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央視【新聞聯播】重點報道了火箭軍某旅,並首次公開展示其新型中遠端彈道導彈——東風-26。 報道凸顯了中國在中遠端彈道導彈領域已擁有全球領先的強大實力。
東風-26導彈是火箭軍裝備的第四代中遠端彈道導彈,取代了東風-4和東風-21導彈,具備核常兼備能力,可快速實施核反擊。該導彈可在廣闊區域內機動發射,無需固定發射陣地,既能精確打擊陸上固定目標和重要目標,也能對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中遠端精確打擊,成為我軍戰略威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被譽為「突破第二島鏈的殺手鐧」。
2015年榮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官方資料顯示:這款新型通用中遠端地地導彈武器系統,具備核常兼備能力,可精確打擊目標,是新一代中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提升中國戰略武器實戰能力意義重大。
東風-26中遠端彈道導彈具備六大領先優勢:
中國率先攻克了將帶空氣舵的飛行器用於遠射程彈道導彈的技術難題,實作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該系統率先實作了中遠端戰略武器的核常兼備,具備米級精度的精確打擊能力,並可有效打擊海上目標。
中國率先實作了陸基機動彈道導彈的水平精確瞄準及無依托快速發射能力。
第四,率先實作了戰略導彈的公路機動發射,創造了「車載彈」遠端機動直接發射的先例。
第五,率先突破彈頭強再入機動飛行技術,采用三段式特殊水漂彈道。
國內率先在有限靶場內,完成了中遠端彈道導彈的真實環境飛行試驗考核。
東風-26導彈在中遠端彈道導彈領域實作了突破,它率先大規模套用了此前僅俄羅斯白楊M導彈才具備的先進技術,包括一車一彈全方位無依托任意點熱發射、底部發射筒延伸技術以及快速瞄準發射能力,由此躋身世界最先進中遠端彈道導彈行列。
東風-26彈道導彈的突出特點是具備精確打擊陸上重要目標和遠洋目標的能力。 這源於它能夠配備大型鉆地彈頭、集束式子母彈頭以及末端制導的反艦彈頭等多種彈頭,從而實作對多種目標的精確打擊。
東風-26彈道導彈運用高度整合的12X12越野發射車,五名發射手即可完成從瞄準到導彈發射的全流程。整合化發射車技術使發射任務只需兩到三輛高機動車輛就能完成,便於隱蔽待機,並能在狹窄地帶快速發射。
東風-26導彈發射筒創新性地采用延伸筒設計,筒底部的橡膠結構受燃氣壓力作用自動擴張,抵消發射時地面下沈的影響,確保發射姿態穩定,從而實作快速、簡便的野外發射。
通常,每部東風-26中遠端彈道導彈的運輸起豎發射車(TEL)都配屬兩輛備用導彈運輸裝填車,從而支持該系統進行三次導彈發射。
兩年以前,央視公開報道顯示,一個東風-26導彈旅至少配備了4輛指揮車和18輛發射車。由此推算,火箭軍每個東風-26導彈旅的發射車數量應在18到24輛之間,通常編成6個發射營,每個營裝備3到4輛發射車及其他保障車輛。
2015年,東風-26導彈剛亮相時,美國輕視其數量,認為它主要承擔反艦彈道導彈和中遠端核打擊任務,常規型號部署有限。然而,到2020年,美國不得不承認:中國已廣泛部署東風-26彈道導彈。
二〇二二年,美國【1945】網站刊登了防務專家布倫特·伊斯特伍德的文章,指出美俄的中程導彈力量相對薄弱,而中國火箭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中程和中遠端彈道導彈力量。文章特別強調,中國東風-26中遠端彈道導彈的強大威懾力,認為該導彈將改變未來戰爭的模式。
布倫特·伊斯特伍德分析認為,中國火箭軍在2022年已部署六個東風-26導彈旅,另有三個旅正在組建。這意味著火箭軍可能已擁有九個東風-26導彈旅,擁有超過220輛TEL發射車。假設每輛TEL發射車配屬兩輛彈藥裝填車,每車攜帶三枚導彈,則這九個導彈旅大約裝備了660枚東風-26彈道導彈。
美國軍事專家評估,東風-26導彈具備摧毀關島美軍基地五次的能力。 東風-26中遠端彈道導彈數量的顯著增長,迫使美國不得不正視其4500公裏射程帶來的顯著軍事威懾。
全球範圍內,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國家屈指可數,俄美兩軍現役數量均有限。 得益於美蘇兩國之前的行為,中國如今擁有全球最強中程彈道導彈力量,無可匹敵。
中國火箭軍現役裝備包括東風-16系列中程彈道導彈、東風-17/27高超音速導彈、東風-26中遠端彈道導彈、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以及東風-10A陸基巡航導彈。 這些導彈武器,體系完整,兼顧中遠端打擊,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相結合,既能發射常規彈頭,也能攜帶核彈頭,形成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令美俄都不得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