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比電磁幹擾嚴重100倍!福特號電彈沒那麽廢物但問題卻更嚴重了

2024-07-18軍情

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是否像網上傳言的那樣不可靠。有人稱其故障率極高,最大彈射噸位無法超過25噸,甚至E-2D和F-35C都沒有成功過彈射。還有人聲稱F-35C無法服役是因為電磁彈射器幹擾嚴重,甚至一些裝備滿彈滿油的F/A-18E/F也無法成功彈射。這些說法是否屬實?

經過對多方資料的尋找,確認以上全部都是謠言。然而,卻意外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儲能系統僅有一套的傳言被證實屬實,而與之相關的高頻電源系統也只有一套。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不可小覷,追根溯源後發現,這個難題根植於源頭,難以解決!

福特號電彈並不像大家說的那麽廢:它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多次飛行。

朋友對美軍的CVN-78「福特號」航母有沒有彈射過E-2D預警機提出了質疑。E-2D預警機是福特號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但對方表示找不到網上有福特號彈射E-2D的影片,同時美軍給出的資料也含糊其辭。因此他認為美軍的福特號沒有彈射過E-2D。

他解釋稱,福特號無法彈射E-2D的原因在於其電磁彈射系統最大載荷僅限於25噸的飛行器。除了輕載狀態下的F/A-18E/F能夠彈射外,多載狀態下則無法實作彈射。而正是因為輕載狀態下的飛機重量恰好低於25噸,導致了這一卡BUG的現象的存在。

F-35C無法上艦是個嚴重的問題,不僅是因為其滿載重量超過了31噸而無法彈射,即使是輕載狀態下也會因電磁幹擾導致機載電子器材失靈。這一情況迫使計劃推遲到2029年,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解決電磁遮蔽的問題。

真的有那麽廢物嗎,福特號電彈?

告訴那位朋友,如果福特號電彈的負荷實際上只有25噸的話,那麽這個專案就是無用的。而這個資訊卻完全不在我的知識範圍內,我之前從沒聽說過這件事!在網上搜尋後,我發現了一些科普文章,確實提到了25噸的說法,其中有一位作者是「瀚海狼山」,另一位是名為「申鵬」的作者,但似乎「瀚海狼山」是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的人,其他的都是在參照他的觀點。

在英文頁面搜尋不到這所謂的25噸數據,於是種花家決定轉而用磅作為衡量單位,根據55000磅找到了一些相關資料。很遺憾的是,這些資料是關於英國「伊莉莎伯女王號」航母的電彈招標數據,顯示電彈的彈射重量為55000磅(24.9噸),攔截重量為47000磅。最終,這艘航母放棄了改裝電磁彈射器,因此不能根據這些數據來確認福特號航母的電彈重量是否為25噸!

關於福特號的一些傳言已經被證實為不實,但有一個問題尚未得到解答,即福特號上是否真的沒有使用電磁彈射器彈射過F-35C。在互聯網上幾乎找不到任何關於此事的影片,這似乎證實了電磁遮蔽措施未能有效實施,導致F-35C無法成功起飛。關於此問題,某位種花家的朋友和粉絲提供了一種解釋。

由於CVN78上的儲能組和功率轉換子系統逆變器是共享的,機組人員在飛行操作期間無法輕松對EMALS元件進行電氣隔離,這加劇了可靠性問題。

問題就在於,一些文科同學將電氣隔離理解為電磁遮蔽,從字面上看似乎沒有錯,但在電氣領域,電氣隔離並非指這個意思,而是指讓某個功能獨立執行,一旦出現問題不會影響其它部份,簡單來說就是獨立執行操作。

因此,F-35C不能上艦並非因為電磁遮蔽問題,而是因為福特號航母從未針對F-35C進行過專門設計。

在國外的QUORA網站上,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麽福特號航空母艦上沒有部署F-35C型飛機?」對此,哈爾·貝倫森作出了回答。他指出,當福特號航母的技術路線確定時,F-35C型飛機尚未問世,因此航母上的維護系統並未針對F-35C進行設計,武器系統也沒有為F-35C做好準備。

