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解放軍的組成部份之一,駐港部隊和駐澳部隊一直都擁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
駐港部隊組建於1996年,於九七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日正式進駐香港特區,它是我軍中規模最小、最特殊的三軍合成化部隊。
雖然人員總規模才6000左右,但卻擁有正軍級的部隊編制,其司令員和政委也都是副大軍區級高配領導。
同樣,駐澳部隊也十分特殊,其於1999年組建,同年12月20號澳門回歸,駐澳部隊也在此時正式進駐澳門。
相比前者,因為澳門地區地域及人口規模要小很多,駐澳部隊的人員配置僅在一千人上下,隊內只有陸軍力量,但編制了少量的海空軍官,武器裝備也主要以輕武為主。
可即便如此,駐澳部隊也擁有異常特別的地位,規格為副軍級,只比6000多人規模的駐港部隊低了半級而已。
兩支部隊之所以擁有如此特殊、高於自己本身規模的編制級別,主要原因離不開二者駐地,也就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本身的特殊性。
也正因這種特殊性使然,駐港駐澳部隊的輪換頻率才會極高,兩支部隊的基層士兵皆是每年都需輪換一次,即便是高等級的軍官正常服役年限也只有3到6年,最多6年期滿就得輪換出港。
因為港澳特區的性質特殊,駐港駐澳部隊享有的級別待遇也都非常高,那這與二者的輪換頻率極高,一年就得輪換一次有什麽關系呢?
這就得說到港澳地區特別在哪裏了!
咱們都知道,香港澳門之所以叫特區,根本原因是它們與內地不同,實行著一國兩制的行政方針,咱們國家的主體制度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港澳地區卻依然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發展。
兩種不同的制度,必然會導致香港澳門公民與咱們內地人民在價值觀、行為、思想等方面都存在極大差異,社會環境也因此大有不同。
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難免會受當地的社會環境影響,在思想觀念上發生轉變,即便是軍人也同樣如此,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生,駐港駐澳部隊均設立了很多規章和制度。
比如士兵除穿軍裝公出外,不能隨意外出,再比如不可單獨外出,只能集體出行,不能在服役期間出入駐地的娛樂場所,這些制度的制定多多少少都有杜絕軍官思想觀念被影響、轉變等方面的原因。
駐港駐澳部隊士兵一年輪換一次的規則自然也有這方面考量,義務兵於港澳特區服役一年,隨後會回到內地,要麽退伍轉業,要麽於我軍其他部隊繼續服役,並不是說從駐港或駐澳部隊輪換回大陸後就一定會直接退伍。
出於港澳特區社會制度的特殊性,為了避免駐港、駐澳士兵在思想和觀念層面被特區社會影響,駐港駐澳部隊一般都是一年輪換一次義務兵,那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當然有,第二個因素,也是出於對士兵本身的體貼和關懷。
駐港駐澳部隊因其駐地的特殊性,他們肩上的責任是非常沈重的,不僅在平時要擔負防衛勤務、管理當地軍事設施,還得承辦相關的涉外事宜,當然最重要的職責是抵抗侵略,保證國家領土和特區社會的絕對安全。
在如此重任面前,駐港駐澳部隊由於地域限制,人員及裝備規模又非常有限,這就使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肩上的擔子都極其沈重。
一個士兵如果在這樣高度緊張、辛苦的環境裏待太久,自然會感覺身心疲憊,對士兵個人或整個部隊體系都會造成影響,這也是部隊每年都輪換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因素,則是給部隊創造更多新鮮血液,帶來活力的同時,也給與更多後備力量發展的機會。
什麽意思呢?
一個部隊如果人員配置一直不變更,在士兵個人身心俱疲的同時,也會影響整個隊伍的思想及行動力,每年一輪換能使駐港駐澳部隊時刻保持活力,同時不斷引入新興力量,增強部隊凝聚力。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駐港駐澳部隊雖然正式成員都進駐在港澳地區,但其背後卻都有龐大的後備力量,那就是位於廣東深圳的駐港部隊深圳基地,以及位於珠海的駐澳部隊珠海基地。
這兩個基地專門負責培養和輸送兩支部隊的後備軍,每年的輪換也是從這兩個基地裏挑選人員。
我們都知道,駐港駐澳部隊的選拔標準極其嚴格,無論是身材樣貌、作戰能力,還是政治素養,都得拔尖中的拔尖才有資格入選駐港駐澳後備軍,每年那麽多人才進入後備基地。
如果駐港駐澳部隊輪換頻率不高的話,很有可能耽誤這些後備力量最佳的服役年限,導致許多人還沒真正進駐港澳就退伍了,造成大批人才浪費及流失,為了給與這些優秀後備軍都能有機會去駐港駐澳部隊提升自己的機會,部隊每年都輪換也就很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