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回顧:為啥美軍遠離美國本土,還能好吃好喝?二戰美軍有多壕?

2024-07-14軍情

回顧:為啥美軍遠離美國本土,還能好吃好喝?二戰美軍有多壕?

為啥美軍遠離美國本土,還能好吃好喝?二戰美軍有多壕?在八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可謂是奢華至極。相比之下,當時我軍還在依靠炒面和薯仔來填飽肚子,而美軍的夥食則早已實作了肉類、蛋類、蔬菜,甚至是可樂和冰淇淋的自由。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在戰爭期間每年消耗的可樂數量高達10億瓶,而冰淇淋和各類小吃的供應量也達到了6000噸。

二戰爆發後,各國軍隊都陷入了殘酷的戰鬥,傷亡數碼巨大,士兵們在戰場上苦苦掙紮。在這場戰鬥中,即使是像德國和日本這樣的進攻性國家,其士兵的夥食供給也顯得十分捉襟見肘。

德國士兵的夥食標準在當時的亞歐戰場上算是相對較好的。每天他們可以獲得150克的罐頭蔬菜、250克的曲奇、200克的肉罐頭、25克的鹽和25克的咖啡,基本上能維持溫飽。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要糟糕得多。他們只能保證主糧的供應,肉類則主要依賴罐頭,蔬菜很少。到了戰爭後期,連肉罐頭也幾乎絕跡,只剩下水果罐頭來充饑。

反觀那些處境更加艱難的反法西斯國家,其士兵的夥食更是難以言表。在中國戰場上,八路軍的士兵每天只能依靠五六根蘿蔔充饑補水,偶爾有幾兩小米,肉類全靠從敵人手中繳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的夥食標準。根據當時的美軍作戰手冊,士兵的口糧包括午餐肉罐頭、牛肉罐頭、蔬菜、巧克力、咖啡粉、糖、鹽等物資。而最重要的是,這些物資在美軍基地裏是不限量供應的,理論上每個士兵都可以盡情享用,吃到飽為止。

即使是在前線,美軍的後勤補給依然是按照超額標準進行的。很多美軍士兵甚至對午餐肉罐頭感到厭倦,吃不完的直接丟棄。這種浪費在美軍軍營裏十分普遍,充分說明了美軍後勤保障的奢侈程度,讓這些士兵幾乎不知道「饑餓」為何物。

為何在二戰期間,只有美國士兵能夠享受到如此慷慨的夥食供應,甚至可以說是超量供應?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在工業化行程中的獨特優勢。

20世紀初,亨利·福特開創了流水線生產制度,將產品制造過程分解為數十個簡單工序,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每一個工序。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使得每一個工人可以進行簡單重復的勞動,從而迅速完成產品的制造。這種生產方式被稱為流水線作業,至今仍是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核心技術。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掌握了這種高效的工業生產模式,其生產效率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壓倒性優勢。例如,在制造午餐肉罐頭這樣的產品上,德國工廠平均需要40分鐘才能完成,而美國僅需短短的10分鐘。這種高效率使得美國能夠迅速生產大量物資,包括食品和裝備,以支持戰爭需求。

而美國的工業化水平也直接影響了其在戰爭中的後勤保障能力。具備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意味著美國不會因物資短缺而困擾,他們能夠快速調配和運送各種必需品到戰場前線。因此,美國建立了完善的後勤支持系統,確保了士兵們在戰鬥中能夠享受到足夠的夥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這種支持力度是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

總之,美國在二戰期間的後勤供給之所以如此奢華,源於其先進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和高效的物資調配能力。這些優勢不僅在戰爭中為美軍提供了巨大的戰鬥優勢,也是其在全球戰場上取得勝利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戰爆發後,為了確保美國軍隊及其盟軍在全球戰場上能夠獲得充足的物資供給,美國成立了盟軍後勤管理局,這一機構不僅負責美軍自身的補給,還承擔了給予盟軍的供應責任。

為了實作將每一件物資送到前線士兵手中的目標,美國政府大規模發行了戰爭債券,籌集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這筆資金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修建新港口、擴充套件全球運輸網絡;二是刺激國內工廠的生產能力。

這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到1944年,美國在全球新建了300多個港口,開辟了數萬條運輸路線。這些舉措使得美軍無論是在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都能迅速與國內工廠建立起後勤補給路線,確保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

美國的後勤體系不斷完善,總統羅斯福要求國會授權設立了多個專門的後勤管理部門,如戰時勞工局、戰時航運局、戰時人力委員會等,這些機構共有超過5萬名員工,致力於最佳化後勤補給路線,保持補給通暢。

這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國成為首個建立起全球物資保障體系的國家,為戰後美國的全球霸權奠定了基礎。在戰場上,美國士兵不僅可以獲得基本食品,甚至能輕松獲得像香煙、果汁等戰場奢侈品。

在太平洋戰場上,許多美軍士兵曾抱怨「一個月沒喝到可樂了」,這反映了他們在戰鬥中的相對「養尊處優」。對於美國士兵來說,這些在其他國家稀缺的物品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顯示了美國後勤體系在提供奢華與充實方面的巨大差距。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