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俄兩國在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域舉行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引發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密切關註。此次演習透露出諸多非比尋常的訊號,彰顯了中俄雙方的高度互信和深層次合作。
首先,中國首次作為東道主在俄羅斯近海的北方海域組織聯合軍演,這本身就具有標誌性意義。其次,中俄兩國在同一海域、使用相似的兵力規模,分別主導了不同類別的軍事演習科目,展現出高度的協調性和互操作性。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俄羅斯海軍此次派出了多艘核潛艇參與聯合演習,這一舉動引發了美國的強烈擔憂,他們擔心這預示著中俄軍事合作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高度。此次中俄「北部·聯合-2024/海洋-24」聯合軍演,不僅在指揮協調機制上取得了新突破,在兵力部署方面也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特點。
雙方都投入了各自的核心裝備:中國派出了代表著最新科技水平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而俄羅斯則派出了太平洋艦隊的多款核動力潛艇,包括以反艦作戰為主要任務的949A型「安泰」級潛艇、新一代的885M型「亞森-M」級攻擊型核潛艇,甚至連象征著俄羅斯國家戰略威懾力量的955A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也罕見地出現在了演習陣列之中。
核潛艇,尤其是戰略核潛艇,一直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高級別的軍事機密,任何與之相關的資訊都受到極其嚴密的保護。因此,俄羅斯此次罕見地將其核潛艇力量融入聯合演習,引發了外界尤其是美國對於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種種猜測。
一些西方媒體,例如英國的【金融時報】,援引所謂美國海軍情報官員的訊息稱,俄羅斯正在向中國提供先進的核潛艇技術,幫助中國研制新一代核潛艇,以彌補中國海軍在水下戰略打擊力量上的「最後一塊短板」。
他們臆測,在遭受歐美嚴厲制裁後,俄羅斯在民用工業、高端器材制造以及電子元器件等領域越來越依賴中國的支持。為了鞏固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系,俄羅斯很有可能決定向中國開放此前一直嚴格保密的核潛艇技術,而這正是中國長期以來渴望獲得的關鍵技術。
在美國人的邏輯裏,俄羅斯擁有世界一流的核潛艇設計和建造技術,而這恰恰是中國軍事工業的薄弱環節。如果中俄在核潛艇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那麽未來美國海軍將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顯而易見,隨著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不斷深化,美國對自身全球霸權地位的焦慮與日俱增。他們已經意識到,無論是常規軍事力量還是核力量,美國都無法同時對抗中俄兩個實力強大的對手。因此,美國只能透過炒作「中國威脅論」和「中俄軍事合作威脅論」,來掩蓋其戰略焦慮和無力感。美國人對於中俄在核潛艇專案上合作的擔憂,未免顯得過於敏感和草率。
誠然,俄羅斯海軍多款主力核潛艇現身中俄聯合演習,確實反映出兩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預示著未來兩國在軍事力量運用上的協同性將進一步增強。但這並不意味著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會拓展到核潛艇,尤其是戰略核潛艇的技術層面。
需要強調的是,俄羅斯向中國提供技術支持,與協助中國進行核潛艇設計,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可否認,俄羅斯現役核潛艇在技術效能上確實具有一定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技術體系完全適用於中國海軍。中俄兩國在地緣戰略環境、海軍作戰任務以及裝備發展理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俄羅斯的核潛艇技術對於中國而言,並不具備直接照搬的價值。
以戰略核潛艇為例,中國海軍目前唯一服役的094型戰略核潛艇,其技術水平大致相當於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服役的667BDRM型「德爾塔IV」級戰略核潛艇,兩者各有千秋。相比之下,俄羅斯目前正在批次建造的955A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技術水平要領先一代到一代半,尤其是在反應堆自然迴圈能力、耐壓殼體直徑和靜音設計等關鍵技術領域,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那直徑超過13.1米的超大耐壓艇體,即使是美國海軍目前也難以企及。現役裝備的先行程度並不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技術上的先進性也未必等同於作戰適用性。
中俄兩國之間並非像英美那樣存在著特殊的軍事同盟關系,美國人又一次陷入了「以己度人」的思維誤區。他們錯誤地將自身與英國之間的密切關系套用在中俄之間,試圖用簡單的技術轉移來解讀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地緣戰略博弈。
事實上,俄羅斯所面臨的核地緣環境與中國截然不同。俄羅斯與美國之間僅隔著加拿大和白令海峽,無論是從西部北方艦隊的巴倫支海堡壘區,還是東部太平洋艦隊的鄂霍茨克海堡壘區,俄羅斯戰略核潛艇向美國本土發射潛射彈道導彈,只需7000公裏左右的射程即可覆蓋目標。
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近海的黃海、東海海域水深較淺,水文環境復雜,並不適合戰略核潛艇的隱蔽部署和作戰行動。如果從南海海域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為了確保覆蓋美國全境,射程必須增加近一倍。因此,即使彈頭重量和威力相同,中俄兩國潛射彈道導彈的體積和重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俄羅斯現役潛射導彈的技術參數和設計思路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
舉例來說,955A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之所以能夠實作極高的靜音效能,部份原因在於其采用了超大直徑的耐壓艇體,將原本突出的導彈發射筒整流罩(俗稱「龜背」)平滑地融入艇體,並透過最佳化水動力外形和內部機械結構來降低噪音。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之所以能夠將「龜背」修型至從正面幾乎看不到的程度,主要得益於其裝備的「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體積小、彈體短。然而,對於中國海軍而言,絕不可能接受射程如此有限的潛射彈道導彈,因為它無法滿足中國對戰略核潛艇的作戰需求。
如果中國下一代戰略核潛艇既要攜帶多彈頭的重型潛射彈道導彈,又要消除「龜背」帶來的不利影響,那麽恐怕只有像蘇聯「台風」級戰略核潛艇那樣采用非常規設計的超大型艇體才能實作。
美國執意炒作毫無根據的「中俄核潛艇合作論」,實際上反映出其對自身霸權地位衰落的深深焦慮。除了核反應堆技術之外,俄羅斯在核潛艇設計領域最具優勢的方面還包括艇體外形設計和內部艙室布局最佳化,這些都是俄羅斯長期積累的經驗結晶。
在許多新興技術領域,俄羅斯的研發進度實際上已經落後於中國。例如,美國和法國都已經開始在新一代核潛艇上套用全電推進技術,取消了傳統的推進軸系,以進一步降低核潛艇的噪音水平。中國在全電推進技術領域也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部份技術指標甚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
例如,在潛艇艇體外形的最佳化設計方面,俄羅斯主要依靠大量的模型試驗和經驗數據積累。而中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流體力學計算模型和仿真系統,能夠更加高效、精準地進行潛艇外形設計最佳化,從而實作更佳的噪音控制效果。
總而言之,美國當前深陷戰略困境之中。一方面,他們擔憂中國實力的快速提升,認為中俄聯手將對美國構成無法承受的挑戰;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承認自身霸權地位的衰落,千方百計地為中國的技術進步尋找外部依據,試圖編造出一個美國依然能夠掌控局勢的幻覺。
美國最近炒作「中俄核潛艇合作」,不過是其掩蓋戰略焦慮的又一次拙劣表演。他們真正應該擔憂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技術合作,而是中俄兩國日益增強的戰略互信和不斷深化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這才是對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構成的真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