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軍事網站:北約進行歐洲化是其實作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

2024-07-08軍情

2024年是北約組織 建立75周年,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該組織跨過一個世紀,但新的國際局勢和它本身的問題讓這一目標變得困難重重。大西洋理事會歐洲中心高級研究員雷切爾·裏佐(Rachel Rizzo)和歐洲戰爭研究所創始人、前北約政治顧問邁克爾·本哈姆(Michael Benhamou)近日在美國軍事網站「防務一號」(Defense One)發文分析認為,由於美國的戰略重點轉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該組織要達到其世紀目標,必須進行歐洲化,把歐洲大陸安全的大部份責任轉移到歐洲人自己身上,制定一個未來25年計劃,這是北約救贖的唯一途徑。現將該文編譯如下,供參考。文章觀點不代表歐亞新觀察工作室立場。

2024年6月11日,準備參加北約「老虎會」聯合空軍演習的戰鬥機

今年是北約組織成立75周年,舉行包括峰會和聯合演習等一系列活動,他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讓這個至關重要的集體防禦組織能夠抵禦美國地緣政治 優先事項變化的影響。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背負著歐洲自滿情緒的負擔,這一觀點繼續影響著許多美國人。圍繞向烏克蘭提供資金援助的激烈爭鬥只是針對歐洲根深蒂固的懷疑的最新跡象,這種懷疑已成為美國政治的一個特點,而且這也不太可能是一種短暫的趨勢。

如果北約要達到其世紀目標,跨大西洋夥伴就必須將歐洲大陸安全的責任大振幅轉移到歐洲人自己身上。

新世紀,新北約

歐洲的安全不再像冷戰期間那樣在華盛頓政策制定者的思維中占據首要位置,美國總統拜登曾向歐洲承諾說「跨大西洋聯盟又回來了」,但這一承諾在美國戰略利益被拉向其他方向之際已經變得現實化了。對於許多美國政策制定者來說,中國是未來一代人要面對的首要的國家安全挑戰。他們認為,美國應該專註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不是在多個戰區分散自己的力量。美國兩黨一致認為有必要抵禦中國的競爭,五角大廈的長期重點仍將放在建立應對在印太地區作戰的工業能力上。美國國防部在【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2023 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中稱:「中國正尋求在所有戰爭領域實作現代化,以實作重塑全球力量平衡的目標。」報告進一步補充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年前的核現代化努力相比,當前的努力在規模和復雜性上都讓之前的努力相形見絀。」

因此,五角大廈正在作出相應的回應,要求在2025財年為國防部的太平洋威懾計劃撥款99億美元。審計長在預算檔中說:「美國國防部的主要投資和努力集中在加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以及建立一個具有彈性的安全架構上,作為現代化聯合部隊的一部份。」

但是在歐洲,又是另一番情況。北約的建立是因為有敵手蘇聯,而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正在烏克蘭發動一場征服戰,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增加多少。盡管自俄羅斯2022年在烏克蘭進行全面軍事行動以來,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Christopher Cavoli)修改了聯盟的防禦計劃,但美國只為在俄羅斯行動前的駐歐軍隊數量增加了約2萬人,使現在的總兵力達到約10萬人。此外,五角大廈2025財年的預算僅包括39億美元用於「歐洲威懾和對抗俄羅斯的侵略,包括歐洲威懾計倡議(EDI)、北約支持和北約安全投資計劃」。

硬數碼不言自明。歐洲仍將是美國的重要利益所在,不僅因為其經濟規模,還因為在民主價值觀方面與美國誌同道合,以及在捍衛和維護跨大西洋夥伴利益方面的作用。因此,北約將繼續存在。但現在是時候停止假裝舊有關系可以完全恢復,並需要認識到地緣政治事件已經重塑了國家優先事項。歐洲必須為美國參與的一系列未來行動做好準備,最值得註意的是,美國優先考慮其在亞洲的未來。因此,北約必須適應,而北約峰會是一個獨特的機會,表明北約的歐洲盟友願意並準備好承擔歐洲集體防禦的責任,而不是繼續圍繞美國的防務能力建設自己的力量。

25年計劃

那麽,一個讓北約歐洲化的25年計劃會是什麽樣子呢?

