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時期英國民眾士氣宣傳,戰時宣傳機構的組建與職能

2024-09-28軍情

資訊部的正常運作被深刻影響了。資訊部的建立和運作是在民主與專制、開放與集權這兩種觀念下發展起來的。戰爭開始以後,資訊部經過四任部長的改革,才慢慢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宣傳組織基礎。資訊部是戰時的臨時機構,1946年,在第五任部長的規劃下,資訊部走向解體,它的組織機構被戰後新設立的國家宣傳機構——中央資訊辦公室(Central Information Ofiice)吸納了。

給後來的國家宣傳機器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三十年代的宣傳熱表明國家現代政治得依靠宣傳。法國學者雅各·埃呂爾(Jacques Ellul)在他的【宣傳】裏寫過:「宣傳是社會的黏合劑,不然現代性就散了。」三十年代宣傳熱的時候,宣傳的重要性大家都認可了,不過民間和官方的各種宣傳機構在宣傳的時候都是各幹各的。

預備資訊部那時候,各個宣傳組織的代表都聚到了這個部門。這樣一來,不同的宣傳觀念和組織觀念湊到了一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這些分歧從預備資訊部(Shadow Ministry of Information)一開始就存在,一直到最後都沒消失,還對戰時資訊部的組建有很重要的影響。在這些不一樣的觀念分歧裏,有幾條比較明顯的主線。第一個分歧就是,政府內部都覺得有必要弄一個戰時宣傳機構,可在還沒打仗的和平時期就開始組建這麽個專門機構,這符不符合民主理念呢?

英國外交部覺得,宣傳就是操控人民的意誌,這和英國民主政治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搞宣傳機構只能是戰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不過在總裁約翰·瑞斯眼裏,德、意的軍事行動越來越肆無忌憚,反英宣傳活動也很密集,和平與戰爭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了。在和平時期要是對這個問題躲躲閃閃,戰時宣傳工作可能就來不及應對,甚至徹底搞砸。

另一個討論的話題是,新的宣傳機構是否得打破行政部門分權制的常規,把情報、宣傳、審查的職能都集中起來。在這一點上,集權機構辦事效率高和政府組織習慣分權這兩者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外交部按照傳統的組織理念來看,覺得新的宣傳機構應該是去協調原來各個部門宣傳方面的規劃,而不是把所有事情都包攬過來。外交部這麽想主要是因為,外交部的新聞司在新聞收集、釋出還有國內外宣傳這些事兒上有幾十年的經驗了,是政府內部主要做宣傳的部門,要是建立一個集權的宣傳部就會侵犯外交部已有的這種職權。同時,英國文化協會會長裏珀(Reginald Leeper)從宣傳觀念這方面考慮,也不贊成建立一個集權的宣傳部門。

裏珀認為宣傳應該是一種「文化」層面的傳播行為。政府集權的宣傳部門顯然極具「政治意義」,尤其是新聞審查,更是對英國民主的沖擊。但是以英國廣播公司總裁約翰·瑞斯(JohnReith)為代表的宣傳家們持相反觀點,認為集權管理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部門的工作效率,瑞斯在擔任總裁期間,致力於將私人控股的轉變為政府控制,在內部,人們一致覺得瑞斯的管理模式稱得上「專制」,他曾說:&34;恰恰相反,認為宣傳工作應該由一個部門全權負責。

國家防務委員會有個下屬委員會,一開始打算讓瑞斯當預備資訊部的主任。可瑞斯沒答應,他向委員會推薦了塔倫斯,塔倫斯和他想法一樣。後來委員會就決定讓塔倫斯當預備資訊部主任,讓塔倫斯帶著工作小組去規劃戰時資訊部的工作。從1935年10月到1936年7月,小組開了七次激烈的辯論會,最後在1936年7月30日。

小組給帝國防禦委員會下屬委員會遞了一份詳盡的規劃報告。報告裏說,戰時資訊部得設一個部長,這個部長要在政府裏提出部門的政治主張,他不非得是內閣大臣3級別的,但能享受和內閣大臣一樣的待遇。還要專門設一個咨詢委員會,成員都得是新聞媒體領域的重要專業人士,來幫部長做決定。部門組織除了行政部門和資訊部門,還有(出版)控制、(情報)收集和釋出(publicity)這些方面。

