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誌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2024-05-11軍情

1950年10月19日晚,彭總率領第38、第39、第40、第42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跨過鴨綠江。

當時,形勢已經十分危急,在誌願軍過鴨綠江的當天,敵軍攻占了平壤,另一部13萬人馬兵分兩路,向中朝邊境大踏步前進,企圖在1950年感恩節前結束戰事。

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誌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北韓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在進攻中我們如何才能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

很快,雙方就有了交戰的機會。

面對敵軍冒進的勢頭,彭總調兵遣將,部署40軍在兩水洞、溫井、龍頭洞等地積極設伏,基本殲滅了韓軍第六師團三個聯隊和第八師團一個聯隊。遭此打擊,美韓聯軍紛紛分散向後收縮,戰機就此出現。

當時,駐紮在39軍正面雲山地區的是韓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第一師,左右兩翼均無敵軍。而雲山是一個約 2000戶居民的小城鎮,處於小盆地內,四面環山,叢林茂密,河流縱橫,正是打殲滅戰的好地方。

在完成對雲山三麪包圍後,39軍軍長吳信泉、政委徐斌洲決心集中8個步兵團在2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支援下攻占雲山。具體部署是:第116師從正面實施主攻,117師兩個團從左翼、115師兩個團從右翼協助116師圍攻雲山,117師1個團插至上九洞斷敵退路;115師一個團負責阻擊美軍第24師北援。攻擊時間確定為11月1日19時30分。

之所以選116師擔任主攻任務,是因為116師是39軍乃至四野頭號王牌師。早在東野時期,116師的前身2縱5師就以善於攻堅、善於運動而出名。靠山屯戰鬥,2縱5師改變野司戰役部署,不僅殲滅71軍守敵一個團,而且還為大部隊重創71軍創造了條件。遼沈戰役主攻錦州,11小時挖壕溝7公裏,在總攻時率先突破城垣,以傷亡4000人(犧牲300多人)的代價殲滅國軍八千多人。

正巧,當天下午,騎一師八團進入雲山,開始接替韓軍第一師防務,在交接過程後,車輛、人員向後收縮,正在前線觀察情況的116師師長汪洋在請示軍長吳信泉後,果斷下令提前於16:40分提前發起進攻,霎時間,小小的雲山盆地立即被炮火所籠罩。

主攻的116師以兩個團作為第一梯隊、一個團作為第二梯隊,采取寬正面、多點突破的戰術,於23時30分突破要隘龍浦洞,突入雲山城。第117師於17時30分向三巨裏南韓軍第15團發起進攻,21時攻占三巨裏,而後向雲山進攻,將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直屬隊及第3營740余人包圍壓縮在諸仁橋。

到第二天淩晨3時30分,第116師占領雲山城,美軍、韓軍分散逃竄,戰至2日早晨,雲山及其附近地區的戰鬥基本結束。3日晚,115師第345團發起總攻,全殲被圍於諸仁橋的美軍,雲山戰鬥勝利結束。

此戰,我軍殲滅騎八團大部和韓軍第1師第15團大部,共計2894人,擊落飛機3架、繳獲4架,擊毀和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6輛、各種炮119門,取得了首次與美軍作戰的勝利。

戰後,116師不愧為王牌部隊,師長汪洋沒想著到處吹噓美軍戰鬥力低下,而是認真分析經驗教訓:這一戰雖然戰果不小,但我軍並沒有占太大便宜,估算116師正面殲敵1400人左右,但自身卻傷亡1241人,敵我傷亡比差不多1:1。

原東野二縱五師攻堅義縣、昌圖、錦州、天津,依靠步炮協同和出色的近戰突破戰術,往往能以較小的傷亡實作較大的戰果,像攻守雙方傷亡如此接近的戰鬥,對116師來說還是頭一次。

根據汪洋戰後總結,美軍和國軍作戰有三點不同。

1.國軍在防禦時喜歡依托既有工事設定若幹據點進行重點防禦,每個據點集中有大量的兵力兵器,且工事密集堅固。而美軍則更傾向於寬正面的要點式防禦,每個點兵力不多、工事簡單、隨到隨守,但隨意構築的野戰陣地不僅有異常強大的火力支援,而且還有非常迅速的兵力支援。

因此在對付國軍時,我軍一般采取集中兵力兵器,縮小正面,加大縱深的打法,才能克敵制勝。對付美軍則不同,必須在寬大正面上加大第一梯隊的力量,多點突破,對多個分散守點之敵形成局部優勢,讓美軍無法相互支援,進而將其逐點包圍殲滅。如果沿用打國軍那種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的打法,將會遭到美軍立體火力的重大殺傷。

2.進攻時,國軍喜歡在炮火準備完成後一次動用所有坦克,掩護步兵全線進攻或重點進攻我軍防禦陣地。而美軍進攻就狡猾得多,在陸地和天空火力支援下,以小分隊跟隨坦克實行輪番攻擊,但不做強攻,專門探尋我方陣地弱點,並殺傷消耗我方陣地有生力量。沒多久,美軍空軍和炮兵集中轟炸我方火力兵力稍弱的陣地,再出動數個小分隊進行重點突破,步炮坦和空軍協同程度十分強。

3.撤退時,國軍往往人馬混亂,很多時候就演變為潰敗,1947年東北夏季攻勢,我軍就是趁增援懷德的71軍撤退時將其兩個師大部殲滅。遼沈戰役,我軍也是多路攔腰斬斷撤退的廖耀湘兵團,三天就將其全殲。

而美軍則強得多,以坦克分隊在撤退的公路上展開,以火力和裝甲組成防禦,後面以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阻擊。我追擊部隊接近後,以坦炮阻擊壓制,以空軍掩護。在白天的條件下,我軍十分被動,等到黃昏時敵人早已撤遠,而我軍要追擊,又得一夜的時間才能趕上。因此追擊戰時戰果非常小,最好的結局就是能抓住敵人的尾巴痛打一頓,繳獲美軍遺棄的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