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空軍為何放棄自主式隱身戰鬥無人機,將領先地位拱手讓給中國?

2024-09-23軍情

近日,美國專業媒體重點關註了中國「攻擊-11」型無人機的最新進展,並認為中國在自主式隱身無人機方面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美國專家還指出,美國空軍實際已放棄開發同類的隱身戰鬥無人機(UCAV),與中國的技術差距正在不斷擴大。這種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前一段時間,美國衛星拍攝到「攻擊-11」(GJ-11)型無人機的最新畫面,美國「戰區」網站對此發表了多篇分析文章。分析者認為,衛星照片顯示多架「攻擊-11」無人機處於測試狀態,展示了中國正在展示多架無人機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甚至是與常規戰鬥機的協同作戰能力。重要的是,「攻擊-11」無人機屬於自主式的飛翼隱身無人機。

美刊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各個無人機領域的進步都非常迅速,其中就包括飛翼隱身無人機,而「攻擊-11」只不過是眾多飛翼型產品之一。相比之下,美國原先在飛翼無人機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現在不僅落後於中國,而且還拉開了距離。

戰區網站作者約瑟夫·特雷維西克指出,美國的落後主要體現在自主式隱身戰鬥無人飛行器(UCAV)方面,這種無人機能夠獨立於有人駕駛飛機,以非常高的自主性執行任務。但是,美國空軍當前卻將開發重點落在協同作戰無人機(CCA),即「忠誠僚機」領域,幾乎對UCAV完全失去興趣,當前完全沒有任何UCAV的開發和采購計劃。

特雷維西克認為,自主式戰鬥無人機(UCAV)具有極高的潛在價值,尤其是在太平洋廣闊地區的「潛在高端戰鬥」中,僅僅靠「忠誠僚機」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他指出,中國恰恰正在大量投資UCAV無人機,並且推出了多款飛翼型隱身無人機。

事實上,美國海空軍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研究UCAV無人機,並且推出了多款飛翼型試驗機,例如美國空軍的X-45A和美國海軍的X-47B,都同時具備隱身能力和戰鬥能力。當時,外界甚至認為美國海空軍很快就會將「無人隱身戰機」投入使用。然而,這幾款無人機不久後就紛紛下馬,甚至沒有了後繼開發計劃。

那麽,美國空軍為什麽放棄自主式戰鬥無人機,卻將註意力轉移到「忠誠僚機」呢?

「戰區」網站專門采訪了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阿爾文將軍。大衛·阿爾文聲稱,美國空軍對「忠誠僚機」的概念是人機合作的一部份,他們認為這種機型最大的價值是「空軍能夠負擔得起大規模裝備」,從而實作集體或分散的空中優勢。很明顯,價格因素是首要的。

大衛·阿爾文還表示,美國空軍雖然一度非常積極地開發飛翼型UCAV,並且還與美國海軍進行公開合作。但是在2010年以後,美國空軍對此類UCAV的興趣,至少在非機密領域已經完全消失,美國海軍也同樣如此。他表示:「如果美國空軍認為有一項任務最適合由飛翼式UCAV來實作,我們肯定會考慮對其進行投資,但我們現在的重點是這些忠誠僚機。」

不過,大衛·阿爾文暗示軍方仍可能在一些機密領域,進行飛翼型隱身無人機的研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從前的工作成果。事實上,美國軍方一直秘密開發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的隱身飛翼無人機,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RQ-170「哨兵」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RQ-180。不過,這些飛翼型無人機無法用於戰鬥行動,不屬於真正的UCAV(戰鬥型無人機)。

由此看來,美國海空軍放棄自主式戰鬥型無人機(UCAV),根本原因還是沒錢。當初,美國海軍結束X-47B專案時,給出的理由就是「成本太高」,盡管試飛相當成功,而且還進行了航母起降試驗。