首先,歐洲聯盟應在采購和動員歐洲防務資源以支持北約活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歐盟擁有北約缺乏的資金能力,比如舉債為防務專案提供資金。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SIS)的專家馬克斯·褒曼(Max Bergmann)所寫的那樣:「歐盟…應該充當北約的投資和采購部門,利用其代表歐洲調動資源的能力。在北約制定標準和采購目標時,歐盟能夠提供資源。」

自2022年2月以來,歐盟在這些努力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例如,2023年歐洲國防工業戰略旨在提高防務準備,加強歐盟的國防技術和工業基礎,其目標是到2030年,成員國至少協作采購40%的國防裝備,50%從歐盟內部采購,到2035年上升到60%。如今,歐洲78%的國防采購來自歐洲以外。歐盟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與北約緊密合作,特別是透過北約的防務規劃過程。這也意味著,無論多麽困難,歐盟和北約將不得不想方設法克服那些阻礙更深入合作的問題,例如塞浦路斯和土耳其之間的爭端。

這也意味著歐盟將不得不接受直接支持北約的活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建議任命一名歐洲防務專員,此人雖然不直接參與北約決策過程,但應該獲得參加北約高級防務規劃會議的永久邀請。

然而,這也意味著,未來20年,歐洲國家必須增加國防開支。國防支出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是下限而非上限,這一新的目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這並不足以將歐洲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戰鬥力量,某些能力可能永遠無法企及,比如說,歐洲小國將資金集中用於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可能並不合理。

相反,歐洲必須專註於基礎建設,其成員必須自問:我們缺少什麽能力?我們需要什麽能力來吸收安全沖擊——也許俄羅斯進入波羅的海地區,或者出現一個伊斯蘭國 的新版本——以便美國在必要時擁有政治和戰術空間來支持我們的努力?我們現在必須做些什麽才能實作我們期望的25年目標?到目前為止,歐洲的防務動態一直受到華盛頓的批評,從擔心「保護主義」措施到「破壞北約」。這些批評本應在多年前停止。

其次,一旦歐洲加強了防禦能力,並在成員國之間建立了更大的願景和信任,歷史上由美國將軍擔任的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的職位最終也必須由歐洲軍事領導人擔任,地區司令部也可以由歐洲人領導 ,例如,總部設在意大利拿坡里的北約地中海司令部可以由希臘、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海軍將領輪流指揮,取代美國的四星上將 。那麽核武器呢?在對歐洲的核保護傘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之前,歐洲的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可能需要有一位美國的將軍來擔任負責核事務的副司令,比如由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司令來擔任這一職務。

最後,歐洲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在歐洲大陸的軍事態勢在未來幾十年內可能會減弱,這意味著他們要制定計劃,在幾年內不斷增加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加強他們在北約脆弱的東部戰線上的前沿存在,比如德軍教級部隊部署到立陶宛、法國軍隊增加在羅馬尼亞的存在等,這樣會使歐洲的承諾具有長期的可信度,而且比必須迅速應對美國軍事態勢的不可預見的變化要好得多。

顯然,在烏克蘭面對俄羅斯之時,現在還不是開始實施削減美國在歐洲駐軍計劃的時候。但歸根結底,這是美國可能的發展方向,歐洲要麽是有計劃地做出改變,要麽是出人意料地不得不做出改變,但歐洲最好現在就開始做打算。需要明確的是,這一經過改革的北約聯盟仍將得到美國後勤和情報力量的支持,並且在這一新願景中,如果另一個盟友因履行北約第五條款而受到攻擊,美國仍將透過其承諾進行幹預。

這一切對歐洲人有什麽好處呢?現在就做好準備,可以避免倉促調整的可能性,而倉促調整會暴露出危險的戰場差距。同時,確保歐洲仍然是美國的可靠長期盟友,並確保歐洲大陸開始優先考慮自己的工廠生產武器,這些工廠遵守歐洲的防務模式和原則。同時,這些計劃有助於根據實際情況在歐洲國家之間分配任務,還可以提高歐洲威懾態勢的可信度,無論是針對俄羅斯還是來自其他戰區的威脅。

幾十年來,將北約歐洲化的計劃一直受到嘲笑,一些人仍然認為,如果沒有美國,北約將會萎縮和消亡。今天看來,這也許是正確的,但從長遠來看,北約的歐洲化將產生更強大的威懾態勢,尤其是如果得到美國兩黨支持的話。召集美國和歐洲領導人起草一份改革主義的「25年計劃」,為公民和產業提供清晰的資訊,是拯救並最終加強北約的唯一途徑。跨大西洋的團結可以得到維護和重新構想,以面對未來的共同挑戰,但這需要一場政策革命來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