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央行「多箭齊發」大降息,著力點是穩預期丨九派時評

2024-09-25新聞

降息、降準、降存量房貸利率、降首付……都來了。

日前,在國新辦釋出會上,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降低中央銀行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從目前的1.7%降為1.5%,近期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官方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房貸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同時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為15%。

這意味著,無論是首套還是二套房貸,首付比例都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疊加此前已經落地的取消限購、取消限貸等政策,樓市迎來了「史上最寬松」時代,除了北上廣深等個別城市之外,幾乎不再有太大限制。

在諸多政策中,最受關註的就是存量房貸降息。據悉,此次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預期平均降幅0.5個百分點,預計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

以此測算,100萬額度的30年期商業住房貸款,每月月供可減少大約280元,每年超過3000元,30年累計可減少利息支出共10萬元,這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也是典型的讓利於民之舉。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中國開啟了2008年之後的首次存量房貸降息,調整後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27%,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力度並不弱。

一年過去,存量房貸為何還要再次降息?

這背後,無論宏觀大環境還是市場利率走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且不說美聯儲在9月開啟降息周期,開啟了幾乎所有國家的降息空間,而中國也進行了多次降息,當前首套房平均商貸利率,已從去年的4%以上回落到上半年的3.45%,近期又降到3.2%左右,個別城市已率先跌破3%。

與之對比,前幾年樓市高漲之際,房貸利率一度飆升到6%以上,去年雖然降到4%左右,但相較於當前的市場利率,仍然高企。畢竟, 連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已跌破2%,想拿到3個點的無風險投資收益率都十分困難,誰能接受4%乃至更高的房貸利率?

這就帶來一個後果。面對居高不下的房貸利率與不確定的理財收益,理性的購房者都會選擇提前還貸,以減少債務開支,同時收緊消費,不再加杠桿,無論對於樓市還是消費,都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不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雖然利好極大,但也有一個明顯的利益受損者——銀行。自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房貸就是銀行最穩定也是最優質的資產,其利差更是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相當於銀行主動讓利,勢必收窄銀行的利潤空間。

然而,銀行同樣面對「兩難」。房貸再優質,利差收入再高,如果大家都選擇提前還貸,部份人甚至直接斷供,對銀行同樣存在顯而易見的沖擊。

更關鍵的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不是銀行一家的事情,關系的也不只是房地產行業,更關乎廣大購房群體的民生需要,更影響了未來擴大消費的可能性。而在當下的大環境下,穩地產、促消費,顯然有著更大的優先級。

房貸支出對於消費的影響,顯而易見。根據央行此前釋出的報告,房地產是居民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最大的負債來源。在居民家庭財產中,2/3的資產都是房子,而70%左右的債務都與房子相關。

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罕見弱於三、四線城市,就是體現。一、二線城市房價更高,房子在家庭財富中占比更高,居民債務杠桿率也高,房價的波動對於收入和預期的影響也更大。

因此,降低房貸利率,每年減少的1000多億利息支出,如果一部份能轉移到消費上,對於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內需、提振經濟都有著積極作用。

正如重要會議所指出的,「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執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

拼經濟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不過。因此,要努力實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就需要各方面的政策協同發力,穩定市場更要穩定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