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台軍策略升級:濱海指揮部成立,解放軍登島遇挑戰!

2024-08-01軍情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的最新報道,台灣地區"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已核準設立"中將級別"的"濱海作戰指揮部",並預定於2026年元旦起正式運作。屆時,台灣海軍的主要作戰部隊將由艦隊、濱海作戰部隊和陸戰隊三個主要部份構成。

一艘在漢光演習期間發射導彈的台灣軍艦

濱海作戰指揮部將承擔起24海裏內的濱海作戰職責。該指揮部將統籌海鋒岸艦導彈部隊、海洋監偵指揮部及其下屬雷達站點、131艦隊的三個中隊、裝備有31艘"光華六號"導彈快艇的部隊,以及新成立的制海導彈維護中心等單位。同時,海軍陸戰隊的兩棲偵爆大隊也可能歸入濱海作戰指揮部的指揮體系。

以"海鋒大隊"為核心的岸艦導彈部隊,主要由第一大隊和第二大隊組成,這兩支部隊主要裝備"雄風-2"和"雄風-3"反艦導彈。預計第三大隊將在年底前完成組建。隨著美國對台出售的"RGM-84L-4 Block II(U)"型"魚叉"導彈以及台灣自產增程型"雄風-3"導彈預計從2026年開始交付,預計將新成立2至3個大隊,並進行整合擴編,最終形成北、中、南、東四大打擊群。

「雄風-3」型反艦導彈

關於濱海作戰指揮部的營區,隨著顧立雄同意設立該指揮部,位於淡水河畔、觀音山對面的淡水營區已於今年4月由陸軍移交海軍。海軍隨即拆除了老舊的營房,開始新建新的營房及相關設施。

根據海軍釋出的資料,該營區施工工程專案被命名為「新北P070」,由「中科院」負責監理。工程預算約為8.49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88億),工期預計為600天。工程內容包括一棟沒有地下室的三層建築大樓,旁邊規劃有長短型車庫等配套設施,這些車庫可能用於雄風機動導彈車或機動雷達車。未來,海鋒打擊群分隊可能會駐紮在淡水。此外,部份建築大樓將安裝光纖,並配備衛星和微波器材,使其具備防爆和反電磁脈沖功能。

「雄風-3」反艦導彈,隸屬於「海峰大隊」

盡管該建設專案聲稱旨在提高軍人的居住條件,台灣"海軍司令部"明確表示,海軍兵力的配置是依據"敵情"、戰鬥任務需求以及整體防禦策略來決定的,對於兵力配置和陣地選址等具體問題不予評論。特別引人註意的是,該營區距離海洋監偵指揮部僅100米,結合這些資訊,可以推測該營區很可能被選為濱海作戰指揮部的基地。

台灣軍方計劃建立"濱海作戰指揮部",其核心目標是透過"濱海作戰"任務的指導思想,整合具備濱海作戰能力的海軍近岸艦艇等單位,構建更為靈活、敏捷的作戰編隊。這樣的編隊能夠與海軍艦隊及反艦部隊進行協同作戰,以適應濱海作戰的新趨勢。同時,也考慮與外國軍隊的"濱海作戰團"進行合作,全面防範解放軍可能的"島嶼進攻"行動。若該計劃順利實施,賴清德上台後的台灣軍事戰略可能會因此發生相應的調整。

▲在以往的漢光演習中,台軍曾模擬解放軍的登陸行動

台灣政治評論家謝寒冰對此表達了他的擔憂,認為台灣軍方的這一舉措可能會使台灣喪失其戰略深度。他分析稱,民進黨當局建立「濱海作戰指揮部」無異於向對岸表明了徹底的讓步,這等同於放棄了原本的「海峽中線」概念,轉而預設一旦發生沖突,戰事將直接在台灣島的海岸線附近展開。他進一步指出,沒有了戰略縱深,解放軍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台灣本島發起打擊。

總體來看,「濱海作戰指揮部」的成立體現了台灣軍方針對當前局勢所做出的調整和應對措施,目的是為了增強近海防禦力量。然而,這也暴露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台灣地區在地理上對於解放軍來說相對較小,而台灣軍方的實力也難以與解放軍相提並論。在這種戰場環境下,台灣軍方的戰術運用顯得較為局限,整體的防禦布局也缺乏必要的靈活性。無論解放軍選擇從台灣東部還是中部發起進攻,都有可能取得成功,並且能夠有效地將台灣軍方分割,進而逐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