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悄然迎來38輛美制M1A2坦克,這批先進戰車入台的訊息迅速引發關註。然而,38輛坦克的規模是否能改變台海軍事格局?答案恐怕並非如此樂觀。有媒體指出,烏克蘭戰場上31輛同系列坦克的損失已超過20輛,這無疑給M1A2坦克的實際作戰能力蒙上陰影,其作用或許遠不如預期。台灣當局引進這批坦克的實際意義,值得進一步深思。
台灣高價購入大量坦克,卻面臨嚴峻挑戰。島內橋梁等基礎設施能否承受坦克重量是個大問題。更重要的是,時代不同了,俄烏沖突改變了戰爭模式,昂貴的坦克在低成本無人機面前,優勢蕩然無存,如同昔日「豬都能飛」的盛況已成過往。如今,廉價的無人機、巡飛彈等「空中殺手」,能輕易摧毀坦克等地面目標,幾百元的無人機便可輕松對抗百萬級別的坦克。形勢已變,坦克的效用值得深思。
俄烏戰場上,無人機集群攻擊坦克的畫面令人震撼!對T-72、T-80甚至其他坦克的打擊效果,遠超預期。即使是加裝了格柵裝甲和「烏龜殼」的坦克,也難逃多架無人機協同攻擊的厄運。這充分說明,妄圖依靠美制M1坦克對抗解放軍,並以此為「依美謀獨」的支撐,這種想法已經徹底落伍了。台灣當局應認清現實,切勿再抱有這種危險的幻想。
戰場上坦克被摧毀的畫面已成家常便飯,影片證據清晰地展現了「陸戰之王」地位的動搖。無人機技術日新月異,珠海航展上琳瑯滿目的各式無人機,對坦克構成了巨大威脅。它們體積大小、速度快慢各異,但都具備強大的毀傷能力。俄羅斯更充分利用無人機、重型坦克和反坦克導彈的組合優勢,已重創M1系列坦克,而「豹-2」坦克的損失更是慘重,這預示著未來戰爭形態的徹底改變,主戰坦克的王者地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台灣購買先進武器,看似威風,實則杯水車薪。周邊沖突的戰例已充分證明,現代戰爭中武器裝備的作用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單靠少量坦克就想抵禦登陸作戰,簡直是癡人說夢。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提升防禦能力,不如說是花錢買個心理安慰,軍事素質堪憂,實在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