X-47B艦載戰鬥無人機的造價有多高,目前沒有具體數碼,但是可以參考MQ-25「黃貂魚」艦載型無人加油機。波音預估美國海軍可能花費130億美元,采購了72架MQ-25無人機,單價最終估計會超過2億美元,幾乎是F-35C的兩倍。要知道,MQ-25「黃貂魚」無法進行太多機動,也不具備戰鬥型智能,成本要比戰鬥無人機(UCAV)低得多。

近幾年來,美國海空軍都在為高昂軍費開支發愁,甚至不惜砍掉一些還能用的艦船和飛機,以降低日常營運成本,甚至包括MQ-4「全球鷹」。美國空軍最新采購的作戰飛機,也只局限於F-35A、F-15EX戰鬥機以及KC-46加油機等少數幾個型號,而且每年的采購數量還要精打細算。在這種窘迫情況下,美國空軍確實無力再維持一種高成本的戰鬥型無人機。

但是,美國空軍將希望寄托於「忠誠僚機」身上,就一定靠譜嗎?約瑟夫·特雷維西克認為,美國空軍對「忠誠僚機」(CCA)的未來願景,必須是在人類操作員(乘坐其他飛機)的嚴格控制下。從這個角度看,「忠誠僚機」的自主智能水平要更低一些,從而降低一系列相關成本。

筆者認為其中最大問題在於,「忠誠僚機」(CCA)的各方面潛力都不如自主式戰鬥無人機(UCAV),包括隱身能力和武器搭載能力都相對更差(盡管擁有較強隱身性)。這個差距,主要是因為美國空軍將CCA視為低成本「可消耗品」,要求廠商盡量壓低成本,因此各方面能力都主動被打了折扣。

至於最大航程,CCA和UCAV的現有產品目前可能差不多(大約在3000-4000公裏上下),但是CCA受限於控制技術,無法遠離操作平台,UCAV理論上卻能獨立飛行到1000-2000公裏之外。隨著技術進步和空中加油技術的配合,更新一代的UCAV完全可以實作一萬公裏的最大航程和4000公裏的作戰半徑。

由此一來,就能看出美國方面體會到的危機感。攻擊-11無人機雖然問世時間比X-45A、X-47B要晚一些,但是保持了持續的發展,當前已經接近高水平的實用階段,遠遠超過了美國人能達到的境界。如果雙方發生對抗,美國航母和飛機可能在距離亞洲大陸3000-4000公裏外,就會遭到攻擊無人機的打擊,甚至轟炸機或運輸機也會遭到空戰無人機的攔截,而美軍F-35和「忠誠僚機」卻要接近到1000-2000公裏以內才能發揮作用。

以上這種情況,就是非常嚴重的不對稱戰力。

不僅如此,攻擊-11等UCAV無人機還可能登上中國的航空母艦或兩棲攻擊艦。屆時一艘普通的兩棲攻擊艦,就能在美國航母艦載機的活動範圍外,不受威脅地任意發起攻擊。更可怕的是,這些UCAV無人機還是隱身的,幾乎無法被提前發現。

美國戰區網站也坦承,美國海空軍已經喪失了這種「史詩級別」的機會,將改變戰爭遊戲規則的能力拱手讓給了中國。那麽,美國海空軍現在「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很不幸,長期的金融投機主義對美國航空工業已經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就像波音公司不依靠正經的技術研發,卻靠「倒賣自家股票」炒高股價,各方賺得盆滿缽滿,最終結果就是搞出737MAX這樣的坑貨。再加上美國工業長期衰退,產業鏈到處是空白漏洞,任何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制造成本都在年年攀升,最後導致美國雖然擁有天文數碼的軍費,卻買不到多少像樣的先進武器。

可見,美國海空軍雖然也很羨慕攻擊-11這樣的UCAV,但是美國當前真的造不起也用不起了(軍費翻兩倍的同時,價格卻可能要翻三四倍),而不是沒有技術。美國專家所說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只是技術差距,也有國力的差距。(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