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姆禾特級驅逐艦在美國海軍中是個最特別的存在,不僅因為科幻的外形,也因為花了半艘核動力航母的價錢,卻造出來一個不知道該派什麽用場的繡花枕頭。美國海軍當然也知道3艘朱姆禾特級地位尷尬,不及早拿出補救措施,說被治罪不太可能,但絕對會影響國會給海軍的撥款。
(剛開始改裝工作的「林登·詹森」號)
如今來看美國海軍的辦法是將每艘朱姆禾特級上的一座AGS火炮拆掉,換上4套「先進載荷模組」(APM),每套發射模組可容納3枚「中程常規快速打擊」(IRCPS)高超聲速導彈,總計增加12枚導彈。在完成改裝後,加上原有的80個MK 57垂發單元,1.4萬噸的朱姆禾特級共有92個垂發單元,可中國海軍的055型驅逐艦滿排1.3萬噸都有112個垂發單元,如果按照美國軍方幾年前就鼓吹可能在2027年與中國開戰的論調,難道這就是美國海軍的備戰成果?
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認為未來已無需為大洋爭奪而操心,他們的任務是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大陸沿海地區,並以更低廉的攻擊方式打擊內陸縱深目標,所以「21世紀水面戰鬥艦艇」計劃很大一部份都是強調這個目的,朱姆禾特級和瀕海戰鬥艦都可以視為這個戰術思想的直接產物。
朱姆禾特級為了實作「經濟」,降低垂數量,用看起來更便宜的火炮作為主要對地支援火力,沒想到的是這兩門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AGS),幾乎成為美國海軍的最大的笑柄之一。
(朱姆禾特級的垂釋出置在艦體兩側,正中兩個大方塊就是AGS火炮系統)
按照規劃,這兩門炮發射長程陸地攻擊射彈(LRLAP),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裝藥11千克,最大射程185千米,采用慣性/GPS復合制導,這個指標在21世紀初那幾年也不算很先進,但理論上能省一點錢,美國國會和海軍也就都接受了。誰知隨著開發推進,原計劃單價3.5萬美元竟然漲到最高100萬美元!這個數碼抵得上「戰斧」巡航導彈的平均價格,而就算最早期的「戰斧」,也能打出大約460千米的射程,彈頭威力還更大。
價格猛增還在其次,致命打擊就是隨著中俄海軍都有崛起的態勢,朱姆禾特級越發顯得大而無當,即使除去兩門廢物一般的火炮,80個垂發單元還不如普通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多,全艦造價卻頂得上2艘以上伯克級。所以從2009年朱姆禾特級首艦下水後,美國國內和美軍軍內都有聲音要求馬上改進,防止已建成服役的三艘巨艦真的淪為雞肋。
(通用性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雖然已裝配的垂發單元數量不多,但朱姆禾特級有個非常大的優勢,即這80個垂發單元均為更大更長的MK 57型,美軍巡洋艦、驅逐艦常用的MK 41垂發直徑635毫米,最長的打擊型長7.7米,MK 57的口徑為710毫米,長7.9米。理論上來說,MK 57可以把更大更長的導彈裝進去,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美國不少輿論認為朱姆禾特具備直接上艦高超聲速導彈的條件。
但事實也許沒那麽簡單,從【海軍新聞】披露的訊息來看,APM將專用於發射高超聲速導彈,也就是說MK 57也裝不下美國研發的高超聲速導彈,所以才需要費勁巴拉地拆一座AGS。
1月12日,3號艦「林登·詹森」號(DDG-1002)進入英格爾斯造船廠幹船塢接受改裝,完成時間不詳,不過從朱姆禾特級專案辦公室聲稱為了完成改裝,將戰鬥系統啟用延期2年來看,改裝工作怎麽也要在1年以上。另一個證據,則是2號艦「邁克爾·蒙蘇爾」號預計2026年才開始進行改裝,肯定是趕不上2027年這個時間點。
(可見可以容納更小直徑的導彈發射裝置)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負責為3艘巨艦進行IRCPS改裝的通用原子電磁系統公司釋出了這項工程的海報,顯示APM除了容納3枚高超聲速導彈,還能容納更小直徑的導彈發射裝置,看起來很像維珍尼亞級核潛艇上的七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筒。
僅以外表來看,這個發射筒很像051C和052C上的轉輪式垂發裝置,如今055已經用上了850毫米大口徑的112單元垂發,號稱最先進的美軍驅逐艦卻倒回去了,真是令人唏噓。
而且,這個可以發射「戰斧」的發射裝置,或許暗示了短期內IRCPS所需的高超聲速彈道導彈可能難以服役,即使軍艦本身完成改裝工作,也會面臨「有槍無彈」的局面,所以先把能發射「戰斧」發射裝置填進來,有用的總比沒用的強。
(初步來看工程量不小,1年以上或許都是少說了)
最後,還是這3艘朱姆禾特的改裝進度顯得意味深長,因為按照現在的進度,三四年都未必能完成全部改裝,更不用說美國海軍計劃到2027到2028年才開始測試IRCPS......也許這種磨洋工,正是美國軍方與政府意見不合的表現:嘴上吵幾句就行了,真跟中國開戰,軍方可拿不出合格的家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