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雖然青春已經一去不返了,但還是有著意氣風發的勁頭。
南海艦隊遠洋綜合補給艦青海湖號25歲生日的時候,南海艦隊官網發了關於青海湖號的文章。
而青海湖號這艘船呢,是咱們國家在九十年代花了好多錢,從烏克蘭引進的半成品艦船。
最大航速才16節,這可比我軍現役護衛艦艇20多節的航速低不少呢,跟航母編隊25 - 30節的航速更是沒法比,那咱們國家是不是買虧了呀?
【中國海軍建設的緩慢起步】
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咱國家海軍的實力差得遠呢,裝備大多是舊艦艇,跟已開發國家根本就沒法比。
這主要是由於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國力不強,經濟還沒發展起來,造船和軍工技術都很落後,自己設計和建造大型現代化軍艦根本做不到。
我軍那時候的主力艦艇,還是沿用國民黨時期留下來的老舊艦艇,再加上二戰時從蘇聯得到的一些退役艦只。
這些艦艇裝備差,作戰能力不強。
60年代剛開始的時候,咱們國家從蘇聯那邊進口了幾艘驅逐艦,情況算是有了點好轉,可總體的實力還是比較弱。
於是在60年代中期的時候,為了增強遠海防衛的能力,咱們國家就開始著手去發展導彈驅逐艦了。
不過,由於技術積累不夠、工業基礎差等很多因素的限制,進展特別慢。
中國花了十年的時間,在70年代成功研制出兩艘早期型驅逐艦。
這兩艘驅逐艦配備了反艦導彈、高炮之類的裝備,在那個時候也算是比較先進的作戰艦艇了,可是數量太少,沒辦法形成作戰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也認識到補給艦在海軍遠洋作戰裏的重要性,於是開始進行遠洋油水幹貨補給船的開發工作,這也就是後來的「太倉級」補給艦。
可是咱們國家的船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這種補給艦造起來特別慢,一直到80年代才造好了4艘。
而且它的噸位小,才2萬噸級呢,補給能力也有限,只能供應簡單的油料和物資,根本沒法滿足海軍的需求。
90年代初期,中國就提出要研發新的一代大型綜合補給艦。
但因為長期技術積累不夠,又受資金條件限制,這個計劃進展特別慢,到最後也沒實作。
能這麽講,在90年代之前,咱們國家的海軍建設始終是在起步階段呢,不管是作戰艦艇還是輔助艦艇,數量都特別少,這對我軍執行遠海任務的能力限制得可厲害了。
我軍特別急需一批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這樣才能實作跨越式發展,可當時中國的船舶工業水平糊科研實力,根本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所以,中國就把目光投向了剛剛獨立的烏克蘭。
【以巨資購入半成品艦船】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就獨立了,它得到了蘇聯的大部份頂尖軍事技術,可國力不強。
烏克蘭為了得到外匯,打算大規模售賣軍火。
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且快速發展的階段,國家的實力一天天變強,於是就打算從烏克蘭引進部份先進的軍事技術,來增強國防力量。
1992年,中國派了一個由好些高級將領組成的高規格軍事代表團,秘密去烏克蘭存取。
一開始的目標是買幾艘大的破冰船回國,好增強南極科考的力量。
但在考察烏克蘭軍工企業的時候,代表團意外地看到,烏克蘭有名的赫爾松造船廠碼頭上停著一艘很大的半成品艦船。
那艘艦本來是蘇聯在80年代末期訂造的一艘大型綜合補給艦,造它是為了配合蘇聯海軍的遠洋航母戰鬥編隊。
蘇聯解體後,軍費削減了,這個花費很多錢的補給艦專案只能停掉,那艦體還沒建完呢。
代表團實地考察後發現,這艘還沒完工的補給艦設計很先進,噸位也大,補給能力還強,特別符合當時中國海軍的需求。
於是代表團果斷提議購買這艘半成品艦,用來增強我軍遠洋補給能力。
1993年,經國家領導人批準,中烏兩國正式簽了合約,咱們國家花1.5億美元從烏克蘭買了這艘半成品軍艦。
烏克蘭軍售是個特別難得的機會,中國能借此引進先進技術,補上艦艇建造方面的不足,盡快提升海軍的戰鬥力。
當時中國海軍積累不夠,又急需強大起來,這對海軍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青海湖號」補給艦的到來】
1993年年底的時候,這艘本來是給蘇聯航母配套的還沒造好的補給艦,就從烏克蘭出發運走了。
從黑海進到地中海,然後繞著非洲南端走,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才運到中國大連。
1994年,大連造船廠負責對它進行改裝。
在改裝的時候,大連造船廠加固了艦體結構,完善了動力、電力等輔機系統,朝著現代化水平邁進。
1996年5月8日,大連造船廠花了不到3年就把改裝工作做完了,然後把它正式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用,還起了個名字叫「青海湖號」。
【「青海湖號」也存在明顯缺陷】
它最大的毛病就是航速太慢了。
