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深夜訪華,他本人所說是落實兩國元首之間的協定,也有黨際之間的交流。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梅德韋傑夫此行大概是帶有普京的「密信」,而且訪華的可並非只有一路俄方人馬,另一波更是提前抵達杭州。
梅德韋傑夫是曾經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回到核心圈層後,他也一直身居高位,基本是陪伴普京政治生涯的心腹。作為曾經俄羅斯國內的「自由派」,親西方的政治立場在俄烏沖突爆發後驟變,多次威脅烏克蘭與北約要動用核武器進行報復打擊。現在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深夜突訪中國很可能是臨時起意,而且有重大事情要談。
前幾天,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剛剛垮台,俄羅斯大概要回攏在中東唯一的戰略支撐點。與此同時,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抵達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三方會晤,談及沖突停火的事兒,杜林普就直言不諱指出「這事兒需要中方的出面協助」。這番道理普京自然也心知肚明,眼看杜林普重返白宮的日子將近,先讓梅德韋傑夫來探口風了。
中巴對烏克蘭危機提出的六點共識是廣大「南方國家」的訴求,而這層中間緩沖的政治地帶是俄羅斯與北約唯一能心平氣和願意溝通的中間人。此事也體現出中俄絕不結盟的重要性,本月早些時候俄外長拉夫羅夫在談及中俄關系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結盟」傾向,但這件事無論是中方高層,還是王毅外長在正式場合,都已經數次劃清界線,可見中方立場是一貫、明確的。
俄羅斯數次想與中國進一步加強關系,甚至會不滿中國對美歐的態度,但中俄目前面臨的處境不一樣,利益訴求也並不一致,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現在俄羅斯也算是認清現實,終於作出選擇,這也變相要求中俄會進行更深層次在技術與經濟上合作與交流,在夥伴關系上實作彼此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共贏。
俄國家杜馬副主席巴巴科夫率團抵達杭州,參觀多個先進工業和能源設施,雙方就高科技領域和人工智能發展方面進行磋商,並就杭州與喀山的友好城市關系進行展望。在可預見的未來,中俄之間各領域合作會不斷擴大與深化,只有實質上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才會消除俄方不安全感的顧慮,也會使得中國發展註入強大引擎。杜林普隱約透露出「聯俄抗華」的圖謀怕是要胎死腹中,基本不可能有機會開啟戰略宏圖。
總而言之,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俄不斷深化雙邊關系,擴大合作是必然趨勢。中俄關系是反霸權的,但不針對第三方,只要美歐能掌握其中精髓,也就不會一意孤行去制裁、抵觸中俄,反而有氛圍能坐在一張桌子上和和氣氣地共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