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0 日,印尼宣布以 81 億美元購買 42 架法國「陣風」戰機,首批 6 架,其余 36 架隨後下單。這是「陣風」第 7 個海外客戶,總外銷訂單達 284 架。法國已訂購 180 架,計劃總數 286 架。目前,「陣風」產量至少 570 架,逼近幻影 2000 的 601 架。「陣風」2001 年服役,首個海外訂單 2015 年才敲定,埃及 54 架訂單(已交付 24 架)來之不易。10 年前,「陣風」被認為是外銷失敗,總產量將慘不忍睹。如今,「陣風」主要競爭對手「台風」總產量 681 架,外銷 151 架。
「陣風」時來運轉不是因為技術優勢,而是因為國際政治。
「陣風」和「台風」就像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它們都源於歐洲國家對下一代戰鬥機的共同需求。但是,由於英法兩國對專案領導權的爭奪,以及雙方在定位上的分歧,最終導致它們分道揚鑣。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選擇聯合推出「台風」,而法國則決定獨立推出「陣風」。
英國的定位是研制一款聯合研制的、成員國需求主導的、以防空制空為主導的重型防空戰鬥機,同時具備一定的多用途能力,可以說是歐洲版的 F-15。法國的定位則更註重外銷潛力,強調空地兼優,致力於打造一款輕型(實際上是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可以看作歐洲版的 F-18。最終,這兩款戰鬥機的起飛重量實際上相差不大,都采用了雙發和鴨翼設計,這在技術上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陣風」戰鬥機在設計和技術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它采用了半隱身設計,兼顧了隱身效能和高機動性要求。在雷達和武器系統方面,「陣風」也對標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應有水平。此外,其機載自衛電子戰系統也展現了法國的特色。總的來說,「陣風」戰鬥機符合老達索的要求,是一架外觀優美的戰鬥機。
但「陣風」戰機命途多舛。其技術驗證機早在 1986 年就首飛了,量產型戰機也在 1991 年就首飛了。然而,「陣風」戰機的研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真正的困難源於冷戰結束後劇變的軍備投資環境。
歐洲的蘇軍入侵壓力突然消失,這意味著蘇聯時代的戰機,比如米格-29 和蘇-27,可能成為歷史。隨著「和平紅利」的到來,歐洲各國開始質疑是否還需要繼續投入巨資研發下一代戰鬥機。在撥款壓力下,英德意西聯合研制的「台風」戰鬥機也受到了影響,德國甚至取消了原計劃裝備的翼尖自衛電子戰吊艙,這嚴重削弱了「台風」的整體效能。
陣風 C 這架飛機啊,首飛之後就一直研發緩慢,直到 2001 年才開始服役。這擺明了就是要把研發時間拉長,好分擔投資壓力。但這醜媳婦終究是要見公婆的,「陣風」這飛機,從一開始就問題不斷。別的最新戰鬥機投入使用的時候,那都是歡呼聲和贊美聲一片,可這陣風呢,從一開始就灰頭土臉的,國外訂單也一直拿不到,這不是傷口上撒鹽嗎?相比之下,「台風」戰鬥機可就幸運多了,成員國的訂單早早地就確定了,英國還利用老關系,早早地從沙特那裏拿到了訂單。這一開始的勢頭,可就比陣風強多了。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為了與美國保持一致,向美國靠攏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美國和北約將大量二手 F-16 推向市場,這使得「陣風」戰鬥機的外銷壓力進一步加大,因為「陣風」戰鬥機價格昂貴。
然而,美國的霸權行徑和制裁行為引起了全球的反感,埃及率先采取了行動。在穆巴拉克時代,由於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埃及受到了美國的高度贊賞,成為僅次於美國、以色列和土耳其的世界第四大 F-16 使用者。但在顏色革命後,穆巴拉克下台,利比亞局勢動蕩,埃及面臨巨大壓力,與美國的關系迅速降溫。俄羅斯的裝備在政治和效能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埃及轉向法國購買武器順理成章。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個感受。卡塔爾在中東地區以「親伊朗」著稱,這其實是個誤解,卡塔爾並非親伊朗,只是沒有像沙特、歐美那樣反伊朗而已。正因為如此,卡塔爾需要多方下註,因此買了「陣風」、「台風」、F-15QA 等各種戰機。但阿聯酋就不一樣了,他們在仔細權衡後,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拒絕站隊,並以放棄 F-35 為代價,堅決不遠離中國。既然「陣風」已經能滿足阿聯酋的國防需求,他們自然就不會再去買 F-35 了。
印尼處境尷尬,原本想購買俄羅斯的蘇-35,但迫於美國壓力放棄,且不想被美國進一步牽制(之前購買的 F-16 就深受制裁影響),於是選擇了保持中立的法國。更有趣的是,就在印尼與法國簽訂首批 6 架「陣風」訂單的當天,美國宣布批準向印尼出售 36 架 F-15E(價值 140 億美元)。印尼不可能同時購買「陣風」和 F-15E,所以這次法國先下一城,美國不僅損失了經濟和顏面,印太戰略也遭受挫敗。
就拿 Quad 成員之一的印度來說,它頂住了來自美國的施壓和誘惑,沒有選擇美國量身客製的 F-16IN 和適合上艦的 F-18E,而是選擇了「陣風」。
政治壓力越大,美國轉向「陣風」的國家就越多,亞太國家可能成為「陣風」的熱土。反之,政治壓力寬松的歐洲國家基本都沒選「陣風」,幾次競標,煮熟的鴨子都飛了。克羅地亞和希臘是例外,前者要壓制塞爾維亞的米格-29,後者要壓制土耳其的 F-16,米格-29 和 F-16 都是三代,「陣風」這種三代半正好。希臘的「陣風」也是新造和二手的混合,以減輕經濟負擔,法國空軍也趁機將現有「陣風」置換到最新標準,延長下一代戰鬥機投入使用前的「有效期」。
但是「陣風」的崛起對法國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訓。法國一直非常重視戰鬥機的出口,從幻影式戰鬥機到現在,這也是當年與英國分道揚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陣風」可能是法國最後一架獨立研制的戰鬥機了,因為它的經濟負擔實在太重了。
下一代戰機專案法德已敲定,西班牙或入夥。法在技術上占優,德的態度很關鍵。德因歷史包袱,對軍售比較慎重,一般避免向沖突地區和有爭議國家出口軍備,近年立場更堅決,連烏克蘭也被拒之門外,甚至引起歐美非議。法則相反,特長是向美英眼中的「問題國家」出口軍備。若新一代戰機出口受限,法國無法接受,而單憑法國,力不從心,與德鬧掰,更違背法國團結歐洲和追求自主的國策。
法國將長期陷入困境,無法抉擇。在這期間,法國可能會抓緊享受「陣風」戰機帶來的短暫好運,但這樣的好時光恐怕不會持續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