】等專著被轉譯成18種文字,「菌草與國際減貧」等6門國際線上課程啟動。隨著菌草技術的不斷創新、菌草推廣面積的不斷擴大,菌草產業鏈正在更多國家落地,為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盧旺達,菌袋生產合作社和企業達50多家,一批青年菌草企業家正在成長,菌草已經成為當地的新興產業,受益者超過2萬人。盧旺達的菌草產業發展也為資源匱乏型國家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在南非,菌草合作專案建立了1個研究培訓基地、2個菇農合作社旗艦點和40個菌草培育示範點,為農村地區提供了200多個固定工作崗位,培訓學員507人,1萬多戶家庭從中受益,當地蘑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南非菌草合作專案因此被譽為「中南合作典範」。
菌草援外裏的中國故事
菌草技術在國際合作中開枝散葉、開花結果,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中產生了重要影響。菌草援外裏的中國故事,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為促進全球發展作出的貢獻。
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的生動故事。菌草援外專案的長期實施,增進了中國同合作國的理解和信任,被贊譽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菌草在一些國家被譽為「中國草」「致富草」「幸福草」「太陽草」。菌草技術團隊透過舉辦培訓班和培養碩、博士留學生等方式,為援助國或合作國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這些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對中國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能夠利用所學所思、所見所聞,把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介紹給更多的朋友,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傳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故事。菌草技術具有多元生態功能,菌草最初被用於食用菌、藥用菌的培養基,起到「以草代木」的作用;經過多年技術的創新發展,菌草的功能拓展到飼料、肥料、生物質能源領域。同時,菌草具有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等效能,因此還是生態環境治理的先鋒植物。菌草技術已成為一項保護生態、帶動增收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在完善生物供應鏈進而減少人類向大自然索取破壞方面,在治理恢復土壤植被從而增加可耕地可用地方面,潛藏著巨大的生態功能。
展示實作人類共同發展的生動故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於人類發展的座標系,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菌草技術已經被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給專案所在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生活水平提升、特殊人群和典型家庭在脫貧致富上的向好,向世人生動展示了中國利用菌草技術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可持續發展的故事。
(作者:王建南,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