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比利時的「陸軍辨識」網站和香港的【南華早報】近期的報道,在中國潛艇部隊成立70周年之際,解放軍潛艇部隊的一位高級指揮官在官方媒體的采訪中透露,中國潛艇部隊的未來發展戰略將調整為「核常兼備,以核為主」,這標誌著與過去70年所堅持的「核常兼備」策略有顯著的變化。
國際媒體普遍認為,這一戰略調整將極大增強中國潛艇部隊的作戰效能,並對美國的海基核威懾力量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媒體也指出,中國在核潛艇技術領域已經實作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同時可能正在研發4000噸級的「小虎鯨」級小型核潛艇,以替代現有的AIP常規潛艇,這可能會結束美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優勢。
相較於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在機動性、隱蔽性、續航力、威懾力和打擊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麽,為什麽中國在過去70年中一直維持「核常兼備」的發展策略呢?原因在於,從建國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常規動力潛艇更容易從國外引進,並且更適合中國國防工業在仿制和建造方面進行快速學習和套用,從而更有效地滿足近海防禦的需求。
在這個階段,中國軍工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填補了長期以來中國沒有核潛艇列裝的空白。其次,由於海陸復合和經濟分布的因素,常規動力潛艇在近海和淺海區域具有執行巡邏、反艦、反潛和防禦等任務的優勢,這也是中國在過去70年間在潛艇建造策略上堅持「核常兼備」發展戰略的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中國海軍主要裝備兩型核動力潛艇,分別是094系列戰略核潛艇和093系列攻擊型核潛艇。094系列戰略核潛艇包括基本型和改進型094A。特別是094A戰略核潛艇,其指揮台圍殼頂部采用圓角設計,指揮台與艇體結合處采用填角設計。指揮台舷窗被取消,圍殼線型得到最佳化,從而改善了圍殼與後部艇體流場的均勻性和平穩性,大幅降低了水動力雜訊。外媒推測,目前中國海軍裝備有2艘094基本型和4艘094A改進型。
093系列攻擊型核潛艇包括基本型、093A、093B以及基於093B改進而來的093G等多個型號。從093基本型到093G,中國軍工人員的主要改進方向集中在最佳化指揮台圍殼的形狀、改進進/排水口的設計、增加舷側陣列聲吶和拖曳式線陣列聲吶等方面。前兩項改進主要旨在降低潛艇的水動力雜訊和航行阻力,而後兩項則致力於提升潛艇在更遠距離和嘈雜水下環境中的探測能力。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觀察者在093型攻擊核潛艇上註意到了一個特殊的龜背結構,一些人曾推測這一結構可能用於搭載多種型號的潛射導彈的垂直發射裝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個顯眼的龜背實際上是用於安裝拖曳陣聲納系統,與垂直導彈發射系統沒有聯系。目前,據普遍看法,中國海軍已經列裝了2艘093型基礎型號潛艇,4艘093A型改進型號潛艇,並且還有1艘093B型改進型號潛艇正處於建造階段。
中國海軍戰略的轉變,即從"核常兼備"向"核常兼備、以核為主"的調整,是對海上安全威脅變化的直接響應。面對外部勢力可能介入台海緊張局勢、海上通道遭受阻斷,以及潛在敵對勢力核打擊或威懾行為的增加,中國海軍必須更新其戰略應對措施,這不僅僅關乎遠洋作戰能力的增強。
以外部勢力介入台海的情況為例,這要求中國的戰略核潛艇部隊能夠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同時在近海區域,攻擊型核潛艇也需部署以形成防禦和反擊能力。考慮到常規動力潛艇相較於核潛艇在敵方反潛體系下更易被發現,它們可能需要在後方待命,準備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例如,海上交通線若被對手切斷,考慮的範圍不應僅限於橫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像曼德海峽等也應納入其中。同時,中國的核潛艇應增強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的作戰能力,迫使敵人在執行這些任務前必須有所顧慮。
最後,假想敵核打擊和威懾頻次的增加,使得中國核潛艇需要具備比以往更強的長時間、不間斷的戰略巡航能力,並且要增強對敵核威懾和二次核反擊的能力。這意味著中國核潛艇的活動範圍將不再局限於以往的固定區域,而是會出現在敵人最不願看到的水域。
關鍵的是,中國在此時對潛艇發展策略的調整,不單是對海上作戰需求變化和核潛艇效能提升的響應,還與中國在潛艇建造的關鍵領域——包括艇體材料、制造工藝和設計能力——取得自主突破緊密相關。隨著這些技術瓶頸的克服,中國核潛艇在降噪、減少水下阻力、提升隱蔽性和增強機動性等方面與全球領先水平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標誌著這一戰略調整的重要性。
根據去年10月美國國防部釋出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目前擁有的潛艇總數為60艘,這其中包括6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型核潛艇,以及48艘常規動力潛艇。報告還提到,最先進的095型攻擊核潛艇和096型戰略核潛艇即將加入現役。美國國防部進一步預測,到2035年,中國海軍的潛艇總數預計將增加到8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