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訊 據國新辦網站訊息,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執行情況召開新聞釋出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介紹,鄉村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任務,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與農民期盼還有不小差距。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聚焦群眾反映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幾件事,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逐步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大體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協調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適應農村常住人口變化新形勢,聚焦通村組路硬化、自來水穩定供給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短板,以鄉村建設專案庫和任務清單為依托,協同布局專案、集中建設推進。同時,推動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質素。
二是牽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穩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成熟一個改一個,切實提升改廁質素。協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有序開展村莊清潔行動。
三是持續強化鄉村建設支撐保障。加強鄉村建設關鍵領域科技研發、整合示範和推廣套用,推動制修訂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執行維護等標準。透過「萬企興萬村」等推動各方力量參與鄉村建設。
鄧小剛表示,在鄉村建設中需要註意的是,農民群眾是鄉村建設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要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實施機制,讓農民想建設、願意幹、能參與。要突出三點:一是健全參與機制。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機制,健全村民委員會等推動落實機制,以及村民議事會等協商推進機制,組織農民參與決策。二是豐富參與方式。采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就地取材開展建設。采用黨員責任區、街巷長制、「門前三包」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管護。三是強化參與保障。將農民知曉率、參與率、滿意度作為實施鄉村建設專案的重要依據,拿出簡明易懂的「明白紙」,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