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收入差距和少子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從很早以前開始就令人擔憂。除此之外,微塑膠和待機兒童等比較新的問題也不斷成為社會問題。下面引路留學的賈老師來介紹一下現在日本存在的10個社會問題。
1、貧困(貧困)
說到貧困,很多人認為這只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在日本,貧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貧困大致分為無法保證最低生活水平的「絕對貧困」和扣除稅金後在生活等方面可以自由使用的錢不到國內平均(等價可支配收入)一半的「相對貧困」。如今在日本,相對貧困已然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2、少子老齡化(少子高齢化)
少子老齡化是指兒童比例少,老年人比例多。正如【日本少子老齡化的原因和問題點18個】中所記載的那樣,日本由於晚婚化、女性進入社會、高學歷化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導致出生率減少,少子化不斷發展。另外,隨著醫療的發展和健康意識的提高,老齡化也在不斷發展。
3、自殺(自殺)
在2003年(平成15年)的高峰時期,一年大約有3萬5000人自殺,近年來這個數碼逐漸減少。盡管如此,每年還是有2萬多名日本人自殺,絕對不是小數目。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日本的自殺者數在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4、待機兒童(待機児童)
待機兒童是指滿足入園條件,希望入園但未能入園而等待入園的兒童。現在日本全國的等待兒童在2萬人左右,如果把沒有被計算在等待兒童的隱藏等待兒童也包括在內,日本大概有7萬人的等待兒童。另外,關東圈的待機兒童問題日益嚴重,僅關東的一都六縣就占了全國的一半。待機兒童成為社會問題的背景是女性進入社會、城市人口集中、核心家庭化、保育員等人手不足等,所以這並不是單純的保育設施不足的問題。
5、扒竊(萬引き)
據說日本每年因扒竊造成的損失總額在4500億日元以上,僅次於排在第一位的美國,是世界第二的扒竊大國。
說到扒竊就會浮現未成年的形象,但基於警視廳的數據,在2011年(平成23年)老年人(65以上)的扒竊檢舉次數超過未成年人,2016年(平成28年)是老年人的扒竊檢舉數量占總體的38.5%。也就是說,現在因扒竊被抓的3人中就有1人以上是老年人。
6、微塑膠(マイクロプラスチック)
微塑膠是指直徑在5mm以下的小塑膠,這種小微塑膠在大海中大量漂浮,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塑膠不僅在塑膠瓶,在塑膠袋、尿布、牙膏等我們平時使用的東西中也含有很多,但是不管塑膠變得多麽小,也不會自然分解。也有從采集的沙丁魚中發現微塑膠的例子,更有甚者,在對世界上銷售的食鹽進行調查後,39種食鹽中90%以上的食鹽中發現了微塑膠。因此,微塑膠不僅對海洋生物有負面影響,對人類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7、老年司機(高齢ドライバー)
75歲以上的老年人引發的交通死亡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身體能力,判斷力也會下降,因此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也會變高。在高速公路上逆行、剎車和油門踩錯等原因導致的事故也不少。雖然也有對駕照的交付設定年齡限制的意見,但是在汽車社會,沒有駕照就無法生活,所以這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社會問題。
8、個人資訊的泄露(個人情報の漏洩)
想必很多人對大型搜尋引擎和SNS營運企業泄露個人資訊的事件還記憶猶新。時至今日,個人資訊泄露事件仍不時見諸報端。個人資訊的泄露,除了當事人,還會殃及朋友和家人,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9、家裏蹲(ひきこもり)
厚生勞動省將家裏蹲定義:不去工作不去上學,並且和家人以外的人幾乎沒有交流,持續6個月以上閉門不出的狀態。日本目前有50多萬名以上的家裏蹲。「家裏蹲=學生」,「家裏蹲=未成年人」的印象盡管很強烈,但因為「無法適應職場」等理由,40多歲的「家裏蹲」在日本有16萬人以上。因此,家裏蹲的老齡化也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10、食品造假(食品偽裝)
食品造假,顧名思義就是對食品進行造假的行為。包括偽造產地的產地造假,偽造用於制造食品原材料的原材料造假,偽造保質期的保質期造假等。食品造假大部份是企業的利己主義驅動的,但因食用造假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等事關人命的問題。因此,食品造假成為應盡快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