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一個合成旅有多少人,合成旅的主要戰術是什麽?

2024-09-16軍情

所謂合成,指的是將眾多不同軍種集中整合在同一個部隊單位裏。

現階段的合成營存在多種形式,像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個分隊都包含其中,幾乎囊括了所有基礎兵種。

在早期,打仗得眾多戰鬥單位緊密協同,交流時存在諸多「空隙」。現今,一個合成單位就能輕松搞定。

那麽,合成旅的人員規模是怎樣的,其核心戰術又包含哪些呢?

合成旅其實質在於合成混編,涵蓋旅下屬的團、營、連等各類單位。

在下屬的具體單位裏,合成營涵蓋坦克、步兵、工兵、炮兵等基礎兵種,一個營就能從容應對戰鬥中的各類問題。

時代持續發展進步,當下的合成營強化了與空軍、特戰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的聯絡,基本作戰任務一個合成營就能全部搞定。

當下的合成旅涵蓋了 4 個合成營、1 個火力營、1 個防空營、1 個偵察營、1 個支援營和 1 個勤務保障營,總計 45 個連。

戰鬥步兵約 2500 人,火炮約 80 門,坦克 120 輛,裝甲車約 600 輛,一個旅實際人數大概為 6000 人。

如今的體制下組建合成旅,能統一指揮滿足多種作戰需求,構成力量豐富,作戰效能持久發揮,保障作戰的多功能性。

在資訊化時代來臨之際,合成旅應運而生,具備獨立完成諸多戰鬥任務的能力。

中國多年未歷戰爭,現處於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不過,從演練仍能清晰感受合成旅的強大力量。

這些年來,眾多師推進「一師改兩旅」,持續更新本部武器裝備,終成合成旅。其間,部隊克服諸多難題,以「能打仗,打勝仗」為要。

通常在演練中,部隊常常會被劃分為紅方和藍方這兩個陣營。

在合成旅組建時,通常以合成營為基礎。營級指揮官經驗豐富,戰士戰前準備充分。如今世界多數戰爭,「人海戰術」難適用。

例如,很久以前在西北的一次演練裏,「敵軍」藍部建起地堡火力群,能阻擊沖鋒部隊,以往經驗下,紅方士兵首先想到用隨身電台呼叫炮兵火力。

然而,沖鋒部隊通常能在規定時間完成沖鋒任務,可突然出現的地堡會拖延許久,若等炮兵支援又要耗費不少時間。

此次演習充分表明,炮兵抵達現場後,經過兩次試射,才找準角度與炮火「濃度」,實作了火力壓制。

然而,這一耽誤就是幾十分鐘,倘若對方陣地有高級指揮官,這段時間足以讓「敵人」逃脫,沖鋒任務就不能算圓滿成功。

若以「十全十美」衡量戰役成功與否,那此次演習無疑存在諸多缺陷。

戰後旅部進行復盤,眾人很快便找準問題關鍵,即思維的滯後性。

在此次演習時,雙方配備的戰車具備資訊化功能,前線眾多數據可即時傳至後方,決策能力因此大幅提升。

然而所遇問題向來具有臨時性,古往今來,戰場態勢瞬息萬化,稍不留神,局勢便會有重大改變。

如今資訊化手段完備,可不少部隊仍搭指揮帳篷、堆地形沙盤,旅部防護弱,戰前部署耗時久。

當合成旅得以正式組建完成,諸多此前存在的問題便能夠被順利化解。

戰術旨在服務戰鬥目標,實際上不少戰術相通。在現代化戰爭中,關鍵在於部隊指揮官能迅速決策,即刻解決面臨的問題。

在另外的一場演習裏,其中的一些細節便能讓人看出問題所在。

假設黃河大橋已被摧毀,如今某旅部要趕赴預定區域作戰,可黃河岸邊現敵情,怎樣能讓部隊快速過河、完成集結部署並展開後續行動?

