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誰當台灣第一任「特首」?台名作家:不一定台人治台,朱立倫不行

2024-12-14新聞

關於「兩岸統一後將如何管理」的問題在網絡上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有人認為:兩岸統一並不難,難的還是要看統一後如何治理。

作為台灣地區著名統派人士,黃智賢也參與過這個問題的討論,還在自己主持的【夜問打權】欄目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朱立倫不行。

選擇很重要

對於台灣地區的諸位政客而言,「路上」有很多選擇,若是選錯便是萬劫不復,極有可能成為民族罪人。

黃智賢成長的年代絕大多數台灣地區的普通百姓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她的父親也從小就給她看【紅樓夢】等經典書籍,在諸多讀物上,黃智賢對自己是中國人的概念非常清晰,這種身份認同從未發生改變。

成長的道路上,她也換過很多工作,當過電子廠女工、計程車司機、餐飲業小老板,一直到2013年她決定去做節目當政治評論員,首檔節目名為【網絡酸辣湯】,而真正讓她成名的政論節目為【夜問打權】。

因為各種政治思想存在於台灣地區社會,就連一個家庭內部成員都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思想沖突,黃智賢家中的狀況也是如此。

她的哥哥黃偉哲是民進黨台南市長,兩人只相差一歲,在政治立場上截然不同。

即便看到哥哥在從政道路上「風生水起」,黃智賢也從未有過半點艷羨,反倒是把自己的理念貫徹到底;早在2007年哥哥去競選「立委」時,黃智賢就跑到國民黨中常會演講,給哥哥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為了自己的仕途,黃偉哲幹脆登報宣布斷絕兄妹關系。

既然幹了這種脫離親情的事,黃偉哲卻不太願意承認,生怕給自己帶來什麽負面影響。

在接受采訪時他還表示:「一家人的政治立場雖然不同,但總體上的感情還是非常融洽的,飯桌上不談政治。」

當【夜問打權】在台灣地區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民進黨當局反倒不願意了,2019年2月黃智賢還因為親近大陸的言論遭到了舉報;這種事對她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她反而堅定地制作出新一期節目質問蔡英文當局:「沒有大陸,台灣地區活不下去,難道不是嗎?那我有錯嗎?」

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黃智賢更是表示:我自己就是中國人,生長在中國的土地上,我不親中我親誰?你們讓公司給我壓力逼迫我妥協,別做夢了。

也有人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站出來支持黃智賢:「如果有錯的話,那台灣地區在大陸的30萬台商是不是都要寫報告?民進黨當局現在基本上就是個笑話。」

另一個上了黃智賢節目的嘉賓葉耀鵬遊也發言支持:「只有一個中國這點是全世界公認的。」

沒有人能阻攔黃智賢發言,後來她還以作家的身份寫下了幾本著作來宣傳思想。

統一是必然趨勢,觀眾也好奇在黃智賢的眼中究竟誰能去擔任首任特首,在相關討論中,呼聲最高的就是朱立倫。

朱立倫在台灣地區可謂人盡皆知,他的父親是跟隨國民黨赴台的老兵,為兒子的人生道路選擇提供了很多意見參考。

1999年島內第四屆民意代表選舉,席次從165席增加到225席,朱立倫的父親認為這是兒子步入政壇的好機會,朱立倫就這麽湧了進來。

那時,各路競選人的套路都是用龐大的車隊造勢,可朱立倫卻覺得這種方法不適合自己。

帶著幾個助理和幾名學生,朱立倫就同他們一起騎著單車走遍了桃園的13個鄉鎮,由國民黨黨內提名起步一直到順利當選民意代表,朱立倫徹底成為了政壇黑馬。

當國民黨正在台灣地區逐漸喪失民心時,朱立倫決定力挽狂瀾,在連戰的支持下,他也於2001年去競選桃園縣長。

上任後,他的形象則進一步提升。

由於經常會突然出現在各派出所、衛生所等地和民眾聊天,所有在機構中上班的工作人員沒人敢去混日子,在強有力的監督手段下,桃園縣年年都獲得服務品質獎。

在縣長任內,他還多次獲得「五星級縣長」的稱號。

民眾是更加樂意去看為官者家庭故事的,朱立倫也非常重視與家人的相處,這樣才能顯得與普通人更加親近。

台【聯合報】也報道:朱立倫至少每周兩次回家吃飯,節假日還開車帶著妻小遊山玩水,每年還會有一次出國全家遊。

馬英九曾與朱立倫在這方面有過互動,他還說:「很羨慕你如今還能享受駕車的樂趣,我上次駕車出去玩都是幾十年前了。」

很多人當時都覺得:朱立倫會成為下一個馬英九。

他也同樣是個非常善於溝通的人,從政多年也沒有什麽仇敵,朋友倒是遍布天下,與地方派系也能稱兄道弟,就連政見不合的人都很少會對他破口大罵。

起初那些年,朱立倫各方面的表現看起來都非常優秀,再加上國民黨在陷入經濟嚴峻挑戰的時候,朱立倫以財經專長也讓他更被看好;作為一個政治與經濟相結合的人物,「光明的未來」似乎隨時在召喚著他。

