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海軍造艦困境!4500噸護衛艦,為何比印度7000噸驅逐艦更難

2025-01-02軍情

提到印度的軍工產業,大家都會嘲諷其「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無論是飛機、坦克還是軍艦,都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可神奇的是如今造船工業衰敗的俄羅斯,已經跟印度堪稱難兄難弟了。比如印度建造7000噸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首艦用時11年。而俄羅斯建造只有4500噸的,「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首艦竟然用時12年。那麽曾經擁有世界第二強海軍的俄羅斯,為何會淪落到造船效率比不上印度的悲慘地步呢?

印俄兩款命運相近的先進戰艦

印度國產造船工業弊病叢生,卻成功建造了「加爾各答」驅逐艦

事實上不僅中國人嘲諷印度造船工業垃圾,印度網友自己也對本國軍事工業的低效率極為不滿。1947年印度獨立時,有英國留下的重工業和造船產業。其在英國的協助下,在1960年代就透過仿照英國「利安德」級護衛艦,建造了6艘「尼爾吉裏」級護衛艦。該艦排水量約3100噸,與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旅大」級相近。而且還擁有直升機甲板和機庫,比中國海軍早20年具備了航空反潛能力。可也就是從該艦開始,印度的國產戰艦專案就患上了高層瞎指揮,中層管理混亂,下面工人磨洋工的惡疾。而且印度建國之後還忽視發展本國基礎工業,建造稍微先進些的國產戰艦,就需要滿世界采購核心器材。再加上貪腐橫行,進一步降低了國產戰艦的建造速度。

印度第一代國產護衛艦

進入1980年代印度海軍高層眼見,其麾下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都已經過時,於是要印度海軍艦艇設計局規劃6000噸級主力艦計劃。這時蘇聯北方設計局也在搞956型驅逐艦的改進計劃,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北方設計局提供了956改進型資料,協助印度人設計了「德裏」級驅逐艦。「德裏」級的成功讓印度國產戰艦噸位,邁上了了6000噸的台階。而且該艦安裝有烏克蘭生產的全燃動力系統,俄制「無風」中層防空導彈和「天王星」反艦導彈。並可搭載兩架「海王」直升機,成為印度洋地區最強的水面艦艇。

和「加爾各答」相似的「德裏」級驅逐艦

然而受種種原因延誤,三艘「德裏」艦竟然耗費了14年時間才完工,而這時「宙斯盾」系統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擴散。為了追趕世界海軍潮流。印度高層不得不決定在「德裏」級基礎上,研發新一代國產防空驅逐艦。新的「加爾各答」尺寸與「德裏」級相近,排水量增加到了7000噸級。其放大的主桅桿上,安裝了4面以色列生產的EL/M-2248有源相控陣雷達,從而勉強邁進了「宙斯盾」艦的門檻。

「加爾各答」級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

該級艦在艦艏安裝了16單元俄制3S14E導彈垂發系統,可發射俄印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另有4座以色列研制的8單元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每個發射單元可裝填一枚射程70千米的「巴拉克」-8導彈,或四枚射程10公裏的「巴拉克」-1導彈。但由於高層多次變更設計指標,再加上大量的子系統需要從多國引進。「加爾各答」號2003年就已經開始建造,卻一直到2014年才服役。

俄新造護衛艦充當艦隊主力,首艦噸位小卻耗時更長

本來俄羅斯人因沒有吃到「加爾各答」專案最大的蛋糕,而有心看印度的笑話。卻沒想到其新一代國產主力艦,施工進度竟然比「加爾各答」更拖沓。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造船廠,除了在1999年完成「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的續建外,就再也沒有完工一艘8000噸級主力艦。但其在1998年之後為印度海軍建造了6艘長125米、滿載排水量3850噸,安裝有「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發射系統和「無風」導彈發射架的11356型護衛艦,引起了俄羅斯海軍的興趣。於是俄高層要求建造6艘改進的11356M型護衛艦,同時也為新一代護衛艦積累經驗。

帶有應急性質的11356M護衛艦

盡管新世紀初俄海軍還有幾艘蘇聯時代遺留的萬噸級巡洋艦,但他們都沒有安裝蘇聯版「宙斯盾」系統。於是2003年俄北方設計局為俄海軍,設計了標準排水量只有4500噸。卻安裝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垂直導彈發射系統的新一代22350型護衛艦。2006年初該護衛艦首艦「戈爾什科夫」號在北方造船廠開工,預計可以在2010年前交付俄海軍。

然而俄海軍高層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北方造船廠是以建造核潛艇聞名的。現在要建造一款蘇聯時期都沒有的軍艦,將其從圖紙變成實艦的困難,遠超施工團隊的想象。事實上這艘俄「未來主力艦」只比11356M長了10米,艦艏同時容納一門130毫米炮,16單元3S14U1反艦導彈發射系統,和32單元新研制的「多面堡」防空導彈發射系統。該艦上層建築和桅桿跟「加爾各答」有些相近,特別是4面5P-20K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安裝在了桅桿的頂部。

