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024江蘇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代表委員熱烈反響:以江蘇的高質素發展成效充分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光明前景

2024-01-24新聞

實幹足音鏗鏘回響,發展藍圖催人奮進。1月23日上午,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江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展望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會場內,代表委員們紛紛落筆,認真圈劃出2024年的新目標、新任務,大家紛紛表示,將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發進取、奮勇前行,不斷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實幹擔當,高質素發展繼續走在前列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全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7月、12月兩次親臨江蘇考察,三次對江蘇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讓全省人民備受鼓舞。」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委員們也重溫了那一個個意義非凡的動人時刻。

省人大代表、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源至今記得,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公司了解企業科技創新情況時的溫暖場景。「公司不斷加快科研攻關速度、拓寬科研攻關的廣度,去年下半年,企業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5G工廠,同時組建的蘇州市級創新聯合體也獲批成立。2024年初始,公司3個不同業務板塊在科技創新上也有了新舉措。」

自主研制全球最大噸位輪式起重機、全球最大旋挖鉆、35立方米超大露天電鏟等一批大國重器和高端核心零部件……省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升表示,徐工的奮鬥足跡,是我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動寫照,新的一年,徐工將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6%,有效高企數達740家、凈增79家,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家、創歷史新高。省人大代表、無錫市濱湖區區長李平說,2023年,濱湖區牢記「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重大要求,全力推動濱湖科教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新的一年,濱湖區將根據省兩會部署蹄疾步穩走好「科創路」,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素發展「最大增量」。

美麗江蘇更加可觸可感可享。「2023年,蘇州全市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80.8%;國考水質優Ⅲ比例同比上升6.6個百分點;太湖湖心、陽澄湖湖心斷面水質首次達到Ⅲ類……」省政協委員,農工黨蘇州市委會副主委、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鶴曬出一組組數據,直觀展現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她表示,今年蘇州將在生態環境領域特別是以長江大保護和新一輪太湖治理為重點深入開展調研,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素發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示範。

增進民生福祉彰顯新成效。「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8.5%以上,成績是鼓舞,也是鞭策。」省政協委員,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紅紅說,下一步,省醫療保障局將進一步織密保障網絡,健全完善多層次醫保體系,持續開展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實施常態化基金監管,守護群眾醫保「看病錢」「救命錢」,持續推動醫保服務下沈,努力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醫保服務。

知重負重,加快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總體要求,始終貫徹著中央「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大要求。

省人大代表,無錫市錫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顧文浩表示,今年的工作將對照「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進一步細化實化,結合省「1650」產業體系、市「465」產業集群建設,持續推進「產業集群+特色專業園區」建設,著力構建群鏈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全年力爭完成「四新四強」集群營收規模超2200億元。持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將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2.5%。

突出高質素發展首要任務,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素變革,省人大代表,江蘇鹽城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正雄深有感觸,「我們要圍繞科技興港、數碼鏈港、人才強港,統籌推進綠色、生態、智慧、平安、美麗‘五新示範港’建設,全面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港口輻射帶動作用,為鹽城勇當沿海地區高質素發展排頭兵持續賦能,奮力在全省高質素發展中創特色、展亮點、爭貢獻。」

突出人民至上價值取向,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政協委員、徐州市政府副市長林斌表示,目前中國城鎮化水平糊已開發國家相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要紮實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新的一年,我們將對照報告中提出的相關要求,繼續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享受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民化待遇,同時推動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紮實做好民生工程,更大力度創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突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素、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在省人大代表,銀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建新看來,「進」的關鍵應該落在技術創新上、落在提質增效上。過去一年,企業完成9項關鍵技術攻關課題,持續研制完成了鉛鉍堆、空間堆、蛇形管等前沿專案專用管材部件,並逐步實作產業化。放眼新的一年,進一步把握好「破」和「立」的關系,是莊建新思考的關鍵問題。「‘立’的應該是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以及與之相關的風險防範機制;‘破’則是要破除創新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

突出統籌協調重要方法,更好統籌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省人大代表,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龍表示,連雲港港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支點城市的核心載體,將一以貫之地精準把握「更高質素、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內涵要求,突出國際樞紐海港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合作,全面融入長三角發展、做足隴海線文章,完善物流服務鏈網、拓展多式聯運通道,在業務融合、市場結合、資源聚合中進一步增強港口輻射帶動力。

奮發進取,推進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一個個目標數據,一項項重點工作,刻畫出江蘇「走在前、做示範」的「任務書」「施工圖」,也為代表委員們找準了今年工作的奮鬥座標。

在2024年十項重點工作中,報告首先提到了「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接續出台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質素支撐。」省政協委員、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孫滬兵表示,下一步將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不斷提升質素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深化質素技術幫扶「提質強企」三年行動。同時,聯合相關部門大力推廣「蘇質融」業務,為企業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加強品牌管理、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

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任務中,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九虎關註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著力構建新型電力裝備等世界一流、高端裝備等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全國領先的集群方陣」,這讓他備受鼓舞,「作為智能電網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我們將繼續做好行業內企業標桿和典型,助力江蘇加快構建高質素發展新優勢。」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推動工業母機、工業軟件等高質素發展」,省人大代表、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劉雲清感受深刻,「作為從事核心裝備研制的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將努力創新、攻堅克難,打破更多國外壟斷,爭取把更多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大家更加明確和堅定了新一年的工作發力點。從事基層耕地保護工作已經十余年,省人大代表、太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緒美在全省率先示範水稻側深緩混施肥技術等多項技術,兩年來累計改良修復障礙土壤面積上萬畝。「我將繼續與家庭農場、村集體合作社結對,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術幫扶,促進農民增收。」

「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省政協委員、勵誌陽光心匯心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劍光說,「三個‘兜’彰顯了濃濃的民生情懷,這既是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我們全社會的期望。」陳劍光說,過去一年,他帶領勵誌陽光心匯心公益基金會獲得第十二屆中華慈善楷模獎,「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強化‘五社聯動’,具體將圍繞共同富裕、社會治理、鄉村振興和增強城市文化影響力方面,發揮慈善公益的作用,為民生建設貢獻力量。」

「2024年世界文化交流、江蘇文化發展前景一片美好。」省人大代表、宿遷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戈娟特別關註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任務要求,「當下最急需的是‘青藍相繼、薪火相傳’,我們將大力做好文化傳承,階梯式培養曲藝人才,透過創作更多高質素的文藝作品,講好江蘇大地上的中國故事,切實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參與記者:楊頻萍 王夢然 洪葉 蔣明睿 陳月飛 付奇 張宣 陳珺璐 陳明慧 林元沁 吳雨陽 崔昊 胡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