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陸軍副司令針對俄烏沖突發表看法,指出部隊需順應時代變遷,培育新質戰鬥力。此言論或許意味著陸軍部隊會推出新的行動方案,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戰場環境。這樣一來,陸軍便能更從容地迎接未來戰爭的挑戰。
大家都渴望了解陸軍是否擁有如同第4艘航母般的新事物。在港媒與陸軍副司令的交流中,副司令雖未披露具體資訊,然而他指出,俄烏沖突的出現使各國重新審視陸軍的重要性,且意味深長地言道:「陸軍的地位未曾改變,仍舊至關重要。不過,空軍、海軍這些新型作戰力量的地位正在攀升,解放軍需順應時代變遷,培育新質戰鬥力。」
這話所要表達的是,陸軍不會過時,且始終是現代戰爭的重要力量。然而,這並非意味著現代戰爭裏陸軍要獨自應對一切,陸軍與空軍、海軍的協作,將對戰爭局勢的走向起到決定性作用。並且,陸軍若能迅速適應戰場環境的改變,培育新質戰鬥力,那麽在增強部隊戰鬥力方面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這麽講是有原因的,瞧瞧俄烏沖突中的情況就知道了。在戰場上,俄烏雙方陸軍所能起到的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部隊對戰場的適應能力,以及和空軍部隊的協同配合程度。
打個比方說,當一支熟練掌握無人機使用方法的部隊,碰上一支對無人機使用一無所知的部隊,那麽前者往往能夠輕松構建起清晰的態勢感知優勢。即便另一支部隊在規模上更為龐大,裝備質素上更為精良,可掌握無人機使用技巧的這一方,依舊能夠憑借這一優勢,給敵方帶來沈重的打擊。
當雙方皆配備無人機之際,哪一方可以更出色地聯合友軍單位,將火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搶先發動攻擊並殲滅對方,哪一方就能夠奪取最終的勝利。
在一定程度上,於現代戰爭裏,陸軍仿佛置身於適者生存的境地之中。即便某些部隊從紙面數據來看優勢顯著,然而要是不能契合新時代的戰場環境,那麽即便紙面數據再出色,那也不過是「落伍」的出色罷了。
烏克蘭去年展開的扎波羅熱大反攻堪稱典型事例。據部份烏軍士兵透露,負責訓練烏軍的北約教官,壓根沒教他們如何操控無人機。甚至有些教官對烏軍的無人機戰術表現出極度的不屑。
這使得諸多「北約旅」,其中就有 47 機械化旅,在進攻時被俄軍的無人機給瞧了個底兒掉。即便豹 2A6 坦克的火力、防護等方面的效能在西方坦克里堪稱一流,比俄軍的 T - 72B3 還要出色,可依舊避免不了被地雷、火炮以及渦流導彈炸得稀巴爛,淪為一堆廢鐵的命運。
如果以中國的工業實力和技術水準作為參照,俄烏沖突所呈現的現代戰爭,實則是用一些低端技術拼湊而成的「偽現代」。要知道,俄烏沖突裏的不少無人機是中國制造的民用消費級無人機,和解放軍配備的各類無人機相比,二者的技術差距不止一個層級。所以,對於這場戰爭的經驗,解放軍需以發展的視角去看待。並且,為了迎接下一場戰爭,解放軍得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當然,無人機不過是新質戰鬥力的一個組成部份罷了。要知道,現代戰爭的交戰模式會伴隨各類技術的進步而持續改變。當下,無人機或許是那個正確答案,然而,誰敢斷言未來不會有一種技術,能讓無人機統統失去作用呢?正因如此,解放軍務必要隨時準備好對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調整。並且,始終保持這樣敏銳的態度,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降低陸軍這支規模達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之眾的大軍的「轉向」所需的成本。
在構建與空軍、海軍等友軍部隊的聯合作戰體系方面,解放軍陸軍的表現可謂是相當出色。要知道,受對台軍事行動這一重要戰略目標的驅使,聯合作戰體系的有無,會對參戰的海陸空三軍的作戰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對海空軍部隊而言,甭管他們的裝備有多麽先進,海空聯合作戰體系有多麽完備,其最終的落腳點依舊是助力陸軍將軍靴穩穩地踩在台島的灘塗之上。
這便是陸軍副司令坦言陸軍仍然至關重要的緣由所在。畢竟,不管戰爭的形態怎樣演變,其本質終歸是人與人的對抗。而陸軍,恰恰是一支軍隊在「人」這個要素方面的極致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