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咱跟內陸打起來,台灣能贏嗎?」主持人唐湘龍向台灣海軍陸戰隊退役上將季麟連這般發問。
季麟連起初靜靜地坐著,神情淡定地聽對方講話。他渾身透著將領的氣勢,穩得很,可沒料到主持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於是他沒馬上回應,沈默了片刻,好像在琢磨每個字的意思,接著就跟聽到了天底下最逗樂的事兒似的,撲哧一下笑了出來。
要說台灣有沒有勝算,季麟連沒直接作答,而是透過回顧二戰後的東亞局部戰爭來回應。
?——【·守護家園,支援北韓抗擊美國·】——?
頭一個就是韓戰,也叫抗美援朝戰爭,這在咱國家歷史上可是很重要的一段回憶呢。這場戰爭從1950年6月25日打到1953年7月27日,最開始的時候,是北韓半島上北邊和南邊雙方的民族內部戰爭。
不過呢,因為美國、咱中國、蘇聯等好些個國家深深介入進來,這場戰爭就從一個小國內部的戰爭,慢慢變成了好幾個大國之間的較量。
一開始,美國覺著咱國家剛建國,正忙著恢復呢,沒工夫管別的。於是,美國為了它自己的打算,把支持南韓當作「棋子」,來打壓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還往北韓派了軍隊。
畢竟對美國來說,在蘇聯跟前安個自己的「釘子」,比讓蘇聯把北韓拉進自己勢力範圍強多了。所以美國就扶持流亡在美國的李承晚當大韓民國的「傀儡頭兒」。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北韓人民軍跨過三八線朝南邊進攻,有蘇聯給使勁兒支持著,很快就占了南邊大部份地方。
不過呢,為阻止共產主義往外擴,1950 年 9 月,美國領著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隨後就開始反擊了。
10月的時候,美國跟南韓的軍隊往北行進,越過了三八線,一直到了中朝邊境那兒,這給咱國家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就在這要緊關頭,咱國家做出決定,要抗美援朝,保衛國家。
1950 年 10 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去北韓打仗。經過好多場激烈戰鬥,中國和北韓的軍隊沒日沒夜地透過 5 次戰役,把敵人從鴨綠江邊給趕到了三八線那旮旯附近。1951 年下半年,雙方開始談停戰的事兒了。
在談判的時候,美國帶頭的那支軍隊不情願就這麽算了,接連好幾次搞些「小把戲」,可都沒能夠讓戰局發生變化。
最終,1953 年 7 月 27 日,北韓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一方,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在板門店簽了【關於北韓軍事停戰的協定】。這場打了 3 年零 32 天的韓戰,總算結束了。
?——【·舉國力援越,抗衡美國·】——?
咱再說說越南戰爭,這戰爭從 1955 年就開始了。那時候,這地區北邊的一股力量想要讓越南統一起來,把法國長時間的殖民統治給終結了。
不過呢,因為冷戰的緣故,這戰爭沒多久就變成了一場全球性的沖突,好些個大國還有好多其他國家都被卷進去了,這裏面有不少是以前就摻和過的角色。
1964年,美國對北越展開大規模海上攻擊,還在南越安排了好多軍隊,就是為了阻攔共產主義的蔓延。
然而雖說美軍在戰爭裏投入了好多資源,可他們還是沒攔住北越的統一行程。跟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的是,這場戰爭讓美國軍隊死了好幾萬人,越南當地老百姓也遭了殃。
雖說現在中國南方的越南成了親美派,可中國當時做出的援助決定,對中國國防安全起到了極大的維護作用。而且在這場戰役裏,中國的作用不容小覷,在對越援助方面,中國派了31萬名工程兵以及高射炮部隊去參戰。
算下來,總共有4200名戰士為這個地方的民族獨立解放事業把寶貴生命獻出去了,當中有1000多名戰士是在戰場上犧牲的。
在越南戰爭那會,中國給越南的支援,沒完全算清楚的情況是:拿出了165架飛機、117艘船、810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超過15000輛的各種車。
其實啊,除了那些,還有好多援助呢。這裏面得著重說一下,在當時那戰役裏,咱這邊派了一些顧問去幫越南,就因為這,美軍吃了大虧。
說起歷史上的好些戰役,那之後季麟連聽到主持人的問話,就忍不住笑了一聲。接著,季麟連含含糊糊地說:「台灣對解放軍的兵力和裝備啥樣,心裏應該有數。美軍會來幫台灣嗎?那肯定不會啊。」
美軍肯定不會來幫台灣。有個「跳梁小醜」能去對付對手,他倒是挺高興,可這「小醜」要是真跟中方徹底鬧掰了,以中國那說幹就幹的行事風格和堅決守護「一個中國」的態度,他可打不了這種消耗戰。
為啥這麽說呢?這是由於時代不斷發展,各國相互交流,致使他們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
要是大國之間打起仗來,那全球經濟體系沒準就崩了,所有國家都得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害。
所以呢,美國和其他各國都想著別讓大規模戰爭發生,好讓全球經濟能穩穩當當的。另外,核武器那嚇人的威脅力和超強的破壞力,也讓他們不敢隨便就挑起戰爭。
要是在戰爭中用上這類武器,那會給全世界的人還有咱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沒法挽回的損害,所以大國之間有沖突時,通常會借助外交途徑來處理糾紛。
全世界的人都不想打仗,因為大家想保持現在各國相互制約所帶來的和平與安穩。打仗會有流血和傷亡,這可不是這個時代該有的,和平發展才是這個時代該有的樣子。
誰都想占便宜,要是美國讓自己陷入危險當中,那周圍那些緊盯著他的國家肯定不會饒了他。
那些跟美國不對付或是存在競爭的國家,或許會借著這個契機提升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或是讓美國的影響力變弱。
這就是美國近些年來在中東地區明顯頻繁發動戰爭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