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土耳其彎刀」在韓戰中的「以小博大」之旅

2024-05-18軍情

1950年6月爆發的韓戰,本來是北韓半島上自家兄弟的一場內鬥,但是,由於其爆發的時間節點及北韓半島地緣政治的特殊性,便使得北韓半島在短短幾個月間,就變成了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東西方兩大政治勢力的角鬥場。美國,蘇聯、中國三個大國相繼參與其中,讓原本可以清晰見底的戰爭結局,一下變成了難以言說的「撲朔迷離」。戰爭的實質也由原來的國家統一戰爭,變成了美蘇之間的世界霸權之爭,當然,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其中並不是為了爭奪什麽霸權,我們本來並無意於這場戰爭,只是想著盡快建設好自己百廢待興的國家,然而,時不我待,戰火燒到了家門口,我們不得不打了這場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和中國一樣,在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二十多個國家中,幾乎每個參與其中的國家,同樣也會有其不同的訴求。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土耳其就是帶著濃重的政治訴求加入「聯合國軍」參與到北韓戰戰爭之中的。

「大國」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說到土耳其這個國家,我們不得不為它輝煌的歷史所嘆服。按今天的說法,它是地地道道「地主家的孩子」。土耳其的全稱是土耳其共和國,它的前世是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威震整個世界、號稱「天下之主」的鄂圖曼帝國。

鄂圖曼帝國是由從中亞內陸地區遷移至安納托利亞半島的遊牧民族突厥人與 歐洲人種的地中海沿岸土族居民融合後的混血後裔於 公元1299 年 建立的。

自鄂圖曼一世建國後,這個國家便開始了無休止的對外擴張,在隨後幾代蠶食鯨吞、巧取豪奪的君主治理下,到了16世紀、17世紀時,鄂圖曼帝國便達到了其鼎盛時期。此時它的領土包括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大部份地區,北至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到現在的北蘇丹、也門,西起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

除了占有廣闊的疆土外,在長達幾個世紀的領土擴張及掌控東西方文明陸路和海上交通線的過程中,鄂圖曼帝國還把東西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相互包容、又相對獨立的獨特存在方式,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鄂圖曼帝國是自15世紀起至19世紀期間能和歐洲相繼崛起的各個強國抗衡的唯一伊斯蘭勢力,那時鄂圖曼帝國的海軍艦隊在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水域無人能及。

然而,盛極而衰,物極必反,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歐洲列強依仗環球航海通道的開通,在海洋貿易及發現新大陸過程中攫取了巨額財富而迅速崛起,可一直把握東西方貿易陸上和海上貿易必經之路的鄂圖曼帝國卻相比之下失去了大量賺錢的機會,加之自己內部紛爭不斷,官員腐敗,制度落後等原因,這個在世上存在了幾個世紀的龐然大物,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芒,甚至淪落到了內憂外患頻生的地步。經過新興的歐洲列強近二個世紀的不斷傾軋、擠壓,鄂圖曼帝國走向分崩離析已變成不可避免的必然趨勢,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成了壓垮這個龐大帝國的最後一棵稻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皇把自己綁在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車上,結果,完敗在了協約國腳下,這個在世界上橫行六個多世紀的龐大帝國轟然崩塌,一夜變成了被世界列強瓜分的物件,幾乎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正當世界諸強企圖徹底瓜分包括土耳其在內的鄂圖曼帝國時,土耳其新興資產階級代表凱末爾應運而生,他帶領土耳其人民和軍隊徹底廢除了君主制度,成立了臨時政府,並率領土耳其軍隊經過二年的不懈努力,打敗了列強瓜分勢力,收回了大片失地,並於1923年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至此,總算是保住了鄂圖曼帝國一點骨血。

土耳其與中國的淵源

土耳其與中國之間說來也是頗有淵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的公元6世紀,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當時在中國北方漠北高原上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二洲的突厥汗國,這個汗國後來又分裂成東、西兩個突厥汗國,而由於這二個汗國經常襲擾大唐帝國的西域邊陲,因而,大唐帝國發兵分別於公元630年和公元654年將這二個突厥汗國滅掉。唐朝滅西突厥後,西突厥所屬一支部落遊牧於中亞地區,最後有一部份遷徙到安納托利亞半島,並在那裏與當地土著居民相融合,變成了建立鄂圖曼帝國的有著突厥血統的土耳其人。

土耳其與中國還有一個淵源,當西方列強透過大航海和工業革命相繼崛起後,作為東方古老帝國的「大清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無論是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經濟發展狀況、武器裝備效能等都大大落後於西方列強,開始由強盛走向衰落,因此分別被稱之為「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