然而,統派名嘴黃智賢卻認為朱立倫不適合去當統一後的首任特首。

只有真正愛國的人才能當特首

黃智賢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治理台灣省其實是很簡單的,台灣地區的民眾很溫柔,大多數都認同中國文化,因此很好治理。」

自從國民黨來了之後,這麽多年台灣地區都是在中國人的管理之下的,哪怕政見有所不同,相同的血脈流淌意味著剪不斷的親情。

哪怕很多人提到的「一國兩制」,在黃智賢這裏也有著新的看法:「真正的‘一國兩制’是走向一國一制的過渡形式。」

從蔣介石時期開始,國民黨是更加看重個人權威的,可當這一條路走不通後,國民黨人至少要學會變通,若是國民黨用強硬的手段阻礙中國復興,那麽他們就遠遠落後於時代該被淘汰。

蔣家父子有自己的用意,最起碼他們沒有想過分裂,不願當民族罪人,後來的政客最起碼也得守住這道底線。

遲遲隔海相望,關鍵就在於美國一直從中使絆。

這個國家從來沒有真正的好心眼,他們所做的一切大多能歸納為兩個動機:要麽為自己搶發展空間,要麽阻礙別人發展。

對待台灣地區就是如此,遲遲采取阻礙態度,就是為了限制中國的發展。

到了現在,美國也意識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幾乎是不可逆的,他們也不願意過度刺激中國政府,還是要將中國台灣地區視為「棋子」來使用,他們的內在邏輯為:解放軍解放台灣地區的代價越大,那麽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為此,美國給台灣地區出售了大量的軍火,想讓他們與解放軍在武力上保持對峙狀態,這樣就「沒人會打第一槍」;這樣做對美國而言是一箭雙雕的,既然能把那些落後於時代的工業垃圾以大價錢賣出去,又能透過此方式給中國使絆子。

多年前美國前總統訪華的時候溝通的非常清楚: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

前人已經把這件事解決妥當了,可美國這個國家更加著眼於後續利益,他們的字典裏也沒有「承諾」這個詞;到了現在,他們反而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與早已承認的「一中政策」相關聯,這就非常惡心了。

這就變相要求大陸方面放棄武統打算,只能和平著商量,而美國那邊又和民進黨當局沆瀣一氣搞分裂,若是武統情況出現,那麽美國又能給自己找足理由橫插一腳,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問題是,怎麽去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和美國這些西方國家都沒有一點關系。

台灣地區的政客更是應該看清美國的本質,一味地期望美國來為台灣地區做點什麽,只會加速把民眾的民脂民膏往外送。

很顯然,在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中,一個政客能夠走到哪一步,有一項因素就是與美國高層的聯系是否緊密;那麽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之下,有骨氣的人就不會多。

黃智賢也在節目中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表示:「台人治台的人才庫太小了,而且很容易彼此勾結,若福建人很好,能不能來治台?四川人很好,能不能來?應該全國一盤棋。」

朱立倫的弊端也是藏不住的,他很多時候也是在為自己考慮。

2022年6月初,朱立倫就啟程前往美國存取,並向美國政界的人喊話:「國民黨回來了。」

這就有些離譜了,因為國民黨在島內的對手民進黨當局已經完全傾向於美國,甘願為美國充當馬前卒,國民黨還有什麽空間能夠去和民進黨當局去比「爭寵」?

可朱立倫還真的這麽做了,他還聲稱:「國民黨的親美路線從來沒有發生改變,此次就是要確認與美國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立場沒有改變。」

這次行程給蔡英文造成的沖擊是可以預料的,國民黨與美國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也總體希望兩岸平糊,蔡英文那種玩過火的感覺更容易使得兩岸關系產生難以想象的後果。

關於那年年底的國民黨選舉提名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朱立倫不僅沒想著「滅火」,反倒急著去向美國表「忠心」,想讓美國人對他們放心。

「九二共識」一直是台海局勢的定海神針,有著極為重大的作用。

沒想到朱立倫在美國卻談及了這件事,輕描淡寫地表示這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他這樣的做法只有兩個背景原因:其一為淡化「九二共識」的政治影響力;其二為取悅美國人。

無論是哪個原因,都是為了他的個人政治利益而做打算,沒有為國民黨長遠發展著想。

洪秀柱後來也表示:「兩岸中國人絕不能再讓霸權主義挑撥離間,俄烏沖突就是歷史的教訓。」

國民黨若是真的想要在台灣地區立住腳跟,最起碼要去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和踐行者,若是執迷不悟去當了美國人的幫兇,那麽他們也勢必在民進黨當局的針對下走向消亡。

參考資料

1.台媒:朱立倫啟程訪美,臨行前喊話美政界,「國民黨親美路線從未改變」 環球網

2.訪台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名嘴"是這樣煉成的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