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農村老人快給不起壓歲錢了?安徽一地回應:引導合理發放,納入村規民約

2024-01-17新聞

近日,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建議員工「過年不要再給孩子送紅包了」的訊息,引發網民熱議。澎湃新聞註意到,另有網民近期反映當地「過年給孩子拿紅包攀比嚴重,漲到最低200元,給農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經濟壓力和煩惱」,安徽阜陽官方回應稱,將引導基層將壓歲錢的合理發放納入村規民約。

網民2023年12月14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 稱,每年過年親戚朋友帶孩子來拜年串門,給孩子壓歲錢紅包是必須的;可是最近幾年,給孩子的紅包,因為互相攀比心理,由之前10元、20元,漲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600元。

其稱,對於經濟條件好的年輕人來說,每年支出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壓歲錢無所謂,但對於只靠幾畝地收入的50歲以上的老年人,給孩子壓歲錢就會成為新年這個喜慶日子的煩惱。農村畸形的攀比現象,造成壓歲錢和老年人的收入不均衡,給老年人增加很大經濟壓力和煩惱,也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都是打腫臉充胖子,失去了過年紅包的意義。

這位網民建議,政府應提倡過年發紅包向廣東地區學習。雖然廣東生活富裕,經濟條件更好,但過年紅包普遍在5元、10元、20元,紅包圖個吉利,不在乎金額。除了父母的紅包,廣東地區一般親戚給孩子紅包10元最普遍,當地長久以來的紅包習俗和規矩值得學習,更需要政府提倡和引導。

安徽省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4年1月11日答復 稱,阜陽市文明辦回復如下:

作為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之一,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不僅是一種「年味兒」,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承載了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期許。但壓歲錢過高不但增加農村家庭經濟負擔,還可能引發攀比浪費現象。

近年來,阜陽市文明辦一直倡導文明、節儉、健康的過年習俗,每逢春節也會發出文明新風倡議書,引導大家理性看待壓歲錢,避免其成為人情往來的負擔。

下一步,阜陽市文明辦將加強與民政、婦聯等單位協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力度。透過文明實踐、新聞媒體等各類陣地,引導農村群眾樹立關於壓歲錢的正確觀念。

二是積極融入村規民約。引導基層將壓歲錢的合理發放納入村規民約,倡導農村群眾樹立勤儉持家的家風家訓。

三是註重借鑒外地做法。借鑒推廣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節約,堅決反對攀比和浪費。

阜陽市文明辦表示,相信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營造出文明、節儉、祥和的過年氛圍。

澎湃新聞註意到,前述網民在留言中提到的廣東壓歲錢習俗,近年來多次引發關註。據新華社2018年2月17日訊息,當年一張「全國壓歲錢地圖」網上流傳火熱。地圖顯示,廣東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老廣東人「派利是」,至今堅守著「不近人情」的傳統:只講「意頭」,不比金錢。五元十元、一元兩元,多少隨意,心到即可。

2021年初,「全國壓歲錢地圖」再次引發熱議。據紅星新聞報道,在該「地圖」上,東部沿海地區的壓歲錢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蘇1000元,而中西部地區相對較低,如陜西400元,貴州300元。最引人註目的當屬福建與廣東兩地的數據,其中福建莆田的壓歲錢高達12000元,而廣東省的數碼竟只有50元。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多地正透過各種方式引導民眾合理送壓歲錢。

據現代快報2021年5月報道,江蘇蘇州相城區黃橋街道胡灣村召集協商議事會成員,圍繞「完善村規民約,樹立文明新風」開會,主要討論「‘壓歲錢’不變味,不慣孩子 」。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政府網站公布的【河下街道2023年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中,螺螄街村規民約、鎮海村村規民約也規定:「壓歲錢」不變味,不慣孩子。

2018年2月,雲南省紀委監委印發【關於規範農村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要求切實減輕農村群眾人情和經濟負擔,參加農村婚事喪事宴請,贈送禮金或禮品價值不超過100元。同時,防止和糾正以給壓歲錢的方式變相送禮,除近親屬外不贈送壓歲錢 。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