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懂酒哥
自2020年以來,順鑫農業的股價從78.87元的高點大幅回落,回撤振幅已高達81.48%,在20家白酒企業中,跌幅位列第4。按照牛市啟動行情的規律,如此大的跌幅應伴隨著迅速的反彈行情,然而順鑫農業的股價僅上漲了33.62%,最高漲至22.25元,在酒企中漲幅排名第8,這尚且不及39.17%的平均漲幅水平。
相比之下,巖石股份雖然 自2020年以來回撤振幅高達89.72%,與順鑫農業相仿,但其漲幅卻 達到 驚人的109.52%,位居第一。 水井坊、舍得酒業等個股,同樣收獲了超過80%的漲幅。
那麽,為何市場更看好巖石股份、酒鬼酒等企業,而將順鑫農業置於「冷宮」,致使其成為跌幅大、漲幅又不明顯的白酒企業呢?
二三季度虧損近7000萬元,產銷量連續下滑
作為一家業務覆蓋白酒、豬肉和地產三大板塊的多元化白酒企業,順鑫農業業務結構在白酒行業中顯得獨特。然而,周期性較強的豬肉和地產業務,尤其是地產業務在黃金時代結束後,已然成為阻礙公司發展的累贅。
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2022年,順鑫農業房地產業務累計虧損近28億元。為此,公司於2023年底以22.59億元剝離了地產業務,此舉使得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即實作扭虧為盈,由去年同期的虧損8097萬元轉為盈利4.23億元。
盡管如此,從財報來看,順鑫農業的業績表現仍如大病初愈,需要時間恢復。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公司分別虧損2800萬元和4051萬元,使得前三季度累計盈利從一季度的4.51億元縮水至3.82億元。
同時,公司營業收入也在下滑,前三季度實作營收73.17億元,同比下滑16.92%,在A股白酒企業中排名第4。
順鑫農業的白酒業務以光瓶產品為核心,采取「雙輪驅動」戰略,即以15元左右的牛欄山陳釀(白牛二)和40元左右的金標為主打。這些酒品廣泛鋪貨於超市、餐館及酒類經銷商渠道,憑借其廣泛的市場覆蓋和近年來消費者感知到的消費降級趨勢,理論上應具備相當的逆周期韌性。然而,實際的銷量數據卻未能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2023年順鑫農業的白酒產量同比減少46.4%,銷量同比減少26.03%。其中,白牛二銷量連續兩年下滑,分別同比減少23.72%和18.29%。
毛利率下降3.56個百分點,現金流吃緊
順鑫農業的白酒產量與銷量的下滑,無疑對公司 經營狀況產生了影響。 若要 追溯其產量下滑的根源,或許與2022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頒布的白酒新國標息息相關。
新國標明確規定,白酒的釀造工藝不得采用非谷物來源的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物,而所有添加了食品添加物的調香白酒將被歸類為配制酒。因此,順鑫農業旗下的主打產品,如牛欄山二鍋頭等「調香白酒」,不再被納入白酒的範疇。
為應對這一政策變化,順鑫農業推出了42.3度500ml的純糧酒「金標陳釀」,其建議零售價高達每瓶38元,相較於原先售價約15元的42度500ml白牛二,價格幾乎翻倍。
在此背景下,順鑫農業的毛利率也呈現出積極的態勢,近五年來持續上漲,從2021年上半年的最低點35.62%,攀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46.42%。然而,今年順鑫農業的毛利率卻出現了下滑,降至42.86%,降幅達到3.56個百分點。
這一變化不僅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如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放緩,以及白酒行業去庫存、終端銷售價格倒掛的大趨勢,還反映出順鑫農業在光瓶酒市場的護城河並不穩固。盡管順鑫農業在光瓶酒市場擁有14%的占有率,位居榜首,並曾在2019年憑借低價策略成為白酒行業的「第一大單品」,但如今這一市場已湧入眾多競爭者。
新興品牌如江小白、光良酒業等迅速崛起,而小刀、紅星等傳統品牌也在持續發力。同時,汾酒玻汾、郎酒兼香、綠瓶西鳳等名酒及區域龍頭酒企也開始加大在光瓶酒市場的投入,推出新產品,試圖以品牌號召力開啟新市場。其中,玻汾和綠瓶西鳳更是成為市場「黑馬」,為汾酒和西鳳酒創造了可觀的收入。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光瓶酒市場中,順鑫農業原計劃用四年時間將金標陳釀打造為30至40元價格帶的純糧光瓶酒第一大單品。然而,2023年金標陳釀的銷量卻同比下滑了41.86%,遠低於公司預期的翻倍增長目標。
此外,順鑫農業的現金流狀況也呈現出緊張的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虧空達9.08億元,而自2020年以來,公司現金流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機構倉皇逃跑,調研數量銳減
隨著順鑫農業的基本盤暴露出問題,明智的機構投資者也紛紛選擇「用腳投票」。在2023年,順鑫農業的持股機構所占流通股的比例尚有60.85%,但到了今年三季度末,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52.35%。
同時,回顧2021年,對順鑫農業進行調研的機構尚有32家之多,而今年卻急劇減少到僅有14家。對於順鑫農業當前的處境,並非簡單脫離地產業務就能實作徹底蛻變。公司長期執行的親民戰略,雖然成功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但也陷入了難以提價的困境。
專業人士指出,牛欄山品牌需要從包裝、顏值、口感、食品安全以及防偽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升級,以更好地迎合新生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