眾人對黃河水域既熟悉又陌生,僅看湍急水流難辨水情,然軍令如山,官兵們只得毅然行動。

合成旅近乎涵蓋了眾多兵種,在此次演習裏,其優勢逐漸得以彰顯。

在部隊過河時,趟水或臨時造沖鋒舟絕非最快之法,最迅速的必是「浮橋」,因傳統方式太耗時。

該旅官兵做足準備後迅速行動,在此次演習中僅用 20 分鐘就成功搭建起浮橋。

先頭戰士在前方警戒,確保安全後,部隊放出煙霧彈,在直升機掩護下快速透過浮橋,向預定目標全速進發。

此時合成旅的優勢已然顯現:將戰場機動與遠端機動完美融合,以聯動模式運作。

據旅長稱,演習時導演部的部份安排旨在檢驗合成旅,途中狀況頻發未知,給部隊帶來巨大考驗。

當時部隊剛渡過黃河,旋即遭遇新狀況,一輛步戰車突發「事故」,無法前行。

勤務保障部門迅速響應,修理方艙火速抵達現場。數小時搶修後,受損步戰車重煥生機,很快恢復正常投入使用。

早年戰鬥時,戰車出事故基本滯留原地,戰後才有機會拖回。但黃河行動中,物資關鍵,不搶時間就難獲最終勝利。

要明白,修一輛步戰車得有 6 種專業骨幹,涉及 40 多種配件,可如今後勤營能迅速搞定。

部隊迅速抵達新作戰區域,隨即與對方戰士對抗。某合成營準備迂回時,對方加強機步連反沖擊,兩輛步戰車被毀,雙方僵持。

營長察覺狀況後,即刻向高級指揮官匯報。指揮官下令,派出空軍支援。營長提前標記,武裝直升機迅速抵達,精準摧毀藍方步戰車。

於戰場之中,或許敵方已部署防空武裝,若直升機無法迅速出擊打擊目標,其很可能被摧毀,所造成的損失定然極大。

在資訊化戰爭裏,空軍與陸軍攜手織就一張網,讓作戰行動的效率大幅提升。

合成旅有著獨特的主要作戰風格,並且這種風格會在歲月流轉中持續得到強化。

在和平時期,演習成為檢驗部隊的最優途徑。一旦有問題,即刻行動解決,戰後總結探討。唯有與時俱進,方能切實保障部隊戰力。

相對應的,部隊掀起學習熱潮,官兵制定嚴格細致目標,學習資訊化知識,借鑒實戰經驗,開拓思維,以求成功。

合成旅擁有眾多實戰功能,這意味著必須有強大後勤保障。像之前演習中步戰車出事故,後勤若不達標,很可能錯失戰機。

後勤面臨的主要難題有三個,分別是存在資源浪費現象、關系協調不通暢以及指揮有效性不足。

一、三兩點不難理解。「關系不暢」指「一體化」結構中的關系短板,只有後勤在戰場發揮最高效率,任務才能最終完成。

另外,後勤人員絕非打雜,需「一專多能」且素質高。抓好這一要素,活動方可順利開展。

後勤指揮機制需劃分成三個不同的層級,以此構建科學有效的指揮體系。

首先的層級為戰略級別,這是整個體系中的首要層級,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為契合現代化戰爭需求,合成旅下設偵查、火力等協同作戰,後勤由上級統一指揮,重在協調溝通,保障合成旅任務執行。

第二個層級乃是戰役層級,它處於整個層級體系之中,具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

在規模較大的戰役裏,合成旅作為基本作戰單元,通常由後勤指揮官統籌排程。戰役中前線需支援,而這支援得靠綜合保障隊來保障。

第三層級被定義為戰術層級,這是整個體系中處於中流砥柱地位的一個重要層級。

戰略和戰役目標決定著戰術,而戰術在作戰時呈現出需求廣泛且時間緊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