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一張成飛六代機殲 - 36 的側面高畫質照在網絡上悄然流傳,瞬間吸引了全球目光。盡管這張照片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爭議,但是其呈現出的細節之清晰,令人驚嘆。照片中的殲 - 36 輪廓分明,每一處線條都透露著先進的設計理念。編號 「36011」 清晰可見,讓人對其身份深信不疑。
![](https://img.jasve.com/2025-1/90b84771f654e1a0dc52dedc77a01c2c.webp)
此照片一經流出,便在網絡世界裏掀起了軒然大波,傳播速度之快猶如閃電。國內的軍事論壇瞬間被相關討論刷屏,軍迷們紛紛各抒己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與此同時,國外的媒體和軍事博主也迅速關註到了這一訊息。不少外媒博主經過仔細分析,認為這張照片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並非偽造。這一觀點進一步推動了照片的傳播,使得殲 - 36 成為全球軍事愛好者熱議的焦點。
這張照片的出現,無疑為人們對中國六代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在此之前,關於殲 - 36 的資訊大多停留在猜測和想象階段,而如今,照片中展示的諸多細節,讓人們得以一窺這款神秘戰機的真容。無論是其獨特的外觀設計,還是先進的技術配置,都引發了各界的廣泛猜測和深入分析。
殲 - 36 的起落架設計別具一格,采用了單車式雙輪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同樣為雙機輪 。這一設計絕非偶然,與殲 - 36 的定位和效能需求緊密相關。作為一款戰鬥轟炸機,殲 - 36 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 50 噸,最大載彈量超 10 噸,如此龐大的重量對起落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https://img.jasve.com/2025-1/bb5742c99338ca1b34b139697f3c8c34.webp)
雙輪設計能夠有效分散飛機在起降過程中對跑道的壓力,大大降低了輪胎因承受過大壓力而爆胎的風險。尤其是在滿載彈藥和燃油的情況下,這種設計的優勢更加明顯。美國的 F-111 戰鬥轟炸機和俄羅斯的蘇 - 34 前線轟炸機,在面對較大起飛重量時,也采用了類似的雙輪起落架設計,這進一步證明了殲 - 36 起落架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此外,殲 - 36 的起落架艙門設計也十分精妙,采用了鋸齒狀隱形設計。這種設計不僅有助於減少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雷達反射面積,提高隱身效能,還體現了成飛在細節處理上的精益求精。在現代戰爭中,隱身效能至關重要,任何一個能夠降低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細節都不容忽視。起落架艙門的鋸齒狀設計,與飛機整體的隱身設計理念相契合,使殲 - 36 在戰場上能夠更加隱蔽地行動,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殲 - 36 采用的無尾三角翼布局,是其氣動設計的一大亮點 。這種布局在航空領域並非新事物,但在殲 - 36 上卻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取消了傳統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使得飛機的整體外形更加簡潔流暢,大大減少了空氣阻力。在高速飛行時,這種低阻力的氣動外形能夠讓殲 - 36 更加輕松地突破音障,實作高速巡航,其阻力之小,相較於傳統布局的戰機,有著顯著的降低。
![](https://img.jasve.com/2025-1/8dc7f97be09894b455312fcd3d15f678.webp)
同時,無尾三角翼布局還為殲 - 36 的隱身效能加分不少。由於減少了尾翼這兩個較大的雷達反射源,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大幅降低,在敵方雷達螢幕上,殲 - 36 就像一個難以捕捉的幽靈,大大提高了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美國的 B-2 隱身轟炸機采用的飛翼布局,與殲 - 36 的無尾三角翼布局在隱身設計理念上有著相似之處,都透過減少雷達反射源來提升隱身效能。
為了彌補無尾布局在機動性上的潛在不足,殲 - 36 在機翼兩側采用了 「柔性開裂式阻力方向舵」 操控系統 。這一創新設計,猶如為殲 - 36 賦予了一雙靈活的翅膀。在飛行過程中,飛控系統能夠根據實際需求,精確地控制方向舵的動作,使其在飛機全重超過 50 噸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實作靈活的轉向、翻滾等機動動作。
無論是在高速飛行時的緊急規避,還是在近距離格鬥中的快速占位,「柔性開裂式阻力方向舵」 都能讓殲 - 36 表現得遊刃有余,其機動性絲毫不遜色於一些輕型戰鬥機。這一系統的套用,充分反映出殲 - 36 背後先進的飛控技術,它能夠將飛機的氣動效能發揮到極致,為飛行員提供了強大的操控信心。
![](https://img.jasve.com/2025-1/ff8e623c374420081c0eb8e87d8779d0.webp)
