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受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股市行情波動等因素影響,券商自營業務將目光轉向權益市場的紅利資產。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悉,去年以來,多家券商自營增加了對紅利資產的配置,並仍會考慮在組合中增加更多的紅利資產。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賬戶也為擔憂資產價格變動沖擊業績的券商帶來更多幫助。不過,券商仍然擔心資產價格波動導致整體財務報表惡化,對於增配紅利資產整體仍然比較克制。
業內人士介紹,券商增配紅利資產,一定程度上也受益於新金融會計準則運用等政策變化。新金融會計準則調整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方式後,券商的金融投資資產可以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四個科目。其中,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主要包含高股息股票、永續債等資產,是俗稱的權益OCI科目,持有的股票計入該科目後,公允價值波動直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持有期間股利收入計入投資收益,運用該科目可以有效平抑短期的利潤波動。
1 券商自營增配紅利資產
「隨著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紅利資產的相對價值更加凸顯,現在券商自營增配紅利資產在邏輯上是順暢的。」上海一家券商自營部門股票業務負責人王軍(化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過去兩年間,紅利資產的表現頗為亮眼,致使不少券商自營將其置於配置的重要位置。
「我們去年確實增加了紅利資產的配置,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部份企業隨著資本開支高峰結束,分紅能力增強,在政策鼓勵下,提升了分紅規模,分紅穩定性也在增加,以股息率計算的投資回報更能算得過來;二是很多股票分紅率增加的核心原因是股價偏低,事實上個股本身還具有一定的成長性,購買這些股票也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收益。」另一家券商自營業務人士李勇(化名)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
李勇還表示,在自己團隊負責的權益頭寸中,前兩年紅利資產的規模增加了20%以上。
券商財務報表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增配紅利資產。從2024年三季報來看,不少頭部券商其他權益工具金額較去年6月末大幅增加。
比如,中信證券其他權益工具的總額從95.14億元增至672.56億元,增幅超604%。國泰君安從18.75億元增加到了92.67億元。中金公司這一科目則從0增至17.87億元。
據中信建投統計,2022年~2024年上半年,108家樣本券商的金融投資資產總規模分別為6.2萬億元、7.1萬億元和7萬億元,其中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分別為965.8億元、2277.9億元和3760.9億元。
華創證券此前分析,少部份其他權益工具配置目的是自建券池,然而,需要券商自建券池的對手方的策略主要是股票多空、融券T+0及行業類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且這些策略規模目前總體都不大,近兩年策略規模增長也不明顯,所以判斷近兩年券商其他權益投資規模大幅增長或許主要是為了紅利資產而進行配置。
「不同的公司增加的可能是不同的資產。比如中信證券增加的規模較大,可能大部份都是永續債,但是紅利資產的增加也在考慮範圍之內。」有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另一位券商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因市場變化而波動較大,對業績的穩定性有較大影響,紅利類資產具有低估值、低波動、高分紅內容,有利於獲取較穩定的投資回報,未來配置上可能是紅利加新質生產力兩條主線,既實作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監管指引,也能穩定自身的敞口收益,尤其是隨著互換便利資金的到位,對收益穩定性的要求將更高。
2 提升抗風險能力
前述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OCI賬戶的特性是股價波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分紅計入當期收益,保險資金對OCI賬戶的配置需求很大,配置上也以紅利資產為主。券商對紅利資產的配置和主流機構較為一致,也能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李勇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我們在增配紅利資產的過程中,就考慮到了對於OCI賬戶的運用,部門也是考慮到OCI 賬戶帶來的方便,才允許我們在相關資產上的配置大振幅增加。」
另一方面,互換便利也推動了券商在紅利資產上的配置。2024年10月18日,中國證監會同意20家證券、基金公司申請互換便利(SFISF),首期操作額度5000億元。券商使用該工具時風控指標有一定松綁,符合條件的投資可計入OCI科目。這使得券商能夠以較低資金成本獲取資金,並將其投向OCI科目下的高股息策略資產。
新年伊始,在首批20家參與機構基礎上,增選了20家參與機構,形成40家備選機構池,開展了第二期互換便利招標,第二期操作金額為550億元。首次互換便利的中標費率為20BP(基點),加上國債或央票在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首次中標的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成本不超過2.5%。到了第二批,央行公布的中標費率由20BP降至10BP,進一步降低了機構成本。因此,泛紅利資產的股息率仍有一定吸重力,從息差角度看,這類資產是配置首選。
證券時報記者此前也了解到,為支持互換便利工具發揮市場化作用,各機構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差異化的投資策略和投放節奏,其中部份公司透過集中、大額投資低波紅利股票,踐行長線持有策略,為市場引入穩定資金。
3 增持紅利仍有空間
業內人士普遍反饋,券商自營在紅利資產方面的布局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中信建投非銀團隊透過拆解OCI賬戶,測算了券商自營增持紅利資產的空間。
中信建投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108家樣本券商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總規模是3760.9億元,占金融投資資產總規模的5.4%。從比重角度來看,2024年6月末,業內權益OCI資產規模占金融投資比重較大的前五家占比在17%~24%。
「假設券商金融投資資產規模穩定在7萬億元左右,若越來越多的券商自營效仿今年以來重視紅利策略取得成效的券商,將權益OCI的配置占比提升至10%以上,則還能夠撬動約3500億元的券商自營資金(含永續債)。」中信建投表示。
不過,一些券商對於增持紅利資產仍然態度謹慎。「雖然一些紅利資產放入了OCI賬戶,但是如果資產波動比較大,仍然會給券商帶來壓力。因為券商不僅要考慮利潤表,還要考慮資產負債表,只有整體上有利可圖,券商才有進一步加大配置的動力。」王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另一位券商自營人士也表示,對於大部份券商而言,去方向化和資產多元化對於自營部門的吸重力可能更強。
「紅利資產是一種可選項,但畢竟是權益資產,其本身波動性比較高,券商自營未來可能還是需要透過多資產的配置,降低整體投資的波動性,才能更好創造價值。」李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