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所言,歐洲情報機構察覺,俄羅斯的無人機公司正借助亞洲技術人員去研制一款可軍民兩用的大型無人機。
英國國防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法比安·欣茨亦認可,這些軍民兩用裝備雖可作武器,卻不在制裁之列,且亞洲僅提供關鍵備件,並非整體轉讓武器系統。
美國華盛頓的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山緲·本德特表示,那些亞洲公司不會遭西方制裁,畢竟相關產品兩用,既能噴農藥又能掛彈藥,只是沒提供彈藥。
在俄軍的戰場上,無人機存在三種類別,像 FPV 自殺性小無人機、微型投彈無人機以及巡飛彈,它們共同特點為航程與載重均小,致使實戰能力受限。
一枚價值 500 萬美元的彈道導彈可不能輕易發射,發射多了會虧損。要是在決策時,烏軍炮兵及雷達車已撤走,而伊斯坎德爾導彈卻射出了,那可就虧大了。
俄軍亟需這樣一種武裝無人機:能即時觀測且可即刻打擊,航程極大,數量眾多能經得住消耗損失,而非像美國全球鷹那樣昂貴且數量稀少、不禁損耗。
前聯合國武器核查員戴維·奧爾布韋特,其為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小組負責人,稱俄羅斯於友好國家和地區建廠,能避開制裁,還能獲取外國先進電子技術知識,美國制裁無用,畢竟該工廠僅俄羅斯國防部這一客戶。
此外,俄羅斯正借助於國外的工廠與技術人員,積極研發一款俄版的死神戰鬥無人機,其名為 REM 1 攻擊無人機,能掛載 400 公斤武器,可在戰場實施大範圍精確打擊。
據外媒訊息,俄羅斯有意於亞洲區域構建一個無人機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同時打造一個占地達 80 公頃的無人機生產基地。
當下,美國察覺到情況不妙了,有個每年能產數百架武裝無人機的工廠呢。即便兩場戰鬥用兩架武裝無人機才能擊中一輛援烏美制裝甲車,可美國得援助多少坦克裝甲車和雷達,才能經得起這般消耗與打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