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6倍音速原型機試飛3年後,美國才搞定初級高超,差距很明顯

2024-12-18軍情

正文

在美國空軍取消AGM-183A以及美國海軍的常規快速打擊武器(CPS)進展不如預期之際,美國陸軍與海軍聯合研發的「暗鷹」(LRHW)幾乎成了美軍高超音速武器專案中的孤苗,值得慶幸的是,這株孤苗表現還不錯。12月12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暗鷹」已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完成了「端到端」的飛行測試。如果20馬赫的最高速度和4450公裏以上的最大射程是真實可靠的話,那麽美軍終於具備了一款初步可用的高超音速武器。

與美軍在關島成功進行的首次中導攔截測試幾乎同一時間,中國的成就也值得美國人感到高興。然而,對比之下,差距便顯而易見,一旦意識到這種差異,愉悅感可能會瞬間消失。根據12月11日【南華早報】的報道,中國已經於三年前成功試飛了一款速度達到6馬赫的大型高超音速飛機原型機,該飛機能夠在兩個小時內從北京飛抵紐約。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早起趕晚集」的道理。二戰剛結束不久,美國便開始研發超過3馬赫的飛行器。1947年,耶格爾上尉駕駛貝爾X-1火箭動力飛機在12800米的高度上達到了1.06馬赫,實作了人類首次突破音障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冷戰期間,激烈的軍備競賽催生出多種超音速飛行器,但基本都集中在有人駕駛飛機領域,例如美國的SR-71「黑鳥」和蘇聯的米格-25「狐蝠」。同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及其他研究機構也提出了高超音速武器理論,並在材料、飛控和導航等方面進行了技術儲備。

1998年,美國首次提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現代概念。到2004年,美國國會批準了通用啟動飛行器載具(CAV)的研發,之後將其更名為高超音速技術飛行器(HTV)。

在21世紀的前十年,美國的軍事力量幾乎是無可匹敵的。那時,美軍主要專註於反恐和遊擊戰鬥,其裝備與作戰理論以此為核心。在當時,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這一概念並不算新穎,而作為一種需要長時間投入大量財力和資源的武器專案,自然難以受到重視。因此,發展速度可以說是停滯不前。

在確認中俄在中程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已實作關鍵突破,尤其是俄羅斯已經在戰場上驗證了這種武器的威力後,美國才開始緊急彌補這一差距。然而,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以美國空軍的AGM-183A為例,其7次實驗中有5次失敗,這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因此,在「暗鷹」測試成功之後,美國陸軍部長沃穆思和海軍部長德爾托羅都給予高度評價,並表示將繼續推動常規快速打擊能力與陸海軍平台融合,以「確保保持全球領先的作戰力量」。

十年或二十年前,這句話可能毫無爭議,而現今卻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南華早報】報道的這款大型高超音速飛機,應該是由四川淩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雲行」超音速飛行技術驗證機。

根據該公司釋出的資訊,最高速度可以超過6馬赫,巡航速度為4馬赫,飛行高度超過26千米。與協和式飛機不同的是,「雲行」采用了翼身融合的乘波體設計,而非傳統的後掠三角翼。這種設計旨在提升升阻比,使其在高空稀薄空氣中仍能維持良好的飛行效能,從而增強高超音速飛行的經濟性和舒適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雲行」顯然將民用市場視為主要目標,旨在提供安全、高效的高超音速商務和旅行服務。例如,以4馬赫的速度計算,從上海到喀什僅需一個半小時,而哈爾濱到三亞則縮短至一小時,這樣基本可以實作當天往返。有趣的是,盡管也承認淩空天行等中國民企開發高超音速飛機是為了實作商業化,【南華早報】卻還是拿美國正在推進的SR-72「暗星」進行比較,可能是在暗示這一類高超音速載人飛行器除了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外,其軍事套用前景同樣應引起重視。

從理論上講,這種觀點是合理的,但總體來看還顯得有些膚淺。因為根據解放軍當前的計劃,執行高超音速打擊任務的主要應該是各種無人武器,例如東風-17和尚未得到證實的東風-27,以及無偵-8這樣的高超音速戰略偵察無人機。

原因很簡單,載人高超音速飛行器在實際運用中面臨不少限制,「黑鳥」就對此進行了證明。美國空軍曾嘗試將其改造為高空高速截擊機,但如何協調維生系統與飛機本身的關系成為了一項龐大的挑戰,最終他們也只得放棄。

無人武器的使用不需要考慮太多因素,而高超音速導彈一旦發射,幾乎無法被攔截。即使發生攔截,也無需擔心飛行員的安全,因為沒有飛行員存在。關於如何確保任務能夠長時間執行,今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廣東空氣動力研究所研發的GDF600無動力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從現場資料來看,GDF600透過火箭助推進行起飛,同時能攜帶包括超/亞音速和巡飛彈在內的多種彈頭,其最高速度可達到7馬赫,最大射程為6000公裏,並具備末端變軌能力。

無論是東風-17、雲行還是GDF600,這些高超音速武器使得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技術優勢變得愈加脆弱。這一情況並不意外,因為美國最先進的激波風洞僅能模擬10馬赫,而中國JF-22風洞能夠達到約33馬赫的最高風速。在缺乏這樣的基礎科研器材下,美國自然難以研發出足夠先進的高超音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