這二個古老帝國一個滅亡於1911年自己國內的辛亥革命,一個滅亡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所不同的是,大清帝國滅亡後,國家還在傳承延續,疆土也大致保存了下來,而鄂圖曼帝國則作鳥獸散,國土面積由鼎盛時期的550多萬平方公裏,降至而今土耳其的約78萬平方公裏。

選邊站隊出征北韓

從歷史的角度看,鄂圖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可謂是一對老冤家,為了領土和出海口之爭,兩國幾乎每隔20年就要打一場消耗國力的戰爭,200多年裏,他們竟然先後進行了12場戰爭,而在這12次戰爭中,鄂圖曼帝國勝少負多,喪師失地,嘗盡了屈辱。由於土耳其控制著黑海通往地中海和馬爾馬拉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咽喉,就相當於卡住了俄羅斯南部進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因此,這個矛盾一直都沒能得到徹底解決。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與新生的蘇聯延續了以往的矛盾,就領土問題特別是黑海出海口問題一直爭吵不休,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土耳其出於歷史恩怨,盡管聲稱「中立」,但實際上仍然采取了「親德反蘇」的政策,甚至在德國向蘇聯發起進攻時主動解除對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的封鎖,讓德國軍艦輕松進入黑海進而對蘇聯堡壘斯圖波爾進行轟炸。

隨著二戰戰爭形勢的變化,同盟國逐漸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為了免於二戰後被戰勝的同盟國追責,土耳其在二戰即將結束的三個月前向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宣戰,從而一舉成了二戰的戰勝國之一。

盡管成為了二戰戰勝國,在二戰中打出國威、軍威的蘇聯卻沒有忘記自己要建立南部出海口的夙願,於是,向土耳其提出了進一步控制海峽的要求,而控制海峽是土耳其的核心利益,因此,土耳其不得不轉身投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並積極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此時的美國盡管有利用土耳其掣肘蘇聯的需要,但又不願意讓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加入到自己的陣營裏,因此,並沒有批準土耳其加入「北約」,也就是說,美國一邊利用土耳其牽制著蘇聯,一邊卻沒有把土耳其當做自己的親兄弟看!此時,恰逢韓戰爆發,美國假借聯合國名義組織所謂「聯合國軍」出面幹預,土耳其乘勢而為,馬上選邊站隊把自己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向北韓派出了一支5000多人的部隊。出兵的目的很明顯,一是要透過自己在韓戰中的表現進一步贏得美國及西方列強的信任,以便得到西方陣營的保護,二是透過這場篤定能贏的戰爭打出土耳其的國威、軍威恢復鄂圖曼帝國的榮光。而美國人也不含糊,韓戰還沒結束,1952年2月,在北約一眾兄弟的普遍反對聲中,美國獨斷專行、投桃報李地宣布正式接納土耳其為「北約」成員國。

至於能否打出軍威、國威,能否恢復鄂圖曼帝國的榮光,那就不是美國人說了算了!

「帝國的榮光」要由戰場上的勝負說了算

土耳其派往北韓戰場的是一個整編旅,共計5400多人,在整個聯合國軍中出兵總數排位第四名,前三名分別是美、英、加拿大。這個旅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土耳其山區,都是一些信奉伊斯蘭教的農牧民,每人隨身攜帶一把「土耳其彎刀」是他們的標誌性特征。由旅長塔辛·雅齊奇準將率領, 在整個韓戰過程中這個旅始終整建制歸屬美軍第九軍25師指揮。

土耳其入朝參戰的第一場戰鬥是後來被定性為「烏龍球」的遭遇戰。1950年11月25日,當時,中國人民誌願軍發起了入朝參戰的第二次戰役,戰役開始後誌願軍各部全線進攻,勢如破竹,聯合國軍整個戰線近乎崩潰,此時,隨美軍25師行動的土耳其旅接到命令前往價川方向去阻擊誌願軍部隊,掩護美軍撤退,由於土耳其人也是初上戰場,加之與美軍的協調也剛剛開始,所以接到的命令也不十分明確,在向價川行進的路上,先頭部隊報告說有一股中國軍隊正沿著公路向自己迎面撲來,土耳其人急忙下令就地擺開架勢準備戰鬥,等到所謂「共軍」進入土耳其人射程之內,一聲令下,土耳其人就打響了入朝參戰的第一槍。迎面而來的部隊被土軍一陣排槍打得扭頭就跑,土軍指揮官哪能失去如此戰機,於是命令部隊全線出擊,對潰逃的「共軍」發起了反沖鋒,一時間,土耳其彎刀上下翻飛,戰場上殺聲一片。沒多久,這場戰鬥以土軍完勝而告結束,戰後統計:斃傷「敵軍」多人,俘虜200余人。可是,當美軍派情報人員前來審問「俘虜」時才發現,土耳其人抓到的所謂「俘虜」說的是北韓話。原來土耳其人入北韓首戰打的是從德川方向潰退下來的南韓軍第六師一部。弄出了一個「誤打友軍」的天大笑話!