另一位回答者凱文·梅森稱,飛機中級維護部門 (AIMD) 需要配備專用的測試台、試驗台和器材,以及對維護人員進行培訓。然而,福特號航母在建造時並未準備好這些設施,因此目前只支持F/A-18。雖然福特號可以進行改裝,林肯號和卡爾文森號已經做到了,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F-35C中隊具備這樣的能力。未來,要實作大規模上艦還需等待CVN-79之後,美軍公開的資料中也提到,最快要等到2025年後才有可能實作,但根據下一艘航母的服役情況,這個時間可能會更久。

福特汽車的電動汽車電子系統問題比電磁幹擾嚴重100倍,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上文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似乎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問題已經解決,所有傳聞都是假的!然而,事實卻更加嚴重。仔細閱讀上文的英文描述,這裏再重復一下中文轉譯:因為CVN78航母上的儲能組和功率轉換子系統逆變器具有共享性質,導致機組人員在飛行操作過程中無法方便地對EMALS元件進行電氣隔離,從而加劇了可靠性問題。

大家有沒有註意到一個問題?CVN-78(福特號)上的電磁彈射器的儲能系統和功率轉換系統是共用的,也就是說,福特號上的四條電磁彈射器只使用了一套儲能器材和高頻電源。這意味著什麽呢?就是完全沒有冗余,一旦儲能器材或高頻電源需要檢修,四條電磁彈射器就會全部癱瘓。而且,由於使用頻繁、維護時間短、故障率高,這也是2020年6月四條電磁彈射器全部癱瘓五天的主要原因。難怪當年杜林普想用蒸汽彈射器取代電磁彈射器,原因就在這裏!

電磁彈射原理是眾所周知的,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攤平的電機,或者稱為直線電機。更專業一些的說法是重接線圈電磁軌域發射裝置,也可以用來作為電磁炮發射彈丸。不過這種結構特別適合用來發射多載低速物體,因此各國都不約而同地拿來制造發射戰鬥機的電磁彈射器。

這種發射器材需要在短短2~3秒內將一架40噸的重型戰機加速到240千米時速的起飛速度。盡管耗電量不大,最多也只是25~32度左右,但功率卻能高達幾十兆瓦以上。考慮到航母難以安裝大型發電機來為電磁彈射器提供電源,因此除了能夠承受極高能量沖擊的彈射器之外,還需要一種能夠儲存能量的裝置,在每次彈射之間為其充電,並能夠連續彈射多個飛機。

彈射器需要一個高頻電源來進行彈射,並配備反饋與控制裝置。該裝置可以根據彈射器發送的訊號即時調整電彈的輸出功率,以確保彈射飛行器在加速過程中能夠平穩達到240千米/小時的速度。同時,根據飛行器的性質、重量和速度等參數,調節每個訊號以適應不同情況。

電磁彈射比蒸汽彈射更溫和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根據飛行器的重量進行調節。這意味著它可以彈射輕型無人機,也可以彈射重型艦載機,使得它的靈活性非常高。由於體積小且出勤率更高,飛行員的舒適度也會有所提高。然而,美軍的電磁彈射器卻存在著穩定性問題,原因是路線圖的錯誤。

中壓交流和中壓直流兩種電力傳輸路線,究竟哪一種才是更合適的選擇?

所謂的中壓交流和中壓直流,其實涉及到電船的電源選擇問題,根源在於艦載全電推進系統的選擇。這種系統是指艦載主機發電後,透過電機帶動推進軸轉動來推動船只前進。它有很多優點,可以利用電氣器材替代艦載各種機械動力需求,省去了為每個動力器材區域單獨配置內燃機的麻煩。此外,還能減少推進大軸,減輕震動和噪音,使冗余動力配置更為簡單。近年來,船舶全電系統的普及速度較快,中美、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進展也十分不錯。

通常情況下,艦載全電系統有中壓直流和中壓交流兩種。眾所周知,在配電系統中,交流體制更為常見。例如,中國工業用電采用的是50HZ/380V三相系統,民用電為單相50HZ/220V。在高壓部份,則有10KV、30KV、50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和1000KV。

