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6」一出來,就像把天空打了個窟窿,讓全球都跟著翻了個新天。這下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隱形戰鬥機統統降價了!還想當初大家覺得「殲-35E出口巴基斯坦」是放屁,看起來簡直就是大路朝天,人人都能走。
沒想到呀,在這股慣性影響下,又冒出個新問題:殲-20是不是可以開始外販了呢?
巴基斯坦對咱們的戰鬥機贊得飛起,後來要買殲-35E也說得過去呀!
以前不考慮殲-20出口,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機密泄露,失去對關鍵對手的威懾
另外,中國使用戰鬥機的老客戶都不怎麽富裕,中型的殲-35完全能對付F-35,反而更適合他們這樣的市場。
現有了「殲-36」這位「大佬」,殲-20的戰略地位頓時跌了個七葷八素,技術擔憂也就像過期牛奶一樣,沒啥好怕的了。
這種傳統的使用者就像是把大米擱在天上等著下雨,肯定買不起殲-20;「殲-20E」倒是個獨一無二的超級隱形戰鬥機,吸引那些國家的眼球簡直不要太明顯!
說到底,「殲-35E」跟F-35打得不可開交,但哪能比得上「殲-20E」穩穩地搶了風頭呢!
最大的難題,就是國內到底願不願意把貨賣出去,或者問問,他們心裏想的那個買家是誰啊!
能不能頂住F-35是隱形戰機的關鍵標準。
米格-29剛出世沒多久,蘇聯就把它推向了全球市場,結果後來的俄羅斯連個買主都找不到!
而沒晚幾年的蘇-27,在蘇聯解體前只有中國拿到出口特許,這顯然是在有意控制重型機出口
美國的F-15在冷戰那會兒賣得還算不錯,但也就日本、以色列這些幾個鐵桿朋友才能撈著這只自認為高大上的「鷹」。
就算蘇聯都散了幾十年了,F-15還是不是想買就能買的。
說到俄羅斯把「側衛」甩出去,其實這是個意外事件,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蘇-30能以F-15一半的價格甩賣,主要因為設計研發的錢早就被老夥計們花光了,俄羅斯只需要撿現成的寶貝來用。另外,盧布和美元之間的關系就像窮親戚看到富朋友,一直保持低位,明白吧?
真正擁有F-15戰機的國家就像在沙漠裏找水,稀缺得很!
從理論上來說,殲-20完全可以復制蘇-30的成功道路,憑借優秀效能和低價格攻略大片市場,但實際上並沒有這個必要
俄羅斯當年沒啥本事更新戰鬥機,結果只能低價甩給中印,還投資升級蘇-30,最後米格-29幾乎賣不出去,米格設計局也是「嘩的一聲」就完蛋了。
中航工業可不能跑偏哦,只能借鑒美國賣F-15和F-16的玩法:重型飛機只搭理那些財大氣粗又靠譜的夥伴,中型飛機就沒這多限制。
殲-20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F-35的驕傲按倒在地上!
把那些裝備F-15或者「側衛」,還跟中國關系挺好的國家都捋一遍。
就像阿爾及利亞這種地方,能搞到蘇-30的都是撿了便宜的主兒,根本沒什麽買得起殲-20的實力,剩下的可就是沙特那幫海灣大土豪了。
雖然能負擔得起殲-20的海灣國家不多,但F-15好久賣了,買的人也沒幾個。
殲-20只要能在地區豎起,「戰力穩穩超過中型機」的大旗,戰略意義自然就上來了
既然都限量銷售,中航工業就不可能指望「殲-20E」獲得大量經濟收益
以重型機為國產戰鬥機正名,吸引買家來買真正走量的殲-35,才是正途
雖然清楚F-16就算能賣也是個小數目,大家還是心裏有點難過。
老一輩的殲-11和殲-16,因撿了俄羅斯的路子,不能對外賣貨。
原本大家以為殲-20又要重蹈覆轍,留下殲-35單打獨鬥
但一旦「殲-36」這位猛將現身,殲-20的光環就被打掉了一層,反而成了跟大國攀親戚的橋梁。
巴基斯坦其實是個窮苦小兄弟,沒錢買殲-20,有中國這個大哥幫襯,還有海灣那幾位土豪掏錢,未來說不定就能弄到「殲-20E」了。
要是順利的話,「殲-20E」出國差不多十年就能搞定,徹底把當年殲-11和殲-16的煩惱甩到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