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歡迎挑錯,但不要空談和跑題,請具體說明,此文哪一句話錯誤。
第一節 辨別史書真假的兩個定律
我們上一回說到:李世民篡改史書,造成讀者迷惑,史書中既有寫他和大哥的美,也有寫他們的惡,互相矛盾,那我怎麽知道,哪個是真的呢?這個問題提得有水平,是我們準確把握這段歷史的關鍵所在。
看了世民篡改史書的具體情形,你認為,他有沒有可能,虛構自己的惡?絕對不可能。他對自己的惡,隱瞞都來不及,怎麽會虛構呢?所以,史書如果有寫世民的惡,則肯定不是虛構的,是真的。那麽,與此相矛盾的記錄,寫世民的美,就是假的。
同理,你認為,他有沒有可能,虛構大哥建成的美?絕對不可能。他對大哥的美,隱瞞都來不及,怎麽會虛構呢?所以,史書如果有寫建成的美,則肯定不是虛構的,是真的。那麽,與此相矛盾的記錄,寫建成的惡,就是假的。
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一定律】。
世民篡改史書,除了虛構之外,還有一個更多使用的手法,就是:隱瞞。我們看這段歷史時,會經常發現,有重大的事件被隱瞞了。那麽,我們怎麽探尋這個被隱瞞的事件呢?其實這也不難。
從上述史料可見,世民是篡改歷史的第一人,留下千古罵名。而他又是很註重名聲的人,他必然為此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那麽,可以推斷,他只會為了切身利益才去篡改,也就是把篡改限定在自己和大哥的身上。他絕對不會為了別人,而去篡改史書、背負千古罵名。
看了世民篡改史書的具體情形,你認為,他有沒有可能,隱瞞自己的美?絕對不可能。他對自己的美,虛構、宣揚都來不及,怎麽會隱瞞呢?所以,史書如果隱瞞了某個重大的、美的事情,則這件事肯定不是世民幹的,也不是其他人幹的,只可能是大哥幹的。
同理,你認為,他有沒有可能,隱瞞大哥的惡?絕對不可能。他對大哥的惡,虛構、宣揚都來不及,怎麽會隱瞞呢?所以,史書如果隱瞞了某個重大的、惡的事情,則這件事肯定不是大哥幹的,也不是其他人幹的,只可能是世民幹的。
這是本系列故事的【第二定律】。
第二節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戰績對比
還有人說:「既然你認為,世民偽造史書,那你還看史書幹嘛?幹脆不要看了。」呵呵,說這個話的人是無賴。我們不要搞歷史虛無主義,不要盲目否定史書,應該依照常識和邏輯,去具體分析史書,發現有毛病的,就去追查真相,沒發現毛病的就接受。
世民篡改史書的重點,就是兩兄弟的戰功。以下是兩兄弟的戰績列表,讀者可結合地圖檢視。建成的24場戰役中,史書有直接記錄的,就有10場。所以我感到非常奇怪,那麽多的歷史學家,包括【百家講壇】的袞袞諸公,怎麽會研究出這個結論:大哥只是坐享其成,把出外征戰都交給世民?
![](https://img.jasve.com/2024-2/3db55bf0db3335aa2afa85e595d1031e.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2/ffc805a974e1ba7c6e91ebbd502596fa.webp)
世民跟隨父兄參加的戰役,如果沒有突出表現,就不計了。李淵擔任隋朝的太原留守時,有一場攻打歷山飛的戰役,不確定世民到底有沒有參加,所以不列入。否則,他的敗仗還要增加一個。
建成另外滅了一些小諸侯,但不是專門的戰役,所以此文不單獨列出。例如:在抵禦突厥的同時,削弱了梁師都;在滅輔公祏的同時,滅了張善安;在滅王世充的同時,滅了吃人魔王朱粲(讀音:燦);在滅蕭銑的同時,派李靖招撫了廣東的馮盎。
第三節 弟弟到底有沒有篡位之心?