變配電非常便捷,因為變壓器可輕松地升降交流電壓,高壓可傳輸高密度電能,到達目的地後透過變壓器改變電壓。美國在上個世紀末開始研發艦載全電系統時選擇了交流體制,比如美軍的DDG-1000上采用的標準為13.8KV,頻率為60HZ。

艦載全電系統包括電磁彈射系統,其中電磁彈射系統是全電系統的一個組成部份。艦載全電系統透過交流或直流來供電,早期由於功率電子器材的不成熟,使用交流供電並沒有問題。然而隨著後期功率電子器材技術的進步,可以采用直流供電替代交流供電。近年來,隨著SiC技術的成熟,功率電子器材體積大幅縮小,功率密度極大提高,因此在艦載全電系統中,采用直流體制相比交流體制具有更大優勢。

為什麽會這樣?這是因為艦載器材中大部份最終都使用直流電。比如,艦載器材中常見的變頻電機,首先會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然後再變成符合器材要求的變頻電源。其他電子器材也是如此,無論是雷達還是艦載電子系統,最終使用的都是直流電。當然,電磁彈射系統使用的也是直流電,只是高頻電源部份先整流成直流電,再變換成高頻電源。在小功率電子器材中,這沒什麽問題,但在超大功率環境中,尤其是帶有儲能系統時,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直流電可以被儲存,但交流電則無法直接被儲存。相比之下,電池和電容相對更適合儲存直流電,並且可以輕松實作器材冗余和線上更換。然而,儲存交流電則更具挑戰性,雖然可以利用高速旋轉的離心盤電機進行儲能,但這種電機產生的電流仍為交流電。與電容和電池不同,這種離心電機體積龐大、重量較重,並且會帶來陀螺效應,需要成對布置。比如,福特級航空母艦就安裝了四台能提供121MJ能量的盤形離心電機,每台電機可以一次發射一架戰鬥機,但需要大約45秒的間隔來重新充電。

高頻電源系統為直線電機提供電源,輸出功率高達幾十兆瓦。轉換子系統將盤形電機釋放的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然後利用變頻器材和換流器對特定時刻的定子線圈進行供電。由於速度不同,系統會輸出不同頻率的電流。為了應對系統復雜和大功率散熱設計的需求,福特號的電彈將高頻電源系統設計成了四條彈射器共用。

儲能系統和電源轉換子系統都采用了冗余設計,然而整套體系過於龐大復雜,無法實作完全電氣隔離。這導致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全部停機才能進行維修,比如說離心儲能電機釋放能量需要停機幾個小時。相比之下,采用電池和電容的中壓直流艦載全電系統則完全避免了這種問題,甚至可以實作線上維護。此外,這種系統還無需各種電源端的整流器材,省略了中間環節,提高了電源效率。雖然福建艦的電彈結構目前尚不清楚,但至少不再需要擔心來自交流電這個源自胎兒時代的問題。

福特號航空母艦的電磁彈射系統存在著多大的問題?

這篇文章並非做出虛構,只是簡單地參照了WIKI英文版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在美國軍方公開的EMALS報告中找到,WIKI網站匯總了這些數據。

自2013年以來,我們能夠發現,福特號電動汽車的可靠性並沒有取得太大進步。在2022年的美國國家審計報告中指出,福特號電動汽車的可靠性居然要到2030年代才能達到要求!

很多網友在這裏指出,美軍福特號已經完成了上萬次彈射,但這是否意味著就沒有問題呢?2022年6月25日,福特號自裝備以來已經執行了10000次彈射!然而,值得註意的是,彈射次數的多少並不代表其可靠性,設計上的問題是關鍵,即使彈射100萬次,問題依然存在!

美軍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但挑戰在於建立這種復雜體系需要時間,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長。如今美軍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要麽繼續前行,故障率高可靠性低,要麽回頭改用中壓直流,但這樣會導致至少落後中國10年。現在要改變,也不改變,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