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官宣了!渦扇-15發動機效能超過預期,殲-20完全碾壓F-22已無懸念

2025-01-14軍情

2011月1月11日,殲-20首飛成功,在這14年時間裏,殲-20從試飛到列裝作戰部隊、從珠海航展公開亮相到換裝國產發動機,每次都能帶給軍迷驚喜。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突飛猛進,如今的殲-20在中國軍迷眼中也已經不那麽先進了。

2025年1月11日,央視在殲-20首飛14周年的這天,對殲-20進行了專題報道,非常罕見的公布了殲-20的部份效能。央視節目中透露,殲-20具備強大的隱身、機動與感知能力,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殲-20會發揮資訊強節點的作用,融合地面、空中和海上指揮節點所獲取的資訊,形成完整的空中作戰態勢,然後分發給其他空中作戰單位,指揮這些作戰單元完成制空或者突擊任務。

從官方的介紹就可以看出,殲-20除了具備強大的單機作戰能力,還具有「戰場統帥」能力,憑借著強大的戰場感知與資訊處理能力,不僅能像開掛一般掌握整片戰場的資訊,還能夠將資訊發送給需要的友軍,提升友軍的作戰能力,是一款「力量倍增器」。有殲-20出沒的戰場,我方作戰單位就相當於加了一個增益BUFF。

在過去,一般由預警機來扮演指揮者這個角色。但是預警機在面對敵方攻擊時極為脆弱,通常只能部署在安全的後方進行指揮,就相當於地面戰場的「師部」,負責統籌指揮整片作戰空域。但戰場上可不能只有「師部」,還需要前線指揮所,這樣才能對突發情況做出最迅速的反應,同時降低「師部」的指揮壓力。而殲-20所扮演的,就是「前線指揮所」的角色。

在過去,受制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戰術飛機攜帶的航電器材效能有限,無法處理復雜的戰場資訊,更不具備將資訊快速準確發送給友機的能力,只能被動接受預警機的資訊指引來提高作戰效率。

但是殲-20卻生在了好時候,憑借著後發優勢,殲-20配備了最先進的處理器與傳感器,能夠透過雷達、光電、數據鏈等手段收集戰場資訊,成為戰場上一架「小型預警機」與資訊強節點,只要有殲-20在,敵方就很難破壞我方的空中指揮網絡。哪怕敵方僥幸打掉了我方的預警機,殲-20依然能夠在局部空域負責指揮,幾架殲-20分散開,就能形成一片完整的空中指揮網絡,讓我方作戰單位不會變成瞎子。

目前與殲-20擁有類似的功能的,就只有美國的F-35戰鬥機。但是殲-20相比F-35的定位更加高端,因為殲-20是重型戰鬥機,滯空時間更長、速度更快、能夠為電子器材提供更充足的電力。而且殲-20一架出現了雙座型號,進一步提升了殲-20的作戰指揮效率。

像F-22這樣的第五代戰鬥機,雖然擁有強悍的單機效能,但是卻無法作為「前線指揮所」,大部份情況下只能單打獨鬥,F-22扮演的是「兵」的角色,殲-20扮演的則是「將」的角色,某些兵可能具有比將更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卻不具備將的統帥能力。

而在殲-20剛出現的時候,外界對殲-20最大的質疑,就是中國無法為殲-20配備先進的發動機,導致殲-20達不到五代機的標準。早期的殲-20的確存在缺乏高效能發動機的問題,殲-20正式立項研發大約是2008年前後,此時中國的渦扇-10發動機還不完善,首批裝備渦扇-10的殲-11B戰鬥機,暴露出大量的使用問題,甚至曾在空中「噴零件」,導致殲-11B一度因為缺乏發動機而大量積壓在廠房。

1998年殲-10首飛的時候,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而到了2011年殲-20首飛的時候,用的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這也從側面說明相比戰鬥機的突飛猛進,中國的航空發動機進度的確是落後了一些。

AL-31是蘇-27的標配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超過12噸、推重比接近8,算是一款效能很不錯的渦扇發動機。但是與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相比,AL-31就不夠看了,最大加力推力比F119少了大約3噸,2台加到一起就少了整整6噸的最大推力。使用F119發動機的F-22,能夠以1.5馬赫左右的速度進行巡航,但是使用2台AL-31的蘇-27戰鬥機,卻只能以高亞音速進行巡航。

因為使用AL-31的蘇-27不能進行超音速巡航,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同樣使用AL-31的殲-20也不能進行超音速巡航,不能算第五代戰鬥機。但這難不倒中國的科研人員,殲-20采用了全球獨一無二的氣動布局,將鴨翼、邊條翼與升力體巧妙融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實作了「魚與熊掌兼得」。在過去,如果發動機效能不足,戰鬥機往往只能在超音速與亞音速方面做出取舍,要麽超音速效能好但是亞音速效能差,比如殲-8、F-104,要麽亞音速機動能力強但是超音速效能差,比如F-5、F-16。即便是蘇-27與F-15,也只是在保證機動性的情況下,盡可能最佳化超音速效能,無法面面俱到。

