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最近在庫爾斯克地區的幾場反攻,聽著挺聲勢浩大吧?結果呢,一頭撞上了俄羅斯軍隊的鐵板。這事兒就像你花了半天時間琢磨怎麽在考試中抄得高明點,結果監考老師早就安排了一堆網絡攝影機,把你盯得死死的。最後啥都沒撈著,還被記了一筆。那咱今天聊聊,這次烏軍的反攻到底出了啥問題,又可能會把這場戰爭帶到什麽方向去。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烏克蘭從蘇賈地區出發,想借助森林掩護偷偷摸到俄軍防線邊緣。他們可不是瞎沖一氣,還特意準備了電子幹擾器材,就是想著能避開俄方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但說句實話,人算不如天算或者應該說,不如俄方算得精。人家不僅派出了光纖無人機,還有卡52武裝直升機這些狠角色,就差直接打出個歡迎體驗地獄火力套餐的橫幅了。不僅如此,俄軍還提前布置好了防禦體系,那陣仗搞得跟過年守歲一樣嚴密。所以別管烏軍多努力,到頭來就是一句話:白費勁。
這一輪進攻慘敗後,他們又試圖換個思路,從其他地方再打一波,比如貝爾丁村附近,可惜結局還是一個字:輸。三連撲街,看起來真讓人替他們心累,但也不得不承認,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雙方對戰場掌控力上的差距。而且這回俄羅斯學聰明了,把其他前線節奏放緩,全力應對庫爾斯克方向,說白了就是集中兵力專治不服。
如果覺得庫爾斯克已經夠糟糕,那接下來說的一段可能更紮心。在頓巴斯西南部,有個叫庫拉霍沃的小城市,本來是烏軍的重要堡壘。然而現在,它徹底落入了俄方手中,而且過程相當血腥殘酷。據說烏方投入了26個營,大概15000名士兵,但戰損率居然高達80%。註意,是百分之八十!這是啥概念?就是說,每五個人裏至少四個不是犧牲就是受傷。有專家估計,每天都有將近150到180人倒下。如果這是電影情節,你可能會感嘆悲壯;但現實世界裏,只剩冷冰冰的數據和沈重的人命代價。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眼看前線壓力這麽大,為啥澤連斯基政府還要堅持這樣的打法?其實啊,這裏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他們需要透過這種方式向西方盟友證明自己仍然有能力、有決心繼續抗爭,以此爭取更多援助資金和軍事裝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國內民眾傳遞一種訊號雖然我們遇到了困難,但請大家相信,我們不會輕易認輸。不過捫心自問一下,當面對的是一台毫無憐憫、只講實力的大機器時,僅憑勇氣真的能改變局面嗎?
值得玩味的是,在軍事失利背景下,澤連斯基似乎正在調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他原先一直強調,必須加入北約是不可談判的紅線,而如今則變成模棱兩可地提起安全保障。什麽意思呢?很顯然,這是某種妥協姿態。畢竟,要真僵持到底,不僅國際社會支持力度難以為繼,自身也會因資源耗盡而崩盤。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他主動退一步,不如理解為形勢所迫罷。
當然啦,並不是所有希望都灰飛煙滅,即便目前處境艱難,也不能排除未來出現轉機。但這裏面的關鍵因素是什麽呢?答案只有兩個字:外援。目前,美國及歐洲國家對於持續向烏提供經濟與武器支持表現出一定疲勞跡象,而這種疲勞是否會發展成實際行動上的退縮,將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重要變量之一。如果外界支援減少,那麽即使澤連斯基願意豁出去拼命,也未必還能撐多久。
不過話又說回來,無論短期內如何掙紮擺脫困境,都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冒險性策略固然可以博一次勝負,卻也同樣增加長遠的不確定性。例如,如果再發生類似於此次庫爾斯克式失敗,那不僅意味著進一步削弱自身作戰能力,同時還有可能嚴重影響民眾信任基礎以及內部團結程度。而這恰恰才是真正致命的問題所在。所以啊,與其執迷於單純依賴武力解決矛盾,還不如靜下來好好思考下一步棋該怎麽走,否則只怕越陷越深,再無翻身機會。
參考資訊來源:
- 新浪網,【烏東大戰最新動態】
- 環球時報,【頓巴激烈交鋒細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