世民在史書中說:自己對兄弟情深義重,本無篡位之心。【資治通鑒•唐紀七】,他對爸爸說:「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但是大哥品行惡劣,又「無大功以鎮服海內」,自己打下大唐江山、「功蓋天下」。所以,大哥嫉妒自己、並且誤以為自己要篡位,就聯合四弟,不斷地謀害自己。所以,自己在屬下的反復勸說之下,迫不得已「自衛」,殺了大哥、四弟,坐了皇位。
【舊唐書•隱太子傳】:「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
你看完本書,就發現這完全是顛倒黑白。我們先來看看,世民說自己「本無篡位之心」是不是真的?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一】薛頤,滑州人也。大業中,為道士。解天文律歷,尤曉雜占。煬帝引入內道場,亟令章醮。武德初,追直秦府。頤嘗密謂秦王曰:「德星守秦分,王當有天下,願王自愛。」秦王乃奏授太史丞,累遷太史令。
薛頤是一個道士,在武德初期進入秦王府當差,秘密對秦王世民說:「德星出現在秦地。秦王你必當占有天下,希望秦王自愛。」世民就上奏,讓他當太史丞。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與房玄齡微服以謁之。遠知迎謂曰:「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實告。遠知曰:「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至貞觀九年......降璽書曰:「......朕昔在籓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
王遠知也是一個道士,善於算命,名氣很大。在武德四年(武德中期),世民平定王世充後,進入洛陽,和房玄齡私訪王遠知,當時他已經112歲。王遠知說秦王將作「太平天子」。李世民把他的話牢記在心,睡覺都忘不了。
一個將領,帶著兵馬出去打仗,打完了,必須馬上回來,交回兵權,這是基本的制度。可是,當年五月初打仗結束後,世民就賴在洛陽不走,「甲子,秦王世民至長安。」直到七月九日,世民才回到長安。在洛陽期間,他「封府庫,收其金帛,班賜將士。」就是收羅洛陽的財物,發給將士們收買人心。洛陽,千古帝都,嫌疑之地,他卻做這些行為。他的篡位,已經不僅僅是野心,而是實際行動了。
當時,李元吉是和他在一起的,所以最了解情況,於是向爸爸告狀,要求趕快殺世民。【資治通鑒•唐紀七】,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元吉曰:「秦王初平東都,顧望不還,散錢帛以樹私恩,又違敕命,非反而何!但應速殺,何患無辭!」上不應。
看到這,你還相信他沒有篡位野心、「於兄弟無絲毫負」嗎?
大哥才是打下大唐江山、「功蓋天下」,對兄弟情深義重,而且仁厚愛民。世民才是品行惡劣,多次陷害忠良、屠殺百姓(後文有詳細論述),又「無大功以鎮服海內」,敗仗太多。不是大哥嫉妒他,是他嫉妒大哥。
第四節 建成是這樣「謀害」弟弟的
世民所說的,大哥謀害他的事件,你稍一思考,就會發現非常可笑。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建成夜裏召世民來自己的東宮喝酒,下毒。世民的心臟暴痛,吐了幾升的血,淮安王李神通扶著他回秦王府。
中毒,是破壞內臟功能,不是外傷流血,即使吐血,也只是少量。我們看電影電視,一個人中毒而死,最多就是口角、胸前沾了一點血,不過幾十毫升。一個強壯成年男子,體內血量大約是5升。可他吐了幾升的血,像殺豬一樣,居然還能不死!他是柯曼嗎?
既然大哥下了殺手,又豈能讓你活著走出去?
然後又發生怪事。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
李淵聽說毒殺事件了,去探望世民,告誡建成:「弟弟平素就不能喝酒,以後你們不要再夜晚喝酒了。」他說的話,和毒酒事件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明顯是唐朝史官,故意留下的破綻,留待後人發覺。
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事件,大哥贈送一匹胡馬給弟弟,想用胡馬把弟弟摔死。呵呵,既然要下殺手,就肯定是想出一個、有較大成功性的措施。用馬摔死人,有多大的成功性呢?全世界,有哪一次謀殺是使用這樣的措施?你找出來我看看。
還有,建成用重金收買尉遲敬德,被尉遲敬德正義凜然地拒絕了,搞得他惱羞成怒。這更搞笑,第36回分析了,建成實際掌握了軍政大權,是事實上的皇帝,如果他要瓦解世民的親信,一道指令,就可以輕松辦到,完全不必采用不光彩的手段、然後被羞辱。搞不光彩手段的,恰恰是世民自己。眾所周知,他早在玄武門之變的兩年前,武德七年,就用重金收買將領常何,並運作把常何送進皇宮做守衛,才得以成功實行玄武門之變。謀劃之長遠、謀劃之卑鄙,令人望而生畏。這個謀劃,無論怎麽美化,都失真他的偉大形象,他實在無臉把這個寫進史書中。是因為常何的墓碑被發掘,後人才知道真相。
「(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賬之深誠。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常何墓誌】)
除此之外,史書還多處明確寫了,他陰謀對付大哥和四弟。他不可能偽造史書抹黑自己,所以這肯定是真實的。
「秦王世民既與太子建成、元吉有隙,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書溫大雅鎮洛陽,遣秦府車騎將軍張亮將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陽,陰結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資治通鑒】)
他指使溫大雅鎮守洛陽,張亮去山東收買民間豪強,作為外應。
「太宗之謀建成、元吉也,嘗引師立密籌其事,或自宵達曙。」(【舊唐書·劉師立傳】)
他們通宵達旦地策劃陰謀。
「及九年之際,機臨事迫,身被斥逐,闕於謨謀,猶服道士之衣,與文德皇後同心影助。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密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舊唐書·房玄齡傳】)
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被免職、責令回家居住。李世民派尉遲恭去找他們,潛回秦王府,為政變做策劃,並嚴守政變核心秘密,長孫氏參與協助。
「公早參帷幕,思固宗祧,驟起聖懷,累明大義。」(【尉遲恭碑】)
尉遲恭也是參與陰謀的主要人物。
看到這,你還相信李世民「臣於兄弟無絲毫負」嗎?但我估計,你最感到難以置信的,還是上述的戰役列表。好,那我們就從下一回起,依據正史、考古和常識,一個一個地,分析他們的戰役。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發現,此文哪一句話錯誤,請具體說明,我都接受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