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筋鬥雲」高速沖壓發動機在制造選材上特地向大眾供應鏈進行了適配,如發動機外殼所用鋼材,是可以在消費市場隨時能夠買到的品類,使之更具商業性。倘若全部使用軍工級材料,一味追求高效能,最終結果當然遠不止4倍音速,但卻很難套用於民用商業航空領域。
(文/觀察者網 張誌峰 編輯/周遠方)
12月17日早間,知名商業航天企業淩空天行釋出4倍音速的「筋鬥雲」(代號「JINDOU400」)高速沖壓發動機試飛訊息,引發行業關註。
該型發動機推力超過400公斤,在20公裏以上高空實作了4倍音速飛行(約5000公裏/時)。發動機采用了爆震燃燒技術,引入模組化設計,結構緊湊、功能獨立、維護便捷,在臨近空間高速飛行領域擁有巨大的商業套用潛力。
要知道,目前最常用的商用噴射式客機的巡航速度通常在800-900公裏/時,4倍音速是噴射式客機速度的5-6倍,而一些常見戰鬥機的最大瞬時速度也才達到2-3倍音速。
企業稱,此次試飛獲得了發動機效能的實飛數據,對供油系統、電氣系統、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了整合考核,充分驗證了發動機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標誌著該系列發動機從原理樣機進入產品化階段,為「雲行」系列超音速飛機的研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06:12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高天偉表示,單從民用飛行器領域來講,淩空天行為下一代客機所儲備的動力技術,從各種意義上都處於世界第一梯隊
。
以此次試飛的4倍音速高速沖壓發動機為例,目前盡管其他國家能夠與之對標的企業號稱正在研制5倍音速甚至更高速飛行器,但幾乎都處於實驗階段,尤其是最為核心的動力系統研發進度要慢得多。
比如美國頭部民營航空航天和國防技術公司赫爾墨斯(Hermeus),今年11月釋出訊息稱,將SpaceX公司的「星鏈」通訊系統模組整合到其研制的「誇特馬」(Quarterhorse)Mk1高超聲速飛行器(達到或者超過五倍聲速)上並開展了測試。
高天偉認為,高超聲速技術與衛星通訊之間的協同固然意義重大,但相較於此,動力系統解決方案的權重顯然更高。
一切科技都要以套用為落腳點,或者說,能不能從商業上形成一個閉環?單純在某些技術參數上進行比拼,實際意義並沒有想象那麽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說的是4倍音速飛行,並不是單純追求部份技術指標所能達到的最大值,而是淩空航天充分考慮了未來商業化過程中,兼具高效能和低成本等綜合因素之後,性價比較高的一個結果
。
高天偉舉例稱,「筋鬥雲」高速沖壓發動機在制造選材上特地向大眾供應鏈進行了適配,如發動機外殼所用鋼材,是可以在消費市場隨時能夠買到的品類,使之更具商業性。倘若全部使用軍工級材料,一味追求高效能,最終結果當然遠不止4倍音速,但卻很難套用於民用商業航空領域
。
400公斤的推力,則由於此次試飛物件只是一個發動機。對於完整的超音速客機原型機,這點推力想要將速度提升至4倍音速當然是遠遠不夠的。但只要有了對應的實驗數據,根據最終機身大小、重量等因素來調節動力大小,並不是一件難事。
公開資料顯示,淩空天行成立於2018年,是國內唯一從事高超音速飛行技術與套用服務的商業航天企業,也是中國亞軌域火箭發射次數最多的民營航天公司,截至2024年12月17日已經完成86次。
經營範圍包括運載火箭、探空火箭、可重復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系統、航天器、固體發動機、液體發動機、姿控發動機、航天器配套零部件、航天配套器材等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
其主要客戶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
淩空天行具有全系統覆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總體設計能力,涵蓋氣動布局設計、彈道、控制、分離、載荷環境、動力、結構、電氣、防隔熱及發射支持等各個專業。
根據此前披露資訊,淩空天行今年10月27日成功完成了「雲行」系列超音速飛機驗證機的試飛,考核了超音速飛機的氣動、防熱、控制等技術。
預計在2027年實作超音速客機無人原型機的首飛,並力爭在2030年之後將超音速載人客機正式投入使用。
不過,高天偉對此持保守態度,他認為這個時間相對較為緊張,「驗證機相信以淩空天行的技術實力沒有問題,但載人機的適航審定通常不是短期內能夠搞定的。」
同時他也指出,以淩空天行目前的體量其實並不看重這一單個專案的落地結果,重要的是以這個專案為載體,研發過程中可以孵化出很多各領域通用性技術,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