它最大的航速才16節,這可比我軍現在服役的護衛艦艇20多節的航速低太多了,跟航母編隊25到30節的航速就更沒法比了,這會對編隊的行動能力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我軍雖然能單獨派它去執行任務,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編隊作戰,它低速這個問題越來越明顯了。
就好比一個超級肥胖的人,想要跟上那些身手特別敏捷的特種兵小隊,那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青海湖號」在我軍航母編隊裏已經成了「拖後腿」的存在,對艦隊整體作戰效能的拖累很嚴重。
好多軍迷甚至都擔憂,要是打仗的話,「青海湖號」說不定會由於速度慢,在敵軍眼裏特別明顯,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另外,「青海湖號」的防空能力也比較差。
大型綜合補給艦在編隊裏得占著核心的位置。
可它自身的防空火力不強,主要得靠護航艦艇來保護。要是碰到空中打擊,它的脆弱就會完全顯現出來。
「青海湖號」的雷達系統比較陳舊,對空監視預警的能力不強,這對提升編隊整體狀況的感知能力是不利的。
在如今這種高技術密集型的戰爭裏,這些問題會更加明顯。
所以,好多人都認為我軍當年購買的做法不太明智,沒好好考慮作戰需求會發生變化,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讓我軍由「近海防禦」向「遠洋防衛」跨出了關鍵一步】
雖然有問題存在,可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問題就否定「青海湖號」對咱們國家的重大意義。
畢竟在當時的中國,青海湖號到來的重要性可不比航母低。
「青海湖號」其實就是一艘拿15996型大型油輪改裝成的綜合補給艦,這可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第一艘真正的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呢。
它的標準排水量能達到2.5萬噸,最大載重量會超過3.7萬噸。
能一次攜帶2萬多噸航空燃料、好幾千噸柴油燃料油,還有將近2000噸彈藥呢,這可比我軍當時的「太倉級」補給艦帶的多多了。
它不但能給護衛艦艇補給燃料、民生物資、淡水之類的東西,還能直接給飛機加油,為遠洋作戰的航母戰鬥群給予及時且有力的綜合保障。
「青海湖號」加入後,我軍的遠洋補給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青海湖號」開始使用之後,很快就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變成了我軍達成重大跨越時所依靠的重要力量。
在入列還不到1年的時候,它就跨越了178個經度、66個緯度,頭一回和「哈爾濱號」「珠海號」一塊兒組成遠航編隊,橫跨太平洋去存取美國等國家。
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第一次組織遠洋存取航行,當時航程最遠、最長,存取國家和港口最多,這些都是它創造的記錄。
「青海湖號」給編隊提供了靠譜的油料補給保障,大型綜合補給艦該有的作用它都充分發揮出來了。
在這之後的十多年裏,它承擔了像遠海護航、遠洋演習等各種各樣的任務,航程達到了數萬海裏。它還多次不間斷地跨越台灣海峽,去存取南太平洋的各個島國。它可是我軍順利轉型成為遠洋海軍的關鍵力量。
在南海那塊兒,它有著很強的威懾力呢,這就使得一些國家不敢隨便亂動,很好地維護了南海的穩定。
在科技積累這塊,「青海湖號」使我軍首次擁有大型綜合補給艦,這對艦艇設計、航海效能還有補給系統都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中國改造並使用這艘艦,積累了遠洋艦艇建造、管理的寶貴經驗,給中國自主研發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打下了技術基礎。
「青海湖號」加入進來,這無疑讓我軍在補給艦建造方面一下子跨越了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對推動中國達成戰略轉變,打造真正的藍水海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語】
不管是引進青海湖號,還是引進其他武器裝備技術,中國絕不能老是處在引進和仿制的階段。
得盡快實作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才行,這樣才能保證發展的大方向一直掌握在自己手裏。
別說是遠洋補給艦了,就算是汽車、高鐵這些民用技術,咱們國家也得實作自主創新,一定要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就拿中國自主研發的高鐵技術來說吧,中國靠著這個技術成為了世界高鐵第一大國不說,還成功把「中國高鐵」出口到國外,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因此大大提升了。
而這些成就的達成,完全表明唯有自主創新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