土耳其旅與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第一次交火是在「烏龍笑話」後的第二天1950年11月27日,此時,被誌願軍參加第二次戰役各部隊沖得七零八落的聯合國軍戰線已到了接近崩潰的邊緣,為了堵住戰線缺口,阻止誌願軍沿缺口西進包抄美軍後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急調土耳其旅至價川並前出控制德川至價川的咽喉要道嘎日嶺頂峰。

嘎日嶺,海拔高度700多米,位於德川以西20公裏處,山上地勢險峻,叢林密布,一條被稱為「十八盤」的公路蜿蜒曲折、盤山而上。峰頂埡口正好卡住公路,如果聯合國軍在此派軍把守,那麽,我誌願軍主力部隊將無法與歷盡千辛萬苦穿插到敵後的誌願軍38軍113師形成對聯合國軍的包圍,整個戰役設想也將化為泡影。

土耳其旅是一支純粹的步兵部隊,為了爭取時間早日到達嘎日嶺,美軍給土耳其旅派來了汽車負責向前線運送士兵,但由於整個戰線都在後撤,派來的汽車數量有限,一次只能運輸一個連的部隊,結果只能一個連一個連的往前倒運。幾經周折,終於把一個步兵營和一個戰鬥工兵連運上了嘎日嶺。已下過冬雪的北韓高山上,夜間氣溫已達到零下10多度,凜冽的寒風中,土耳其人被凍得瑟瑟發抖,看看四下沒有任何誌願軍到來的跡象,他們便大著膽子在路邊考起火來,

讓土耳其人沒有想到的是,此時,誌願軍38軍114師342團3營正在團長孫洪道,政委王丕禮帶領下向他們悄悄逼近。

為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擔心腳踏雪地發出聲音,誌願軍官兵不惜在嚴寒的雪地裏脫下棉鞋赤腳在一尺多深的雪地裏向嘎日嶺主峰攀登,寒風呼嘯,也幫忙掩蓋了誌願軍官兵發出的聲響,在悄無聲息中,三營官兵摸上了嘎日嶺主峰。當他們已經能夠聽清烤火的敵軍說話聲時,便做好了戰鬥準備,一聲令下,無數顆冒著青煙的手榴彈飛向了一堆堆聚集在火堆旁的土耳其士兵,霎時間,土耳其士兵被炸得鬼哭狼嚎,亂成一團。當然,土耳其旅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慌亂中,土耳其旅的軍官先清醒了過來,怕士兵臨陣逃竄,土耳其軍官把自己的帽子扔到地上作為界限,聲稱:「退過帽子一步者殺」。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手榴彈的炸裂聲還沒結束,緊接著就是一陣亂槍掃射,伴隨著密集的槍聲,中國特色的沖鋒號又隨後響起,誌願軍官兵如猛虎下山沖向了土軍。就在土軍還蒙頭轉向時,我軍已快速地完成了對這股土耳其軍的分割包圍,很多土耳其士兵還沒有拔出土耳其彎刀,就已經命喪黃泉了。

拿下嘎日嶺主峰,三營官兵只用了短短20分鐘。在嘎日嶺反斜面駐守的土軍官兵見主峰陣地遺失,拼命組織部隊反撲,企圖奪回主峰,可是,越戰越勇的誌願軍戰士一陣猛打猛沖,迅速將這夥土軍擊潰,其余土軍眼看回天無力只得乘著美軍的汽車向山下潰退。站在嘎日嶺主峰上的342團團長孫洪道看到潰逃土軍的汽車只能沿著盤山道盤旋下山,便下令誌願軍戰士從山頂直線下山直接到山下截擊敵人車隊。誌願軍官兵聞令而動,水銀瀉地一般向山下沖去,無論是灌木雜草還是雪坡陡地都擋不住誌願軍戰士的步伐,盡管有人摔傷,劃傷,但是,英勇頑強的誌願軍官兵硬是用兩條腿攆過了敵人的汽車輪子。在山底下又把坐車逃下來的土軍一頓痛擊。嘎日嶺一戰,土耳其旅一個營加一個戰鬥工兵連被打殘,我軍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斃、傷、俘敵300多人。

