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方衛星影像顯示,在中國大陸福建省沿海某機場出現大量殲-20戰機集結,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東部戰區的新裝備。對此,陸委會前副主委、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黃介正表示,這一動作不僅是針對台灣,同時也是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部署進行回應。黃介正還指出,台灣的許多先進武器尚未到貨,建議在此期間保持低調,不要過於挑釁,以免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黃介正進一步解釋了大陸此舉的戰略意圖。他在接受【少康上線啦】采訪時表示,大陸希望其戰機能夠避免被美國及其盟軍偵測到,並且能夠執行一些隱秘的軍事行動。因此,這一動作不僅僅針對台灣,還涉及到美國在整個西太平洋的軍事布局。他強調,盡管台灣新的F-16V戰機配備的雷達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偵測到殲-20,但由於這些戰機尚未交付,且交付後還需要進行訓練和演習,因此短期內無法形成有效戰力。黃介正呼籲台灣在此期間保持克制,不要因為口舌之快而激怒大陸,導致對方不斷施加壓力。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強對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監視。過去一周,美國空軍電子情報飛機RC-135U在中國沿海進行了多次偵察飛行。這些飛行行動主要從駐日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分別於5月7日、9日、10日和13日進行。根據飛行跟蹤數據顯示,這架RC-135U戰機在每次飛行中都改變了路線,以覆蓋更多的戰略區域。例如,在5月7日,飛機完成了一次長達八小時的飛行,穿越菲律賓北部的呂宋海峽後,環繞中國控制的南海西沙群島,並在廣東珠江口附近徘徊。
在5月9日和10日的飛行中,RC-135U戰機分別進行了時長六小時的任務,穿越東海北部,抵達中國東北部的黃海區域。而在5月13日,飛機則在上海附近盤旋,然後轉向台北,再透過東海北上,最終抵達山東附近的黃海區域。值得註意的是,這些飛行活動的區域與中國海事局在5月1日至9日宣布的福建艦海試禁航區有重疊。
美國國防部尚未透露這些偵察行動的具體性質,但這些行動顯然是在中美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進行的。最近,澳洲指責中國戰鬥機在黃海國際水域向一架澳洲海鷹直升機發射照明彈,澳洲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譴責這一行為「完全不可接受」。對此,中國外交部反駁稱,澳洲海軍直升機在接近中國空域時采取了挑釁行動。另外,5月10日,中國軍方宣布驅逐了美國導彈驅逐艦「哈爾西」號,指責其進入了中國南海西沙群島的領海。
RC-135U戰機的偵察活動突顯了其在電子情報收集中的重要作用。該機型配備了獨特的天線陣列,能夠收集廣泛的訊號和電子情報,滿足國家級技術需求。與較大的RC-135V/W「鉚接接頭」相比,RC-135U主要側重於支持國家級技術電子情報(TechELINT)需求,這包括分析訊號結構、發射特性、操作模式和發射源功能等。這些資訊對於定義敵方雷達和其他訊號發射器的能力和角色至關重要,幫助設計雷達探測、對抗措施或反武器系統,是電子戰的重要組成部份。
透過地理定位和分類雷達及其他訊號發射器,RC-135U能夠生成準確的「電子戰鬥序列」,特別是關於敵方防空能力的情報。這些飛機不僅能夠在機上處理情報數據,還能即時傳輸資訊,提供關鍵的決策支持。RC-135U近期的飛行路線顯示其重點關註中國沿海地區,這些區域分布著大量感興趣的雷達和訊號發射器,可以隨時窺探解放軍的動向。
值得註意的是,RC-135U只是眾多執行偵察任務的美國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之一。這些巡邏行動經常在接近中國海岸線的國際空域內進行。據北京的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的報告,這些偵察飛行嚴格遵守國際空域法規。
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間諜飛行活動顯著增加。RC-135U以及其他偵察飛機的頻繁出動,反映了美國對中國沿海軍事動向的密切關註。這些飛行任務不僅旨在收集電子情報,還意在監視中國的軍事動向,尤其是在當前中美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
總的來說,當前大陸解放軍、美軍、台灣當局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互動日益頻繁,局勢也日益復雜。中國大陸透過在福建沿海部署殲-20戰機,向外界展示其軍事力量,意圖不僅僅是針對台灣,更是回應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而美國透過頻繁的偵察飛行,試圖掌握中國的軍事動態,以便在需要時作出迅速反應。
台當局的軍事準備顯得尤為緊迫。盡管台灣新購的F-16V戰機具備先進的雷達系統,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在一定距離內偵測到殲-20的,但這些戰機尚未全部到貨,且需要時間進行訓練和戰術制定。但無論如何,台當局還是需要保持謹慎,避免過度挑釁比較好,否則必將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