殲 - 36 的動力系統同樣引人註目,機背進氣道呈扁平狀,這種設計在降低阻力的同時,能夠為發動機提供更充足的進氣量 。其采用的特殊三發設計,更是彰顯了其強大的動力需求。雖然從照片中無法直接看到發動機噴口,但透過深入分析,推測其可能配備了國產渦扇 - 19 的升級版本。
渦扇 - 19 發動機經過升級後,其推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三台這樣強大的發動機協同工作,能夠為殲 - 36 提供澎湃的動力。這使得殲 - 36 在飛行效能上表現卓越,最大航程預計超過 6000 公裏,作戰半徑可達 3000 公裏,最大飛行速度超過 2 馬赫 。
如此出色的航程和速度效能,讓殲 - 36 能夠在廣闊的空域內自由馳騁。在執行遠端作戰任務時,它可以無需頻繁進行空中加油,就能快速抵達目標區域,對敵方目標發動突然襲擊。在南海等廣闊海域的巡邏任務中,殲 - 36 能夠憑借其大航程優勢,長時間在海域上空巡航,有效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其高速效能也使其在面對敵方戰機時,能夠迅速占據有利位置,掌握空戰的主動權。
![](https://img.jasve.com/2025-1/cb295680fb4324e4975a808b7d6f2fc3.webp)
殲 - 36 的彈艙設計,同樣展現了其獨特的創新思維 。由於機頭下方進氣道位置特殊,它並未采用傳統的側彈艙設計。然而,這並沒有限制殲 - 36 的載彈能力,憑借著龐大的機體,其在機腹精心設計了一個主彈艙和兩個小型彈艙。
主彈艙空間寬敞,猶如一個威力巨大的武器庫,能夠容納多種先進的彈藥 。其中,高超音速導彈是其強大打擊能力的代表之一。這類導彈具備極快的飛行速度和超高的突防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敵方的高價值目標發動致命打擊,讓敵方的防空系統難以攔截。PL-17 遠端空空導彈也可納入主彈艙,其射程超過 200 公裏,能夠在遠距離上對敵方戰機發起攻擊,使殲 - 36 在空戰中占據先發制人的優勢。
兩個小型彈艙則主要用於攜帶 PL-15 中距空空導彈 。PL-15 導彈具有出色的中距空戰能力,在與敵方戰機的對抗中,能夠有效填補主彈艙遠端打擊和近距格鬥彈之間的火力空白。當殲 - 36 在執行空戰任務時,主彈艙和小彈艙相互配合,遠近結合,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火力打擊體系。
預估殲 - 36 一次出動,能夠攜帶大量的彈藥,其強大的制空火力,足以在空戰中對敵方形成壓倒性的優勢,無論是面對敵方的戰鬥機群,還是對敵方的空中預警機等關鍵節點目標,都能構成巨大的威脅。
![](https://img.jasve.com/2025-1/229daff42efee3488291e316fbb9938f.webp)
殲 - 36 的現身,無疑是中國航空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亮相的殲 - 36 並非黃皮機。在航空領域,黃皮機通常代表著試驗機階段,其主要任務是進行各種飛行測試和技術驗證。
而殲 - 36 以成熟的塗裝和狀態出現,這表明它已經跨越了漫長的試驗階段,各項技術指標和效能參數都已趨於穩定。由此推測,殲 - 36 的首飛時機已然成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親眼目睹它在藍天中翺翔的英姿。
回顧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 的原則始終貫穿其中 。這一原則不僅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高瞻遠矚,更是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殲 - 20 的橫空出世,到如今殲 - 36 的驚艷亮相,中國航空工業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提升著自身的實力。殲 - 36 的公開透明,猶如一個強烈的訊號,暗示著六代機或許已不再是中國空軍最先進的型號。按照這一發展節奏,七代機的身影或許已經在遠方若隱若現,很可能已經進入了預研階段。
![](https://img.jasve.com/2025-1/07ef91059860be1137f522b8b03839de.webp)
七代機的研發,將是一場對未知領域的勇敢探索,它必然會整合更多前沿的技術和理念 。在動力方面,或許會出現比渦扇 - 19 更為先進的發動機,其推力將更加強勁,燃油效率也將大幅提升,從而使戰機能夠實作更快的速度和更遠的航程。在隱身技術上,也將迎來新的突破,不僅要實作對傳統雷達波段的隱身,還需具備對抗新型探測手段的能力,真正做到在戰場上的 「隱形」。
在資訊化作戰能力方面,七代機將成為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作戰平台,能夠與其他作戰單位實作無縫的資訊共享和協同作戰,對戰場態勢進行即時的感知和分析,從而做出更加精準的決策。殲 - 36 的出現,只是中國航空工業邁向更高峰的一個重要台階,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空軍將憑借著不斷創新的技術和卓越的裝備,捍衛祖國的藍天,在世界航空舞台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s://img.jasve.com/2025-1/25800f1f6d611c77179030fc40df0a9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