當嘎日嶺主峰爭奪戰激戰正酣之際,在瓦院地區執行防禦任務的土耳其旅主力也被誌願軍其他部隊包圍,困獸猶鬥的土耳其旅,為了求生展現出了剽悍兇殘的一面,突圍時,他們竟然和我軍展開了一場刺刀見紅的白刃戰,這是在整個韓戰中絕無僅有的幾支敢和我軍拼刺刀的軍隊。最後,土耳其旅主力在美軍炮火的掩護下,帶著400多人的傷亡逃離了我軍的包圍圈。

11月28日,38軍部隊一路窮追猛打,在價川附近又和土耳其旅相遇,38軍部隊砍瓜切菜一般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拿下了3個土軍把守的陣地。

戰至11月30日,遭到重創的土耳其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和美軍第二師一起逃離了誌願軍各部的圍追堵截,狼狽地結束了參加韓戰的首戰之旅。在三天的戰鬥中,土耳其旅被擊斃218人、擊傷455人、俘虜94人。土耳其彎刀在北韓戰場上的第一刀就被誌願軍打卷刃了!

經過第二次戰役的沈重打擊,已成驚弓之鳥的土耳其旅在後來的韓戰中鮮有特殊表現,不過它倒是幾乎參加了整個韓戰的各個大小戰役。盡管一直被聯合國軍作為預備隊或在反擊作戰中作為炮灰沖在最前面,但他卻始終無怨無悔,樂此不疲。

1951年1月30日土耳其旅在美軍炮火支援下向誌願軍50軍駐守的修理山高地發起進攻,由於該陣地不易堅守,50軍駐守部隊在頂住土軍白天進攻後借著夜色掩護撤離了陣地,第二天,美軍和土耳其軍隊占領了這個沒人據守的高地,如此一戰卻讓土耳其旅和美軍都作為戰績大吹大擂了一氣。

隨後在由土耳其旅和美軍發起進攻的高台山阻擊戰中,我誌願軍60軍181師541團以頑強的戰鬥作風,成功阻止了在美軍坦克掩護下的土耳其旅的進攻,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而且還打出了一個戰鬥小組斃敵100多人的特等功功臣彭富禮。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打響,誌願軍60軍和12軍都在自己的突擊正面遇到了土耳其旅所屬部隊的阻擊,但土耳其人所把守的地藏峰和法化洞防線都沒能阻止我軍前進的腳步,在我軍的雷霆攻擊之下,土軍把守的陣地很快就被誌願軍部隊甩在了後面。

1951年秋季反擊作戰時,土耳其旅與誌願軍47軍你來我往先後進行過多次陣地戰,雙方各有勝負,算是讓土耳其軍弄了個平局。

1953年5月,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及在談判停戰後取得對我軍的有利態勢,誌願軍主動發起了金城戰役,這也是韓戰停戰協定簽訂前的最後一戰,土耳其旅也參加了戰鬥,他們在英軍的配合下向我誌願軍46軍剛剛占領的陣地發起了23次反擊,但是,盡管聯合國軍向我軍陣地瘋狂發射了多達11萬發炮彈,還進行了67次空中轟炸,但我軍陣地卻巋然不動,一直堅持到停戰協定塵埃落地。

從土耳其旅與我軍在北韓戰場上的歷次交鋒中可以看出,土耳其軍隊盡管有美國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掩護和支援,但在我英勇的誌願軍部隊面前,還是沒什麽戰績可言,只不過是弄了個灰頭土臉。

韓戰的硝煙隨著停戰協定的簽署漸漸散盡,土耳其人盡管透過出兵北韓達到了加入北約的目的,但卻沒能找回鄂圖曼帝國的榮光,更沒打出什麽「土耳其彎刀」的國威、軍威。據戰後統計,整個韓戰期間,土耳其旅先後進行了3次人員輪換,就是說,除了番號不變,其余人員幾乎全變就變了3回。這樣算下來,土耳其累計向北韓戰場共派兵1.5萬余人,戰鬥中共有3574人傷亡,其中741人永遠留在了北韓半島,2068人帶著殘缺不全的身軀回到了安納托利亞半島,有244人在國際紅十字機構的監督下從戰俘營裏被釋放,還有163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成了沒有歸屬的孤魂野鬼。按傷亡比例計算,土耳其軍隊在聯合國軍中傷亡人數獲季軍,排在美國、英國之後,從這一點上看倒是和大國排在了一起。

歷史的車輪不能倒轉,我們講述戰爭是為了認識戰爭的殘酷和無情,願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珍愛和平,反對戰爭。