曾經只有F-22真正做到了亞音速機動與超音速效能兼顧,憑借著效能強大的F119發動機,F-22擁有淩駕於大部份四代機的機動效能與過失速機動能力,又擁有超越絕大部份戰鬥機的超音速飛行效能,其超音速機動能力更是獨步天下,能夠在超音速狀態下以6G過載進行機動,不像之前的老式戰鬥機,超音速狀態下機動動作稍微大一些,就有解體的風險。

殲-20卻打破了常規,憑借著鴨翼帶來的超音速配平阻力低、激波阻力低的優勢,配合升力體布局的升力系數優勢,殲-20擁有了強悍的超音速效能,亞音速機動效能也非常優秀,哪怕使用的是AL-31發動機,殲-20的超音速效能依然比蘇-27強了不止一籌。

在解放軍飛行員接受采訪時,就曾透露:只要進了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這說明殲-20無論是巡航速度還是超音速機動能力,都遠遠強於同樣使用AL-31的蘇-27與蘇-30。哪怕相比F-22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也不會懸殊,完全在戰術與飛行員技術能夠彌補的範圍之內。

而等到殲-20換裝渦扇-15發動機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僅使用AL-31的殲-20,綜合飛行效能就已經接近F-22了,換裝了效能與F119發動機持平的渦扇-15後,自然會大幅領先。但是從官方公布的資訊來看,渦扇-15的效能其實超過了預期,不僅達到了F119的水平,還完成了超越。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航空學會領航論壇」上,官方公布了某重點型號軍用發動機與美國F119發動機的效能對比圖,從介紹中可以看出,渦扇-15的高空高速效能與F119相當,中低空的右邊界包線則完全超過,F119過去一直被詬病為「準渦噴」發動機,因為其過度縮小函道比來提升高空最大推力,導致中低空的發動機供油降低,犧牲了部份效能。而渦扇-15則完全解決了中低空大馬赫數時的振蕩問題,發動機能夠穩定供油,推力得到了保證。渦扇-15采用的是與F119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實作了更寬燃燒穩定工作包線。

這就意味著,換裝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憑借著鴨翼與先進發動機的雙重加持,高空高速效能將超過F-22,中低空飛行效能也優於F-22。這樣一來,殲-20的飛行品質完全優於F-22。航程方面,以短腿著稱的F-22,更沒辦法跟殲-20相比較。武器方面,殲-20使用霹靂-15遠超空對空導彈,比起F-22使用的AIM-120也有明顯的射程優勢。至於航電系統,服役時間較早的F-22,更沒辦法跟殲-20相提並論。

現在可以確認了,殲-20完全碾壓F-22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F-22擅長的事,殲-20同樣擅長,F-22不擅長的事情,殲-20同樣能夠勝任。如果放在過去,單機效能的確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國還能憑借一招反敗為勝,那就是利用數量優勢,不講理的壓制住對手。

可現如今美國面對的,可不是日本、德國這些國力有限的對手,也不是蘇聯這種發展不均衡的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業大國,美國如果想跟中國比拼戰鬥機產能,根本就毫無勝算。

F-22已經停產好幾年了,殲-20卻還在大批次生產,未來數量很可能超過500架。至於F-35?能對付殲-35美軍就燒高香了,指望F-35壓制殲-20?那有點強「機」所難了。

更讓美國絕望的是,中國很可能先於美國量產第六代戰鬥機,美國的六代機到現在都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經費沒少撥、PPT沒少做,可就是遲遲拿不出實物。反觀中國,事先沒有任何宣傳,不聲不響的就試飛了兩款新型戰機。

現在的美國,只能寄希望於這麽多年的研發經費沒有白砸,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這些企業爭氣一些,盡快搞定美國的六代機專案,這樣起碼還不至於被中國拉開代差。而在五代機領域,美國屬於是領先了大半場,結果到了最後時刻被中國反超了,已經看不到翻盤的希望了。

當然,美國在五代機領域翻車,更多是因為出現了戰略誤判,導致提前關閉了F-22的生產線,並將寶壓在了追求全面的F-35身上。現在美國已經回過神來了,美國的第六代戰鬥機,肯定是定位於在亞太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而不像F-22那樣的小短腿。面對逐漸收起傲慢之心的美國,中國在第六代戰機領域還遠遠談不上高枕無憂,美國畢竟有著深厚的戰鬥機設計功底,只要肯靜下心來鉆研,搞出一款效能強悍的第六代戰鬥機,不會是太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