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熱度攀升,國際目光齊聚秘魯首都利馬。然而,與會議本身的主題相比,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蹭熱度」操作顯得格外刺眼。
他們不遺余力地想將「台灣問題」推向國際化舞台,然而這些小動作不僅未獲成功,反而一次次被現實打臉,著實上演了一場「自娛自樂」的鬧劇。
先來看賴清德的過境計劃。據傳,民進黨當局試圖讓賴清德過境美國夏威夷或關島,以此試探美國的對台政策。
這個試探操作剛露苗頭就被我外交部嚴厲警告,明確指出不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任何形式竄訪美國。在這種強有力的表態下,民進黨當局不敢正式公布任何細節,賴清德的所謂「過境計劃」就像一只迷失在荒漠的風箏,隨時可能墜落。
接著是另一出「戲碼」:民進黨透過台灣地區「代表」林信義,聲稱在APEC會議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並邀請拜登存取台灣。表面上看,這是在努力為所謂「台美關系」造勢,實際意圖卻是希望借此推動「拜登卸任後竄訪台島」的可能性。
然而,這場炒作並未如他們所願。拜登政府的態度非常清晰:官員公開將這次所謂的「會面」定義為「一次普通的握手」,直接拆穿民進黨當局的炒作伎倆。看來,「炒作」能帶來熱度,但虛假的熱度終究難以持久。
賴清德在島內青年對談活動中投擲的「三種台海和平方式」,更是自相矛盾。他提出的三種途徑分別是:簽訂和平協定、接受「九二共識」、站在反華陣營一邊。
不過,他明確表示只選擇第三種,也就是堅持「站隊反華陣營」。這不僅毫無和平可言,反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行為。
更令人憂慮的是,現場學生竟幾乎一致支持這種選擇。這種結果無疑暴露了民進黨當局長期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對年輕一代的深遠影響。將破壞和平的方式包裝成「和平之路」,這樣的言辭未免太過荒唐。
賴清德一邊高呼要「抱緊反華陣營」,一邊卻遭遇現實狠狠「打臉」。
日前,立陶宛高科技園區相關公司宣布終止與台灣半導體的合作計劃,原因竟是立陶宛政府遲遲無法完成工業用地審批,還無法保證基礎設施如電力供應。看似技術性問題,實則折射出深層外交考量。
值得註意的是,立陶宛準總理帕盧茨卡斯公開承認,允許民進黨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重大外交錯誤」,並表示若其上任,將全力修復與中國的全面外交關系。
這一表態無疑釋放了重要訊號:即便是曾經靠攏反華陣營的國家,也逐漸意識到與民進黨合作註定沒有出路。
從賴清德的所謂「和平方式」到民進黨不斷「抱反華大腿」的努力,背後暴露的是其對國際政治現實的嚴重誤判。
現實是,反華陣營的國家在乎的從來只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台當局所謂的「價值同盟」。當合作無利可圖,誰還願意繼續為民進黨「月台」?立陶宛的反轉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APEC的熱潮仍在,但民進黨當局的「小動作」卻一次次「翻車」。試探美國、拉攏反華陣營、炒作虛假新聞……這一切不僅未能提升台灣問題的國際影響力,反而讓民進黨在國際上更加尷尬。
正如那句網絡熱詞所說:「路走偏了,怎麽努力都是徒勞。」如果台當局繼續用錯誤的方式尋求國際突破,只會讓自己在孤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