22350護衛艦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

然而跟印度人可以直接使用以色列器材不同,俄相關單位之前並沒有類似雷達的研制經驗。再加上「戈爾什科夫」比「加爾各答」級艦體更小,卻要為導彈垂發系統留出足夠的空間,整體設計反而更加困難。種種不利因素導致「戈爾什科夫」號,直到2010年才完成下水。之後又耗費大量時間來海試和測試新器材,直到2018年才正式交付俄海軍。

「戈爾什科夫」號延誤害苦了三號艦,印反而實作計劃超越了俄羅斯

對於今天的俄海軍來說,「戈爾什科夫」號若能早幾年完工,其整體實力早就上了一層樓。可由於該艦的拖沓,第一批次後續三艘艦的建造計劃全部被延遲。結果硬是拖到了2014年,這個讓今天俄海軍頭疼不已的時間點。2014年由於烏克蘭局勢發生劇烈變化,俄直接出兵克里米亞,導致俄烏兩國徹底反目成仇。偏偏「戈爾什科夫」級的主動力系統M90FR燃氣輪機,是由烏克蘭曙光設計局和俄羅斯土星公司共同研制的。俄烏交惡直接導致3號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面臨艦體下水後將沒有主發動機可用的局面。當時在建的第二批3艘11356M護衛艦,也因烏克蘭局勢變化而無發動機可用。為了回籠資金,俄造船廠只能同印度談判。將完成度較高的兩艦以11356的規格完工後賣給印度海軍,由印度人去從烏克蘭購買發動機。這才避免了兩艘戰艦長期窩在造船廠,最後被廢棄的悲慘命運。

導致22350建造計劃擱淺的烏克蘭燃氣輪

可22350型護衛艦畢竟是俄海軍新一代國之重器,顯然不可能學11356M的「曲線救國路線」。當時俄最高領導人並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而是要求土星公司用自身的技術力量實作M90FR燃氣輪機的完全國產化。可俄發動機相關研發單位,此時也完全處在吃老本狀態。蘇聯解體後的經濟崩潰,讓俄羅斯整個軍工產業都流失了大量的研發人員。政府撥款不到位,又導致眾多的科研器材因年久失修而被報廢。再加上西方國家因克里米亞事件開始對俄進行制裁,俄羅斯失去了之前從西方國家購買一些不太敏感器材,來提升本國軍工產業的捷徑。於是「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的艦體,竟然在北方造船廠一直待到了2020年,才等到了勘用的國產動力系統。而3號艦被卡殼的這段日子裏,4號艦的建造工作自然也只能無限期暫停。結果從2006年開始俄海軍耗時18年,只得到了3艘4500噸級護衛艦。再加上3艘2014年之前就已經完工的11356M型護衛艦,實在讓人無法同「世界第二海軍大國」聯系在一起。

俄22350護衛艦側檢視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印度海軍高層難得沒有在「加爾各答」級後續艦建造過程中瞎指揮。其二號艦「科欽」號於2015年服役,3號艦「金奈」號於2016年服役。盡管「加爾各答」級的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射程,均弱於「戈爾什科夫」艦上的同類別裝備。但其艦體更大、續航時間更長,代表著印度海軍遠洋艦隊的戰鬥力有了質的提升。反觀「戈爾什科夫」級秉承「小船扛大炮」的設計思想,不僅適航性不佳續航力也偏短。即使該艦能夠按原計劃完成建造,也只能見證俄羅斯海軍向近海防禦型艦隊的轉型。

俄海軍未來發展堪憂,印度卻難以真正獨立造艦

在2006年時俄海軍高層,曾經規劃「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建造數量超過20艘。然而經過近20年的時間,該艦的很多技術指標已經過時。同時來自西方國家的嚴峻威脅,也迫使俄海軍高層重新審視只建造近海活動的小船是否合理。於是在2021年時俄海軍就放出風,準備建造排水量達到8000噸級的22350M型驅逐艦。從想象圖來看22350M相比22350放大了艦體,升級了雷達又增加了垂發數量。同時整體設計更加合理,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俄22350M驅逐艦的模型

不過到今天22350M也沒有動工的跡象,其原因並非只是這3年俄綜合國力進一步下降,還與北方造船廠本身的基礎設施不足有關。據相關資料顯示,俄北方造船廠可用於造艦的船塢。事實上也只能建造4500噸級護衛艦,更大的船塢只適合修船。前些年俄政府撥款要該造船廠擴建船塢,但由於腐敗問題到今天也沒有明顯進展。不客氣地說以目前俄羅斯政府債台高築,國內通脹嚴重的經濟環境,新一代8000級驅逐艦短時間內恐怕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發射導彈的「加爾各答」驅逐艦

相比之下,印度海軍要幸運些。在完成了3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後,印造船廠又完工了新一代驅逐艦「維沙Kappa特南」級的首艦。該艦相當於「加爾各答」的改良版,主要變化是用意大利奧托127毫米主炮,取代了原來的奧托76毫米主炮。並換裝了射程達100千米的,巴拉克-8ER型防空導彈。和俄羅斯做對比,印度造船工業最大的優點。恐怕是不用擔心受國際制裁,省去了研發國產器材的時間成本。可是一味靠買,是買不來一支強大海軍的。能擁有新艦的印度海軍,其未來幾十年的前景。恐怕也不比只能服役小船的,俄羅斯海軍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