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四代機精銳較量:霹靂12何以全面擊敗霹靂11?

2024-07-07軍情

最近,央視報道了殲8系列戰機,特別是其中的霹靂11和霹靂12型號的中距離空空導彈。這兩款導彈作為同一時期的裝備,都具備中距離作戰能力,然而在實際套用中卻存在明顯的任務重疊。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麽霹靂12型號能夠在與霹靂11的競爭中全面勝出?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霹靂11在中距離導彈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空空導彈的發展歷程。長期以來,空中戰鬥主要依賴近距離火力,例如在上世紀50年代,機關炮和機槍仍然是主要裝備。隨著科技的進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了第一代空空導彈,盡管射程較短,仍限於視距內的交戰。進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技術的進步,空空導彈的射程得到顯著提升,中距離導彈如格鬥彈和中距彈開始逐步出現。

在這一階段,中國的霹靂5格鬥彈借鑒了美國AIM系列格鬥彈的經驗和技術,成為了經典的代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霹靂5成為了中國各種主力戰機的標配。然而值得註意的是,當時中國各種戰機並未配備中距離導彈,而主要軍事強國如蘇聯的R27、美國的AM120、法國的米卡、意大利的阿斯派德等早已裝備各種中距離導彈。

意大利的阿斯派德中距離導彈,是在美國AIM-7E導彈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半主動導彈。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合作進入了一段寶貴的時期。這段時間內,中國接觸到了許多歐美先進技術和理念,這些對中國90年代及以後現代化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這段時期,中國透過各種渠道從意大利進口了阿斯派德中距離導彈。該導彈長3.7米,直徑0.203米,翼展1.024米,最高速度達到4.5馬赫,最大機動過載可達35G,射程約為40公裏左右。中國引進阿斯派德中距離導彈後,開始了多方面的仿制和改進工作,盡管這一專案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在中國自主研發中距離導彈定型之前,仍然存在中距離導彈的短缺問題。

進入90年代,中國無法再從歐美進口武器裝備。為了進一步提升空軍整體戰鬥力,尤其是空戰能力,中國在90年代初期開始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機。相繼引進了三批,總計超過70架。作為配套裝備之一,中國也從俄羅斯進口了R-73格鬥彈和R-27中距離導彈。R-27中距離導彈是蘇聯在80年代的主力中距離導彈,長4.7米,重量約350公斤,最大過載可達30G,射程約為50公裏左右。

R-27中距離導彈具有顯著的優缺點。它最大時速可達4馬赫,具備出色的機動性和追蹤效果。然而,作為傳統的俄式導彈,其電子器材相對滯後,抗幹擾能力較差。在中國尚未自主生產中距離導彈的時期,大量引進R-27中距離導彈成為了必要之舉。

在21世紀初期,中國陸續引進了來自俄羅斯的蘇-30系列戰機,其中包括配備的R77中距空空導彈。R77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技術,與傳統的半主動雷達導彈有著根本的區別。半主動雷達導彈需要戰機自身雷達的輔助引導,這限制了戰機在導引過程中的其他作戰能力。

相比之下,主動雷達導彈如R77則獨立使用其搭載的雷達進行引導,不依賴於其他平台的協助。R77作為當時海空軍部隊中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之一,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中國自主開發的中距導彈也在同期逐步成熟。1992年,中國進行了首次霹靂11中距導彈的測試。然而,由於技術問題長期制約,直到2002年後才基本定型。

霹靂11導彈定型後,開始大規模生產。其總體效能與意大利的阿斯派德1A型中距導彈相當,最大射程達50公裏。霹靂11類似於俄羅斯的R27,屬於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依賴戰機進行資訊引導。隨著殲-8F、殲-10A等主力機型的服役,霹靂11迅速成為其標準裝備。

然而,霹靂11的主導地位並未持續太久。2005年,中國自主研發的主動雷達導引中距導彈霹靂12正式定型。霹靂12在射程和打擊效果等方面顯著優於霹靂11,最大射程達60至80公裏。因此,在霹靂12的推出後,霹靂11的地位迅速衰退。

自霹靂12中距彈定型以來,已經成為我海空軍主力裝備之一。不論是殲10A、殲11B還是殲15等機型,都普遍搭載這種彈藥。即便是殲16、殲10C等主力戰機,也常同時裝備霹靂12和新一代霹靂15。相比之下,霹靂11中距彈的生產量極為有限,目前僅用於消耗庫存。

進入2010年代後,霹靂11中距彈的效能顯得相對滯後,因此經過中期升級改進,推出了霹靂11B型號,其最大射程已提升至70公裏。現階段,霹靂11系列中距彈正逐漸消耗庫存,主要被殲8F、殲10A和殲11A等機型使用,但主要限於日常訓練及輔助作戰任務。

此外,不僅僅是霹靂11中距彈,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大量R27中距彈。然而,R27中距彈的效能已相對滯後,因此在2010年代初中國展開了中期現代化升級專案,包括發動機和國產電子系統的更新,外觀上仍保留「R27」的標識,但實質已進行了徹底改造。

此外,中國對原版俄制戰機如蘇27SK和蘇30MKK等進行了系統全面升級,包括采用國產電子系統和雷達,並相容國產和俄制導彈。例如,經過升級的蘇30MKK戰機可同時裝備霹靂12和R77中距彈,展示出其多功能和現代化的特性。

關於中國各型號戰機發展和變遷的故事,尚有許多未盡。作者將在未來的文章中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