就像後來所指出的,這三個詞不過是審查情報和宣傳(propaganda)時的委婉說法……政府各個部門的新聞司能夠維持原來的獨立地位,不用被即將設立的戰時資訊部給吸納。這份規定含糊的報告體現出兩種觀念由於現實需求而達成的暫時妥協。

籌備計劃模糊不清,戰前戰後這個部門的建制和工作都受到很多阻礙,被人批評得厲害。第一,出版控制規劃損害了言論出版自由,給這個部門和新聞界日後產生矛盾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原則上講,戰時資訊部有審查、宣傳、收集情報這些職能,可實際上各個部門的新聞司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自身的獨立性。戰時宣傳部就被當成一個協調、指示各新聞司工作的機構。比如說,由於軍事機密和宣傳活動很難協調,海軍部在做規劃的時候就拒絕把海軍審查監督的權力交給資訊部;外交部新聞主任裏珀也極力爭取外交部新聞司的獨立地位,在他看來,一個完全集權的戰時資訊部可能會沖擊英國傳統的公共生活。

所以,這份報告裏的模糊規則並不能真的讓資訊部的規劃理念跟現實狀況協調起來。報告規定資訊部直接向議會負責,初步打算在中央設立五個部門,分別是行政司(Administration Division)、新聞司(News Division)、出版審查司(Censorship Division)、情報收集司(Collecting Division)、宣傳司(Publicity Division);然後呢,在地方設定區域資訊辦公室(Regional Information Offices),用來調查國內的民情。

目標是把資訊部打造成戰時資訊的匯聚地,管控戰時的資訊、新聞以及輿論傳播,向國內外大眾做宣傳。並且其他部門的部長和官員要是遇到涉及本部門的事情,依舊能直接向新聞界解釋。塔倫斯帶領的規劃小組在組織架構和人事招聘方面進展特別快。實際上,早在1932年塔倫斯借助【英國映像】傳播自己的宣傳理念時,就開始招聘經驗豐富的宣傳人員,組建國內宣傳小組(Home Publicity Sub - Committee)了,這個宣傳小組是自發成立的非官方組織。

目的在於戰爭來臨前鼓舞民眾士氣,這種組織在30年代挺常見的。自從塔倫斯當上預備資訊部主任,就一直想把這個非官方組織變成戰時資訊部宣傳司的基礎。所以在1938年的時候,塔倫斯跟財務部長提出,想拿政府的錢把這個組織變成官方的。可塔倫斯做事老是被阻撓,外交部的反對力量最大。

首先呢,塔倫斯極力主張在和平時期就設立宣傳部門,這樣做是為了在戰前安撫民眾,不讓民眾恐慌,還能鼓舞大眾的士氣。不過外交部一開始就表示反對。雖然1936年的時候,外交部同意要是戰爭爆發了,就把針對中立國、盟國、敵國的宣傳任務移交給資訊部,但外交部覺得和平時期的宣傳工作應該歸外交部新聞司管。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情報調查這塊兒,外交部和當時在羅拔·範西塔特(Sir Robert Vansittart)領導下的國內另一個宣傳組織產生了職能方面的沖突,這一沖突讓外交部對塔倫斯很不滿,就像帝國防禦委員會下屬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寫的那樣。其次呢,塔倫斯的工作也被英國文化協會反對。

1938年的時候,塔倫斯打算把國內宣傳小組變成戰時資訊部的基礎,可他把英國文化協會排除在這個組織之外了。當時英國文化協會是在外交部新聞主任裏珀的領導下,一直以來都是國內非官方宣傳組織裏很有代表性的機構呢,在戰前的國內外宣傳活動中貢獻特別大。不過這個協會的宣傳理念和塔倫斯的宣傳理念壓根就不一樣。

英國文化協會秉持文化中心的宣傳理念,覺得新聞審查和政治性宣傳會沖擊英國的民主傳統,就像在海外宣傳英國文化特色這件事。英國文化協會還認為,新宣傳部的作用應該是協調現有的各個部門,並且他們也一直在踐行這個理念。因為理念上有沖突,裏珀在1938年就從規劃工作小組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